賈樟柯:用鏡頭反映現實的另一面

2020-12-15 是猴子的妖

史蒂文史匹柏善於以孩子的視角來敘述故事,是枝裕和喜歡在不緊不慢中給我們帶來感動,昆汀用暴力美學宣告著美的血腥與殘酷。而賈樟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導演,他的電影鏡頭以近乎真實到像紀錄片的特點著稱,但是在這裡,當提起這個我最近才了解到的導演,我想談論的是,這個導演,用他的執著反映著另一個現實,用他毫不妥協的堅持打動了無數人。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無論是很早之前的胡文海殺人案,還是疫情期間公交司機因心懷不滿故意將車開進江裡,所有的新聞報導,微博文章都是在批判肇事者沒有人道,而關於肇事者本人的報導,他為什麼要故意危害社會的報導卻少之又少,或許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掩蓋罪惡,我們不肯去揭開罪惡的根源,對惡的偏見使我們永遠不肯去正視它。在電影中,似乎也是如此,我們習慣了去記錄真善美,去用鏡頭反映現實的美好溫暖,帶給觀眾感動,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現實是殘缺的,試想,假如我們所生活的現實就像昆汀描繪的暴力美學那樣,黑暗殘酷而又血腥,並不美好,那麼,作為一個導演,一個可以記錄這一切並將其呈現給大眾的人而言,我們是否要去如實的反映,去記錄一個更加完整的現實?或許賈樟柯用他的鏡頭向我們反映了現實的另一面,用他的執著和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電影和更加完整真實的現實世界。

在賈樟柯導演的《天註定》中,故事並不複雜,是根據四個真實的案件所改編而成,賈樟柯導演很巧妙的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這四個故事聯繫在了一起,使他們並不顯得孤立和碎片化,電影的完整性和故事的連續性都大大提高。目前《天註定》這部影片雖然獲得了一些國外的獎項,但在國內並沒有上映,正規的影視播放平臺上也沒有,這和它的故事內容密不可分整部電影反映的都是底層小人物的故事,電影中農民大海因不滿和虛假的正義持槍殺死多人,到最後都以為自己是為名除害的英雄,老三因追求刺激而不斷的持槍殺人搶劫,小玉因被激怒衝動殺人,工人因被生活壓得絕望而自殺。影片還取景於中國西北部,更加加劇了電影的荒涼和壓抑氣氛。

《天註定》的過人之處在於導演賈樟柯,也是影片的編劇,在電影中融入了他自己對於這一系列殘酷故事以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理解。《天註定》在國外被翻譯成《瞬間罪惡》,國內的片名傾向於一種宿命觀,感覺人之所以犯罪是逃不過那一個劫,是融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就像電影中如果大海沒有聽見警笛可能就不會殺人,小玉如果沒有被人欺負毆打就不會衝動傷人。

所以在一連串的效應下,他們都犯罪了。但對於這些犯罪或自殺的人,導演並沒有片面的直接的告訴觀眾這是錯誤的,是要批判的,並不是,賈樟柯以極其客觀的視角講述了這四個故事,讓我們知道現實是複雜的,當人被逼入絕境,你會看到每個人的心底都會釋放罪惡,會看到影片裡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眼裡滿是真實的無奈難過,然後沒有任何的猶豫墜樓而下,選擇解脫。

賈樟柯導演用這種不加任何渲染的客觀反映了這樣一個黑暗而又殘酷壓抑的故事,讓觀眾看到了現實並不是非黑即白,它是複雜的,也正如影片結束時唱的那樣「人人生而有罪」,當我們對待罪惡時,也請不要懷有偏見,就像賈樟柯的鏡頭一樣,去客觀冷靜的反映,去正視它並嘗試著理解它,只有這樣現實才會被更完整的看見。

如果現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美好,甚至罪惡醜陋,但我們仍需要客觀的冷靜者,需要他去客觀的呈現一個更加完整真實的現實,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宣傳醜陋,只是在現實之中,我們除了要看見美,也要去了解醜,而賈樟柯導演用他的方式向我們呈現著現實的另一面。

編者:是猴子的妖

相關焦點

  • 陳丹青:與凱歌、藝謀、與馮小剛比,賈樟柯是與他們不一樣的動物
    那是無聲的泣歌,也許是陳凱歌《霸王別姬》裡程蝶衣和段小樓於時代劇變中掙扎生存,也許是張藝謀《活著》裡富貴一家歷經悲歡離合,總之,許多導演用自己的鏡頭語言書寫出時代更迭下無數可歌可泣、無聲無息的故事。賈樟柯同樣如此。
  • 賈樟柯新片江湖到底是什麼?很喜歡這部電影
    其實在我看來,賈樟柯拍這部電影,我們能從中了解他的成長環境,裡面濃烈的鄉土氣息,以及人物的命運和他們的遭遇結合起來,會領略到很多東西,我一直覺得賈樟柯拍的電影裡面有一種獨特的質感,只有歷經生活滄桑,仔細觀察,才能拍出來那一種真實感,相比於西方的那些好萊塢大片,賈樟柯的文藝片顯得更高級一些,拍出生活很容易,但是能給觀眾傳達出生活背後的那個東西就很難了。
  • 賈樟柯《無用》——無用即大用
    對於表現手法的更大膽的應用,正式建立在現實的獨立觀察和對真實的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的,這種有主張的探索,對於紀錄作品的創作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無用》是賈樟柯所執導「藝術家三部曲」的第二部。這個三部曲系列,尚有一部沒有完成,所以目前只有兩部。《無用》榮獲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最佳影片。
  • 中國新聞周刊:賈樟柯:焦灼現實裡的理想偏執
    中國新聞周刊:賈樟柯:焦灼現實裡的理想偏執  我從道德上,很難用其他的方法來面對這樣焦灼的現實,比方說用後現代的方法去調侃,我做不來  ★ 本刊記者/李徑宇  位於山西的古鎮磧口,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彎,它逶迤遊走在晉陝峽谷之間,在古鎮邊上異常平緩安靜,出鎮時河道陡窄,流水喧喧
  • 賈樟柯電影的十板斧
    小武心情跌宕,去曾經共患難如今已經發達的兒時朋友的家,那段不見其人,只有晃動的鏡頭在狹窄的小巷穿行,配合《霸王別姬》的鏗鏘音樂,任誰不會心如鼓擂?   《站臺》和《任逍遙》乾脆用一首流行歌名來命名影片。「長長的站臺,漫長的等待……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 賈樟柯《三峽好人》:時代變遷下的聚與散、舍與得
    《山河故人》;賈樟柯對於文藝電影的忠貞是看得見的,也許正是出身於邊緣之地的過往經歷,使得賈樟柯對於現實和底層有著如此切身的感觸。而從鏡頭語言方面,也能看出從《小武》到《三峽好人》賈樟柯所做的改變。那麼《三峽好人》中,長鏡頭則更為廣闊地通過聚焦一群群普通農民勞苦大眾來作為現實的映射,由對準個體到專注群體,賈樟柯長鏡頭所聚焦的對象的改變給予影片更多的歷史命題。
  • 春節鄉愁之下 賈樟柯用iPhoneXS拍了《一個桶》
    (圖片來源:Apple提供)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賈樟柯大概自己也沒有想到,在2018年以前會有用iPhoneXS拍攝一部短片的想法。但,你看,現在他做到了。在1月25日《一個桶》發布會上導演賈樟柯說:「這是我第一次跟蘋果合作。吸引我拍攝這部影片的原因有兩點,整個拍攝過程是全部用蘋果手機完成的。
  • 賈樟柯執導電影《山河故人》的生活哲學:此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2015年10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導演的又一部講述小人物命運的作品。該片選取家庭情感現實題材,以3個時間節點、26年的時間跨度,反映三個人在情感、生活上的歲月變遷,在悲歡離合中讓人感悟人生。關於家庭、親情、命運的疑問,都可以在這部電影找到答案。最終,人物的命運結局令人唏噓,但是時代變遷下的人情世故,依然能夠讓人感慨萬千。
  • 賈樟柯創作疫情題材短片 反映疫情中的日常生活
    新京報4月22日報導 美國時間4月21日,《紐約時報》網站發布了賈樟柯等五位國際導演以其中,賈樟柯創作的短片《來訪》以一次到訪反映了疫情中人們的日常。據悉,這是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以「空間」為主題,以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聚焦隔離生活的短片拍攝計劃。該計劃邀請來自全球多位導演同題創作,每部片長3分鐘左右,必須全部在室內空間完成。加盟這一短片計劃的導演還有伊爾蒂科·因葉蒂(《肉與靈》)、拉杜·裘德(《喝彩》)、德尼·科泰(《柔膚》)等。
  • 賈樟柯 現實主義者的神秘主義傾向
    這種虛假性就好像「人民幣後面的夔門和現實的夔門並不相同」類似,在生活和高出生活的理想之間的差異造成韓三明或者「小馬哥」對於生活認識的不清晰。但韓三明在年齡上的優勢使得其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出路,而「小馬哥」只能死在「上海灘」的美夢裡。
  • 賈樟柯:江湖兒女日漸少
    賈樟柯在創作上的「敏感」與「圓潤」是與生俱來的,關於用電影鏡頭記錄時代本身,對社會變革的陣痛進行捕捉與確認,對流行文化的碩果進行剖析與再觀察,在「藝術與社會」表裡交織的前述命題裡,一直以來他都是最有發言權的那個人。   賈樟柯接下來要拍《在清朝》、拍1949、拍閻錫山、拍蔣經國,資料已經準備數年之久。
  •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如同一封寫給時光的情書!
    2、少了現實的粗糲,多了人間的情感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又一次將他帶回他所熟悉的故鄉汾陽。還是那樣的街巷,那樣的人們,那樣的鄉音,但與《小武》、《站臺》、《任逍遙》等賈樟柯以往作品裡的汾陽不同的是,《山河故人》不再那麼灰敗和粗糲。
  • 賈樟柯的處女作《小武》,拙劣的拍攝技術,擋不住藝術的高度
    這部賈樟柯導演的處女作——《小武》。可以說是讓我感慨良多。這部電影拍攝於1997,二十年滄海桑田,現在的物質條件發生了巨大改變,而潛在的社會負面心理依然存在。人性的冷漠自私、追名逐利如無情的劊子手,一點一點「凌遲」小武本性中的善良與質樸。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電影裡的很多場景是現實生活中底層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它用樸素的真實感,反映普通民眾在社會變遷下的命運抉擇,又是賈樟柯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佳作。這部電影不單單是反映三峽工程移民搬遷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情感和生活,更是將超現實主義和構圖布景緊密聯繫在一起。用賈樟柯早期電影所擅長的對底層普通人的塑造和描寫,來展示真實而殘酷的現實,以及底層民眾的艱辛。
  • 賈樟柯導演功力最強片《三峽好人》,豆瓣評分8.0,值得重溫
    3.韓三明是賈樟柯電影的真正靈魂。4.開片客船上橫移鏡頭下的群像,似畫軸展開。5.再怎麼超現實都比不過現實。6.敘述線索明晰,鏡頭依然獨到,配樂雄鬱混沌,與山城氣質合,為一次能量的匯聚與爆發。人很容易就被一部電影、一部文學作品深深影響而不自知,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或許就是這樣。我甚至說不太清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但很受震動。
  • 賈樟柯:通過賈平凹、餘華和梁鴻的講述實現自己的電影理想
    對於為什麼選擇作家作為這次紀錄片主角,電影腳本作者萬佳歡表示:「在看了賈導的前兩部紀錄片作品後,就會發現這兩部作品關於藝術家作品的表達不多,更多的是呈現他們觀察現實生活的視角,對現實敏銳的感知度。賈導想要拍作家,也是因為作家對生活有非常敏銳的感知以及非常強大的表達能力。」
  • 電影《黑社會》與《天註定》:杜琪峯、賈樟柯鏡頭下的人性
    說回電影,本來最近幾天在寫《天註定》的影評,但發現和電影《黑社會》有驚人的關聯性,讓大隱者不禁驚嘆,這是香港賈樟柯和大陸杜琪峯合奏的一曲《笑傲江湖》嗎? 02 我處江湖之遠 是進亦憂,退亦憂,與君同懷古仁人之心——賈樟柯。 電影《天註定》,圍繞四個普通人的故事展開,混不吝的大海、冷漠兇狠的周三、烈女小玉和脆弱的小鳥小輝。
  • 賈樟柯這部老電影,講盡了中年男人的心酸
    鏡頭調度:從群體到個人,從個人到群體,敘事視角和對象的巧妙轉換《站臺》有兩場非常出色的鏡頭調度處理,巧妙而又無聲地將賈樟柯試圖表達的個人與時代背景的模糊廝纏呈現了出來。1979年初冬,汾陽縣的一個小禮堂裡,村民們排著隊等著看文工團的演出。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縱觀賈樟柯這25年來的電影歷程,他的創作軌跡從敘述自身經驗的小鎮青年,轉變成鏡頭下能夠容納整個中國乃至更龐大世界的導演。他的電影從來都是自己創作劇本並執導,從民工小山開始,陸陸續續構建起一個「賈式宇宙」。在他鏡頭下的城鄉,頹敗和光鮮並存,猶如一出魔幻現實主義戲劇,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些被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所擋住的中國面貌在此終於得以呈現。
  • 賈樟柯:還完三四部片債,想儘快離開電影業
    賈樟柯:沒有社會性,我就是想人能不能掌控自己的感情。感情能不能超越很多局限,包括地域的局限,年齡的局限。一個電影非常歡迎觀眾用自己生活經驗和角度來解讀。  「不是情節劇,是生活流」  搜狐娛樂:相比以前的片,這部片技法上有很多商業片慣用的包裝。比如,少了固定鏡頭,多了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