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博物館協會的兩項研究證實,全球博物館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疫情期間,8.5萬家博物館曾閉館,佔到全球博物館總數的近90%。此外,在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只有5%的博物館能夠向其受眾提供在線內容。全球近13%的博物館可能永久關閉。
資料圖:3月23日至31日,埃及境內所有博物館、考古遺址、景點一律關閉並進行消毒。新華社供圖
這兩項關於會員國和博物館專業人士的研究旨在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博物館和博物館機構的影響,並調研整個行業對疫情的應對情況,探討疫情過後為各機構提供支持的合適方式。
「博物館在社會復原力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應對這場危機,並保持其與對應受眾的聯繫。」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說,「這場疫情還提醒我們,全球半數人口還未能享用數位技術。我們必須努力促進所有人的文化獲取,尤其是最弱勢和孤立的群體。」
教科文組織在5月中旬發起了「堅韌藝術」運動,其中有一系列討論即以博物館為主題。「堅韌藝術」運動旨在通過文化領域國際專家之間的高層交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和之後為藝術家提供支持,並分析與此相關的問題。
國際博物館協會的研究指出,參觀流量減少將導致博物館收入下降,與博物館相關的運轉秩序、影響力,以及就業也或將受到嚴重影響。
「我們完全了解博物館專業人士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方面的能力和意志,並對他們擁有充足信心。」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阿克索伊說,「但是博物館行業的生存離不開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支持。我們必須籌措緊急救援資金,並出臺相關政策,以保護持非長期合同的專業人員和個體經營者。」
各國在給教科文組織調研的回應中列舉的優先事項包括能力建設、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館藏的數位化和盤存、在線內容的開發、技術援助和實驗室的設施配備等,所有這些都需要調動相關資源。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全世界的博物館數量自2012年以來已增長了近60%,達到約9.5萬家。這一增長說明該部門在過去十年間在國家文化政策中佔據了重要地位。但是研究也發現了巨大的地區差距,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博物館總數僅佔全球的1.5%。
延伸閱讀:
荷蘭一博物館因疫情關閉期間 梵谷畫作被盜
據法新社3月30日報導,荷蘭一所博物館的館長當地時間周一說,盜賊們闖入了因新冠病毒流行而對公眾關閉的博物館,並偷走了文森特·梵谷的一幅畫作。
報導稱,位於阿姆斯特丹東南30公裡處的Singer Laren博物館館長埃弗特·范奧斯說:「發生了一起闖入事件,梵谷的一幅畫被盜了。」據當地警方和媒體消息,罪犯是在當地時間凌晨3點15分左右砸開玻璃前門進入博物館的。
範奧斯館長稱失竊的作品是梵谷1884年的作品。當地媒體說,這幅畫的價值估計在100萬至600萬歐元之間。
來源:綜合 科技日報 參考消息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