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某一個具體事物具有一定的文化主題,通過人們的審美活動取得的成果,而不是廣泛意義上的物品。
黃河魂 大化石 20×10cm | 賀小成藏
自然物品是不是能成為藝術品,不僅因為它是自然的,更在於它能不能賦予承載代表某一文化主題,能不能符合人們的審美追求。審視一件奇石作品的自然藝術特徵,評估它的價值高低,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可循的。如何理解和把握事物的藝術性,首先要理順一下我們的思維邏輯,吸吮一些美學的基礎知識。
黃土魂 松花石 55×40cm | 侯本升藏
思維邏輯要求我們,提出一個問題要嚴謹,回答一個問題要有說服力。有一條哲理諍言:一個認識,一種觀點,必須具備鮮明的邏輯性和實踐性,否則它就是謬論和空談。這條哲理諍言為我們打開了正確的思維邏輯, 以此指導我們認識判斷物品的藝術價值。我們在談論奇石的藝術性時,首先提出問題要嚴謹,回答問題要科學有條理層次清楚。我們提出主題是什麼?藝術是什麼?指的是廣泛意義的概念,不是指具體的某件作品的主題和藝術特徵。
巾幗英雄 埃及瑪瑙 30×6cm | 段春萍
一般地講,主題是指作品要告訴你是什麼,代表什麼,說明什麼。藝術特徵是指圍繞作品主題說明如何代表的,用什麼方式說明的。評價作品價值高低是按主題是否確切,鮮明,生動,出彩。主題是作品的基礎也是靈魂所在,是作品的形態是什麼,圍繞主題用什麼技藝表達,表達的目的和效果如何是作品的藝術特徵。
秀嶺桃花紅 草花石 7×6cm | 王西才
把一件主題作品和藝術特徵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才能是藝術品,不能說奇石是不是藝術品?廣泛意義上的奇石,同隨意畫的畫、寫的字一樣,都談不上是或不是。奇石當中具有一定主題,一定的審美結果的自然形成的藝術形態,相同之下要比人為的藝術品價值更高一籌,因為奇石自然形成不可複製不可多得。通俗地講作品包含了意識主題,藝術審美的元素才能是自然藝術品,否則就是自然物品或者自然 景觀。所以,有人提出奇石是不是藝術品,是沒有任何邏輯意義的,它如同我們熟知的「扯蛋」問題。有人說先有蛋,也有說先有雞,答案是一笑了之。這個問題違背了思維邏輯上的時間的連續性,有序性,沒有時間性就沒有連續性和有序性。這類問題只能讓上帝回答,永遠都是「探索與發現」。又如「瞎子摸象」的故事,你說大象是腿,他說大象是牆,又是讓人一笑了之,這也違背了思維邏輯空間的層次範圍性,不同的空間範圍包含事物的內容是不同的。
山魈下山 草花石 7×6cm | 王西才
另外,奇石與奇石自然藝術品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任何某一件奇石自然藝術品是有標誌的。自然形成的奇石與其它類型藝術品之比較。具體的某一塊奇石,經過了主題命名,審美評價,我們說它不是藝術品也不客觀。至於奇石作品同其它作品相比,奇石作品是自然產生而表達,其它形成作品是人為生產的創作表達。兩者區別,一是自然為主體,承載藝術;一是意識為主體,承載藝術。故我們稱奇石中符合藝術特徵的作品為自然藝術品。具體的某件奇石作品都有其特有的主體和審美。
玉蚌含珠 纏絲瑪瑙 7×10cm | 王西才
下面我們就幾件奇石作品探討一下它的表現主題的藝術特徵。<黃河魂>形如一方金錠,流金淌銀的黃河水宛如壺口瀑布撲面而來,濁浪掀天,濤聲震耳。<黃土魂>溝壑縱橫,金黃璀燦,令人想起滋養中國革命的西北黃土,想起天下老農飽經滄桑的臉龐,想起營養豐富的金燦燦水米…… 而頂天立地的<巾幗英雄>,如睹英姿勃勃的女將軍婦好,似觀躍馬揚戈的女元帥穆桂英,更似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賞石溯史,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秀嶺桃花紅>天然一幅宋代山水。秀嶺參天,錯羅疊嶂,霧起雲湧,懸泉銀瀑,飛漱其間。紅霞染蒼翠,桃花灼灼開。把此石橫過來看,又變成了<山魈下山>,映山紅遍開的山坡坡上,一上一下的兩隻山魈迎面而來,下仰望上,上俯看下,尊卑有序,間隔有距。一石兩看,妙趣盎然。晶瑩剔透、玉琢天雕的<玉蚌含珠>豐潤動人,形神皆備,黑白分明的<三星堆大祭師>表情怪異……
三星堆大祭師 長江石 10×7cm | 李建喜
賦予主題的奇石,仿佛畫龍點晴,具有了人為的審美情趣,具有了自然藝術的特徵,也就具有了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