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為啥提議,要用俄文字母取代漢語拼音?

2020-12-11 每日漢字

如今,孩子剛上學就要從漢語拼音開始,之後才能一步步的學習漢字。然而,在漢語拼音改革的過程中,史達林曾經建議中國使用俄文字母。

(古人讀書)

今天,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大多查字典,根據漢語拼音,就知道這個字讀啥了。但是,古代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那時沒有漢語拼音。如果要知道這個字咋讀,就要反切的方式拼讀。

什麼是反切呢?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舉個例子,比如「孝」字,就是用「呼教」,快讀,就拼成了一個字「孝」。這種記錄文字讀音的方法,最早在漢朝,歷經多個朝代,雖然期間也有變化,但是反切標識漢字的讀音,一隻是社會主流。

如果能夠熟練的運營反切,需要先認識一些字,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想知道「孝」字的讀音,首先你要認識呼字,教字,這兩個字如果你不認識,根本無法知道「孝」字咋讀。

所以,這種方法非常不便利,人們就開始探索,能不能用簡單的字母來記錄漢字讀音。

(利瑪竇)

如何為漢字注音,中國人一直在會嘗試各種辦法。

明清時期,義大利人利瑪竇和羅明堅編的《葡漢辭典》中,率先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 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1847年英國駐中國外交官密迪樂等也先後編制了漢字拼音方案,各具特色。其中大多數拼寫的都是南京官話,而在清朝中期後,北京話成為官話,這些方案也即失去作用。

結合以上成果,英國人威妥瑪在1886年創製了較為完備的「威氏拼音」,準確記錄了北京官話口語。此後在郵政電信、海外圖書館中文藏書編目、外交護照上的中文人名等處,都長期使用「威氏拼音」,成為漢字的統一標註方案。很多「威氏拼音」的拼法沿用至今,如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茅臺Moutai等。

此後,中國學者,比如趙元任、錢玄同、黎錦熙、林語堂、瞿秋白等等都紛紛研究漢字注音問題。

(史達林)

當時,有這樣一種傾向,人們認為漢字太難寫,很多學了漢字三四年的人,還不能流利的讀完一本書,建議取消漢字,而用拉丁字母拼讀,就如今天的英語一樣,很容易學習。1935年12月,蔡元培、柳亞子、魯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聯名提出《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稱:「中國已經到了生死關頭,我們必須教育民眾,組織起來解決困難……中國大眾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這種新文字,現在已經出現了。」

但是,國人強烈反對,認為漢字是中國的文化精髓,絕對不能扔,應該繼續使用漢字,而不是字母。那麼,當時的國人就開始琢磨著,用那種方式記錄漢字注音。

當時,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陣營首領的史達林曾說,漢字太難認,是否可以搞一個民族化的拼音方案。後來,史達林對郭沫若說:「我們蘇聯的兒童,只要學習三個禮拜,學會了俄文字母和拼音法,就能夠看書,你們的情形怎樣?」郭沫若回答道:「我們不行。往往學了三年還不能夠看書呢。漢字學起來的確是有困難的。」

用什麼字母做漢字拼音呢?史達林建議用俄文字母,也就是現在的斯拉夫語系。他的理由是,社會陣營在擴大,應該同蘇聯結為「文字同盟」,改成俄文字母,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斯拉夫字母化」。這樣便於社會主義陣營相互之間溝通,不應該用拉丁字母。

(周有光)

根據當時的情況,應用拉丁字母的人要比使用俄文字母的人多出很多,國人對於史達林的建議,很不贊同。1953年,史達林死去,中國決定使用拉丁字母設計的拼音方案。

此時,被譽為中國「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出版了《漢語拼音方案》,明確提出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對於「漢語拼音之父」的這個稱謂,周有光是不愛聽的,他人自己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漢語拼音方案的。因為在1949年前,已有「威氏拼音」「國語羅馬字」等多套成熟的拉丁字母注音法可供借鑑。

1958年,國家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一直使用至今。 【參考資料:《漢語拼音方案》、北京晚報《周有光為何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文字改革,第一步用簡體字,注音字母,第二步拼音化」。[14]由此看來,採用民族形式的字母符合毛澤東關於文字改革問題的看法:文字改革應該根據實際,不能脫離歷史,要照顧到民族習慣和特點;相比於拉丁字母,漢字形式的字母比較符合民族形式,具有歷史淵源。胡喬木等人認為毛澤東建議採用民族形式的字母受到史達林的影響。
  • 漢字歷史上的一次重大危機,差點被字母取代
    拉丁化新文字課本1949年後,中國希望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周有光等奉命編制過渡性質的《漢語拼音方案》1949年後,中國繼承陝甘寧邊區時期的文字政策,認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使用拼音文字代替漢字,一時間難以實現,於是暫時研究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問題。起初有三套方案,第一個是史達林的建議,「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中國隨即設計了5套民族形式的拼音草案,所需字母在40—60個,使用起來並不理想,只能作罷。
  • 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基本相同,誰決定使用這種「漢語拼音方案」?
    感謝偉大的毛主席,他改變中國的命運,也改變漢語拼音的命運。
  • 蘇聯人妄想漢字拼音用俄文字母,陳毅用這句話巧妙婉拒!
    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制定拼音方案,這時蘇聯開始搞文字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olivia chan • 2020-02-15
  • 漢語拼音的26個字母,和英語很像,真是抄襲嗎?作為中國人要知道
    a o e i u ü b p m f……認識漢字之前,首先要認識的是漢語拼音,因為只有認識了漢語拼音,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每個人上小學的時候,都背過漢語拼音字母表:a o e i u ü b p m f……不知道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還能不能背誦了。漢語拼音中有26個字母,他們分別組成了生母和韻母,然後這些聲母和韻母再組成拼音字母,就成了某個漢字的發音,這樣就能認識漢字了。
  • 幼兒園老師為啥把拼音教成「阿掰猜嘚……」?字母讀音變了嗎?
    其實這位老師讀法並不算錯,因為人們通常讀的「啊玻雌得」是拼音中的「呼讀音」,而這位老師讀的是拼音的「名稱音」。漢語拼音字母表下方的注音符號拼讀起來,就是視頻中老師的讀法。但目前大多數小學及幼兒園只教授「啊玻雌得鵝佛哥,喝衣基科勒摸訥……」這一種讀法,她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受過「名稱音」的培訓。
  • 用縮寫字母替代漢語須謹慎
    2016年10月24日的《文藝報》一塊版上的兩篇文章大標題都直接用「IP」這兩個字母代替,《有價值的IP與IP改編》《理性看待網絡IP劇的繁榮》,這讓我頓時傻眼。這又是什麼新名詞呢,漢語不能完整表達,只好直接拿來外語還是漢語拼音字母呢?
  • 他發明漢語拼音,100歲仍用ipad學習,過完112歲生日後一天離世
    他發明漢語拼音,100歲仍用ipad學習,過完112歲生日後一天離世民國時期,湧現了大批的國家棟梁之才。有的是文學上的大亨,有的是建築學上的標杆。但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這位,就更加的了不起。眾所周知,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漢語拼音60年:助掃除文盲 成進入國際的文化橋梁
    於是,在吳玉章等人的提議下,1949年10月10日,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天,毛澤東親自批准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推出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廣漢語拼音三大舉措,開始了掃除文盲的艱巨任務。怎樣制定出一套科學、簡便的注音方案?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的字母做拼音
    —阿諾德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漢語拼音是抄的英文字母嗎?不,只是同源
    大家在學漢語拼音時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本身是一致的。甚至在發音上漢語拼音和英語也很類似,比較極端的如鋼筆的英語「pen",用漢語拼音和英語發音是完全一樣的!有人對此產生了疑問:漢語拼音是從英文字母借鑑來的嗎?它和英文字母之間是什麼關係?
  • 漢語拼音60年:為「語同音」的千年夢想打通最後一公裡
    於是,在吳玉章等人的提議下,1949年10月10日,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天,毛澤東親自批准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推出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廣漢語拼音三大舉措,開始了掃除文盲的艱巨任務。怎樣制定出一套科學、簡便的注音方案?
  •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你可知它當年如何產生?
    殷立勤 攝  源頭可以追溯到明朝  「《漢語拼音方案》的擬訂,曾經參考了從利瑪竇以來到解放為止300多年來的幾十種主要的漢語拼音方案。」這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產生經過》中寫下的一句話。  在他看來,《漢語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
  • 《漢語拼音方案》制訂始末(圖)
    然而,50年前專家們為制訂《漢語拼音方案》付出的心血、經歷的波折卻鮮為人知。當年,山西省萬榮縣在街頭巷口都設有「認字崗」和「測驗站」考核路人,以此督促人們學習漢語拼音。他們都贊成中國文字改革走拉丁化的拼音方向,但認為,實現拼音文字要有一個很長的過程,現在就重點實行新文字,未免過於草率。吳玉章著手試行新文字的建議雖然被暫時擱置,但他「拼音化」的主張卻得到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許多人的支持。
  • 漢語拼音中字母的學習方法
    怎樣記字母表順序   漢語拼音字母採用的是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共26個。它們排列的順序也和拉丁字母一樣。它們的讀音也有規律可循。下面介紹兩種識記的方法:   ⒈記住字母的名稱和讀音。A、O、E、I、U這五個字母的名稱和D單韻線的讀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