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妄想漢字拼音用俄文字母,陳毅用這句話巧妙婉拒!

2020-12-06 文史群英會

語言文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產生文化自信最基礎最核心的內核,但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進中國,,中國文人們開始起而質疑、反思養育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強烈的愛國熱情,使得他們渴望通過一系列的強烈改革來促進古老帝國的新生。首當其中的,就是文字改革。在學習中文中吃盡苦頭的西方人,更是不遺餘力地宣傳漢字的複雜和落後,這些言論更加強了中國人的不自信。

文字改革先驅盧贛章就認為,漢字拼音化後,能很快掃除文盲,且易於習認,能省十多年光陰,「將此光陰專攻於算學、格致、化學以及種種實學,何患國不富強也。」

蘇聯甚至想一直拖著中國走。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制定拼音方案,這時蘇聯開始搞文字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

據周有光回憶,當時蘇聯有一位副總理到中國來,跟陳毅副總理說我們中蘇聯合,無敵於天下,還說最好的字母是用同樣的,希望中國定漢字拼音字母,用俄文字母。陳毅副總理答覆得很妙,他說我們要有世界眼光,我們中國要聯絡亞洲,特別是聯絡東南亞,他們都是使用拉丁字母,我們用拉丁字母可以同他們聯絡,所以呢,我們不能用俄文字母。

漢字拉丁化得到了大多數知識分子的擁護,但是一些人有不同意見,提出這樣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漢字拉丁化得到了官方的有力支持,開始了新一輪的折騰。但是幾經折騰,拼音文字最終還是沒有徹底推行開來,在一些地方的試點效果也難如人意。

最後是周恩來站出來為這次文字改革畫上了終止符。他在一次報告裡說:「應該說清楚,漢語拼音方案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並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

「至於漢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萬歲永遠不變呢?還是要變呢?它是向著漢字自己的形體變化呢?還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還是為另一種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不忙做出結論。」後來,拼音文字在全國的推廣當然也就沒有展開

相關焦點

  • 史達林為啥提議,要用俄文字母取代漢語拼音?
    如今,孩子剛上學就要從漢語拼音開始,之後才能一步步的學習漢字。然而,在漢語拼音改革的過程中,史達林曾經建議中國使用俄文字母。 如果想知道「孝」字的讀音,首先你要認識呼字,教字,這兩個字如果你不認識,根本無法知道「孝」字咋讀。所以,這種方法非常不便利,人們就開始探索,能不能用簡單的字母來記錄漢字讀音。
  • 「趣味科普」為什麼漢語拼音要用英文字母?
    當時筆者也是愣住了,發現自己從小到大一直以來似乎都沒注意過這個問題,的確,許多人在使用漢語拼音時,都以為拼音字母就是英文字母。一些家長還產生了孩子會混淆漢語拼音字母和英語字母的擔心。那麼,漢語拼音真的就是英文字母嗎?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3](pp.209~210)這說明,毛澤東此時的態度是:支持採用民族形式(即漢字筆畫式的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而不一定非用拉丁字母或斯拉夫字母不可。毛澤東為何支持採用漢字筆畫式的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呢?有論者認為,這與1951年掃盲運動中出現的「速成識字法」有一定關係。[11]這種解釋有一定道理,但還應做進一步探究。
  • 漢字歷史上的一次重大危機,差點被字母取代
    這既是周有光的謙虛,也是一種事實——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是在很多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晚清時期,已有影響很大的「威妥瑪拼音」明清時期,來華傳教士最早嘗試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義大利人利瑪竇和羅明堅編的《葡漢辭典》中,率先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其後,利瑪竇又同另一位耶穌會會士郭居靜合作,於1605年發明了第一套漢字拼音方案《西字奇蹟》;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1847年英國駐中國外交官密迪樂等也先後編制了漢字拼音方案,各具特色。其中大多數拼寫的都是南京官話,而在清朝中期後,北京話成為官話,這些方案也即失去作用。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的字母做拼音
    —阿諾德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魯迅吶喊: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改用字母文字
    此次大會的宗旨明確:審定國音,採定字母。五年後,這次會議確定的「標準國音」與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1928 年,語言學家黎錦熙和趙元任創立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簡稱「國羅」)。1931 年身在蘇聯的共產黨人瞿秋白與蘇聯漢學家合作制訂了拉丁化新文字( 簡稱「北拉」)。
  • 用詩歌激活的拼音、標點、字母、漢字
    而作家張曉楠正是有如此非凡的想像力,將每個文字奇妙的漢字,俏皮的拼音,可愛的標點,生動的字母,一個個語文元素被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構成了這套富有童趣和想像力是童詩集。從字母「A」到字母「Z」,從拼音「a,o,e」到「y,w」,從標點「,」「、「。」
  • 瞿秋白主張用拼音代替漢字,趙元任寫96字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但其實在民國時期,很多的國人學漢字也像現在這些外國人一樣困難,因為當時的漢文都採用繁體字並且沒有拼音輔助,只有經過私塾或者學校系統性的長時間學習才能完全掌握漢字的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語音,漢字差點被廢除。清末民初的時候人民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壓,很多的進步人士都紛紛尋找國家的出路。瞿秋白同志十分重視語言文字如何更好地為民眾所利用和文字改革的問題,並在這些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
  • 中國漢字拼音的來歷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蹟》,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蹟》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 細解漢字與字母文字的優劣,漢字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當今世界擁有的文字超過了6000種,而在這超過6000種的文字中,大多數文字都是屬於表音的字母文字,那漢字與它們相比優劣如何,說到這個我們得首先從文字的演化說起。有的人可能對字母文字更簡單,持有反對的意見,認為漢字僅僅需要學習幾千個字,那麼基本就可以熟練的掌握漢語,而學習字母文字,比如英語,詞彙量往往需要幾十萬甚至更多,這能說字母文字更簡單。
  • 老外學寫漢字很難?重慶人用26個字母解構8000個漢字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月9日16時20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隨著全球「漢語熱」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歪果仁」開始學習漢語,對他們來說,學習漢語最大的難題就在於漢字的書寫。不過,重慶一家企業研發了一套系統,用26個英文字母解構了8000多個漢字,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 全球都在使用字母,為何中國能夠保住獨有的漢字?西方人永遠不懂
    隨著殖民地發展,英法語就佔領了部分非洲、北美以及整個澳洲,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則統治了整個拉丁美洲,拉丁字母,也是目前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字母體系,就連使用了幾千年漢字的越南在法國殖民之後也開始走向字母化,而中國同樣也受到了拉丁字母的衝擊。
  • 俄羅斯掀起俄語字母保衛戰 美中情局被涉其中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16日刊登文章,講述了一場正在俄羅斯上演的字母保衛戰,美國中央情報局也被牽扯其中。俄語字母表共有33個字母,其中第7個字母ё,發音為「yo」,但現在很多俄羅斯人用字母e來取代它(e在俄語中讀作「ye」)。為此,一些俄羅斯人發起一場拯救字母ё的運動。
  • 念個錯字算什麼,中國曾經差點廢除漢字
    舉個例子說說這種不重視達到了什麼程度:漢字是聯合國工作語言用字之一。當初中國申報世界計算機通用的國家文字標準代碼時,竟然遺漏了三個經常用到的規範漢字,就是「瞭、鎔、〇」這三個。所以現在用到這三個字時,因為沒有標準字庫代碼,用五筆打字是打不出來的,只能用拼音在大字庫裡找,或者用其他方式以符號的形式輸入。
  • 陳夢家與字母替代漢字之爭
    1950年代,毛澤東提出用字母替代漢字書寫,陳夢家持反對態度。捍衛漢字是他的第一項主要政治錯誤。鴉片戰爭(1839年至1842年)之後的幾十年間,中國為外國列強所佔領,其文化知識未能做好轉向現代化的準備。在19世紀的歐洲,考古活動以日漸興起的中產階級為主導,他們信仰變革和物質進步,這反映在他們對於從石器到銅器再到鐵器的舊時歲月的描述之中。
  • 文字救國:從消滅漢字到漢語拼音
    此次大會的宗旨明確:審定國音,採定字母。五年後,這次會議確定的「標準國音」與注音字母由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國小學的文言文課一律改為白話文課,小學教科書都在漢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1928年,語言學家黎錦熙和趙元任創立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簡稱「國羅」)。1931年身在蘇聯的共產黨人瞿秋白與蘇聯漢學家合作制訂了拉丁化新文字( 簡稱「北拉」)。
  • 民居前發現俄文石碑 外教翻譯俄文猜其是墓碑
    民居前發現俄文石碑 外教翻譯俄文猜其是墓碑   昨日上午,瀋陽市民程先生騎車經過皇姑區舍利塔公園附近時發現,一處平房前的一石塊有些與眾不同,上面刻著一些特殊的花紋,還有些他看不懂的外文字母。  程先生認為這塊石頭或許是個文物。隨後,程先生給瀋陽市文物局打去電話。  13時左右,記者來到程先生發現石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