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情緒多點時間》以心理學的角度,教你正確認知並管理情緒

2020-12-09 七洲天

負面情緒產生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有的人選擇逃避否認,有的人選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管理,還有的人會選擇丟向身邊的「情緒垃圾桶。」

「情緒垃圾桶」顧名思義就是情緒的發洩對象,這個垃圾桶可以是身邊的人,事和物。只要稍有不快,我們就可以把它統統丟進裡面。

最常見的「情緒垃圾桶」就是家庭裡弱勢的孩子,曾經有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在上班時挨了領導的批評,回到家裡就責罵自己淘氣的孩子,孩子被罵後就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被踹後就跑到了大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來,為了避讓結果司機撞上了路邊的孩子。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僅僅因為一件小事就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可見情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之大。

我們往往不能積極地面對自己的情緒,所以總是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

當我們對孩子惡言相向的時候,或許只是為了發洩一些壞情緒,但卻從未想到這會對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傷害,甚至可能成為孩子的童年陰影。

要學會處理這些情緒,其實也不難。臺灣臨床心理師洪仲清的著作《給情緒多點時間》,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情緒認知書。此書概括了多種情緒的問題,以柔心暖暢的文筆解讀我們關於情緒的疑惑,帶領我們看清愛的本質關係,從而對自己和解。

要處理情緒,首先就要了解情緒,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放過自己,一味地讓情緒將我們綁架。

我們往往給情緒的時間太少,寧願沉浸在偏執裡無法自拔,也不願意去睜大眼睛看清事實。認知情緒,真的很難嗎?情緒本就應該被引導,而不是任由它佔據我們的頭腦。

本書我將從我們為什麼不耐煩,我們身邊人的影響,為什麼我們總是放不下這三點進行解讀,情緒的本質根源。

01我們為什麼總是不耐煩

為什麼你總是不耐煩,情侶間往往這樣會指責對方。

其實人並非沒有耐心,在剛相處的時候,我們卻出乎意料的細心。然而耐心總有用完的那天,激情退卻後我們發現伴侶或父母有點迷糊,或者有點囉嗦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

如果家裡有小孩,我們更加會對他們的哭鬧感到厭煩。當他們功課老是學不會的時候,我們也會對他們產生厭煩。

孩子也會對父母不耐煩,特別是他們整天重複著幾句話,說著早就懂的道理時。

其實當我們對周遭事物越來越不耐煩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不耐煩,跟這個世界的關係也開始逐漸變得不好,想要逃離這一切。

不耐煩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正面情緒用光了,只剩下了跟負面情緒相處的機會。雖然親情關係依舊,但彼此都不好受。

情緒管理是很重要的,我們越是不耐煩,就越是要聽對方講話,對方把話說完的時候,我們做出正面回應,才可以更好地維繫關係。

事緩則圓,我們要試著寬容對方,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畢竟,不耐煩的根源,從來都是我們自身。

02我們身邊人的影響

你有聽說過「夫妻相」嗎?跟一個人相處越久,兩個人之間會變得越來越像,這是為什麼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人會影響環境,而環境同時也塑造了我們。這種雙向的互動影響著我們的身、心、靈發生變化。

就好比為什麼讀書人身上總有一股書生味,那是書籍在潛移默化改變著他的整體氣質。

而「夫妻相」的說法,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因為日常相處,我們會不經意間模仿身邊人的言語和行為,導致長期相處後兩個人越來越像,從面部線條到行為方式。

我們影響了對方,對方同時也影響了我們。

書裡有一個案例,一個大嫂和弟媳兩人性格迥然不同,大嫂為人刻薄處處愛佔便宜,弟媳熱情大方從不計較。久而久之,大嫂就愈發的得寸進尺,拿了好處之外總還要批評弟媳幾句。弟媳為了保護自己和家庭只能變得計較和小心翼翼,生怕被大嫂嘲弄。

但幾年後,弟媳發現自己愈發地不快樂,以前灑脫的性子全沒有了,剩下的也只是謹慎寡歡的自己。回到娘家也只是不住地抱怨。

在和大嫂的這段關係中,弟媳從一個快樂的人轉變成了愛抱怨的人,這轉變是因為她忘記了自省和思量,任由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所以,我們選擇要相處的人,也相繼地選擇了我們未來的樣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沒有道理的。

遇到好人是幸運的,但遇到壞人也不怕,學會及時思量和自省,就不會在這段關係裡被動無助地迷失自己

03為什麼我們總是放不下

或許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放不下。

人這一生放不下的東西有很多,無法割捨的人,無法割捨的感情,無法割捨的權力,因為它們太過刻骨,往往讓人難以放棄。

曾有人請教大法禪師,面對人間的欺壓、打擊、委屈、冤枉要怎麼辦?

大法禪師說,放下。

又有人問,煩惱很多,如何去除煩惱?

大法禪師還是說,放下。

有一個人問完大法禪師後說,我就是放不下,怎麼辦?

大法禪師說,痛了,就能放下了。那人還是疑惑,大法禪師把茶杯遞給他,自己拿起茶壺往他杯裡倒水,滾燙的開水讓那人表情猙獰,他說太燙了即刻把茶杯往桌子放去。

大法禪師說,你看,痛了自然就放下了。

放下,說實話不易,有些事情可能要經歷多年才能看透。每個人生活都不易,有時候不是執著於讓你放下,而是怕你陷入困境裡一蹶不振。

人生本就多苦痛,不要讓放不下的執著讓自己變得苦悶,可以帶著傷痛前行,但不要執著於傷痛。

寫在最後

情緒管理是一項自我修煉,同時我們需要了解它的本質才能更好地修正。在《給情緒多點時間》這本書裡,有很多關於情緒和關係方面的解讀。

我們本可以控制情緒,卻總是成為情緒的奴隸。歸根到底,是我們給自己認知情緒的時間太少,不懂得如何引導自己的情緒。

我們往往太喜歡發洩,而忘了去追源溯本。所以和親人的關係變得日益緊張,明明是相愛的,卻因為不懂愛而傷害對方。

給情緒多點時間,其實就是給自己多點時間,好好地跟自己的情緒來一次和解吧!

相關焦點

  • 給情緒多點時間:跳出認知陷阱,控制憤怒情緒,戰勝完美主義
    剛看完的《給情緒多點時間:與世界相處的正確方式》便很適合現在的氛圍。作者洪仲清是臺灣臨床心理師,他將多年的諮詢經驗和人生心得寫成隨筆集,娓娓道來,便成了這本風格溫柔細膩,讀來像散文的書。這本書共有四章:「給情緒一個出口」、「有智慧的愛」、「父母孩子心」、「尊重不完美」,主要涉及情緒管理、情愛關係和親子關係三個主題,我會著重闡述情緒管理方面的內容。
  • 做最好的自己,讀《給情緒多點時間》|和負面情緒握手言和
    每個人都會有順境和逆境,都會有情緒波動和起伏,當負面情緒來臨時,你會怎麼處理呢?有些人是否認、逃避,有些人是直接處理問題,有些人是用適應性的技巧來管理。而有些人,只要有負面情緒,都會丟垃圾桶裡。臺灣臨床心理師洪仲清通過大量臨床實踐,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潛心著作了這本《給情緒多點兒時間》,幫助讀者正確認識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好情緒,以期能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愈之路,打開與世界相處的正確方式。
  • 認知療法:5個原則,教你對抗抑鬱情緒
    我們生活在一個抑鬱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媽媽容易陷入抑鬱情緒中,或輕或重。眼睜睜地看著絕望,挫敗,失落一步步逼近,自己卻無能為力。女性要承擔傳統的相夫教子的責任,還要分擔養家餬口的責任,過多的責任,過多的壓力,讓女性患抑鬱症的機率大大增加。
  • 壹拾壹: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和情緒,明白時間和情緒管理非常重要
    其實這些學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情緒管理高手,他們只是懂得時間管理和情緒管控。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不知道明天做什麼的人都是不幸的。對於孩子的時間管理,學習管理,情緒管理,很多父母都是茫然的、手足無措的,孩子更是這樣,今天學完了,就不知道明天做什麼。
  • 學點心理學:情緒對社會交往的影響
    你可能礙於他人的身份或權利而壓抑住自己強烈的消極情緒不表露出來。那位喪失了杏仁核功能的人同時也喪失了知覺氣憤和恐懼的能力。請你想像一下,如果你無法理制式制面你傳達的負面情緒,你的生活將會怎樣?例如,如果無法從他人那裡得知情況的危險,或者無法知道你的情緒已經引起了別人的憤怒,事情將會怎樣:當一個人失去了杏仁核的功能後,同時失去了完整的社交能力。
  • 情緒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緒自由
    情緒管理,不是你明明很生氣,卻非要表現出自己很大度,裝成毫不在乎的模樣。學習情緒管理,要學的是如何合理髮洩情緒,而不是忽視負面情緒的存在。當我們生氣時不在第一時間摔門而去,讓整個場面變得很難看,而是通過其他方式表達不滿。
  • 正確疏導不良情緒的五種方法
    這就會讓人產生懷疑的情緒,影響其與周遭人的關係。 解決辦法 設法了解與證明事實與真相,這才是你採取措施應對謠言的基礎。為此,你可以利用能夠讓你獲得有價值信息的渠道,弄清被造謠遮蔽的真相。
  • 桔洛沙龍:《情緒管理的藝術》——解碼情緒背後的深度邏輯
    5月20日,桔洛家庭教育《情緒管理的藝術》沙龍,用一次分享、互動、分析,帶家長透過情緒,擁有更深層的思考與反思,去掌握情緒管理的藝術。回憶一下,你最近一次情緒失控是在什麼時候?涉及的人物是誰?發生了什麼事?
  • 情緒管理:認識情緒,接受情緒,改善情緒
    心理學看來,知道做不到,相當於認知與意志行為間缺少了一個「情緒」,正因為我們情慾不夠強大,才會知道做不到,要知道農村有句話,「八十老太沒被狼追著」。意思就是,假設我批評你,不是對你這個人,而是針對你做的這件事,就事論事非就人論事,可別多想。翻譯一下,「評價事情是理性的,評價人則會帶上主觀感性色彩,我是理性的。」這樣的話聽多了,聽聽就好。
  • 呼叫中心情緒管理辦法
    只有正確的情緒引導方式,才會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同時還要健全已存在的考核方式、評價體系,從細微處著手。 情緒的產生不是無緣無故的,它是人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自然反應,會隨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如何將消極情緒的影響降到最低點,如何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這些問題都是極需解決的,也是客服人員情緒管理的癥結所在。
  • 學點心理學:情緒表達
    導讀設想一下,如果你可以思考和活動,卻感受不到情緒,生活將會怎樣?你是否願意不再感到恐懼,但同時也不得不失去熱吻愛人的激情?你是否願意以遠離悲傷為代價而放棄歡樂?顯然這些都不是什麼好交易,你註定會後悔。
  • 正確認識疫情,做好情緒管理!
    事實上,這次肺炎疫情就是一次重大社會危機事件,關係到你我他每個人,由此也出現兩種極端的情緒應激反應形式。一種極端反應是冷淡對待,漠不關心,情感隔離,我行我素。對這兩種極端情緒情形,正是我們作為專業心理人士要關注的。對此,我們建議對策如下:一是正確認識新型肺炎特點,嚴守規定做好防範。
  • 讀後現代心理學理念的繪本,從敘事的角度看負面情緒的解決
    暑假裡接觸到的兒童心理個案,多數涉及到孩子們的負面情緒問題,而家長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事實上,只要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採用接納、允許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情緒管理的教育方法,關於情緒的問題就會比較容易解決了。那麼怎麼尋找到一個抓手,讓我們更方便快捷的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呢,我們推薦一套書,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3~6歲兒童情緒管理啟蒙》系列。
  • 情緒管理,就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嗎?
    感覺現代生活中人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多了……情緒管理,是不是需要學會去壓抑自己的情緒?怎樣才能比較恰當地對情緒進行管理呢?丁老師回答:情緒管理並非壓抑情緒,因為沒有人和可以永遠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的核心在於調整自己的認知,消化掉自己的情緒。
  • 心理學:仝卓事件落下帷幕,「情緒智力」對於我們到底有多重要?
    3、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仝卓在直播期間的口嗨行為導致後來的一系列結果警示了我們什麼? 4、那就是本篇短文的重點:情商到底有多麼重要?(註:本文中將會以情緒智力來代替情商) 5 美國心理學家薩洛維和邁耶認為情緒智力分為四個成分。
  • 心理學家:學會這6點,孩子就會成為情緒管理的高手
    真正的情緒管理是: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然後不被情緒所綁架,做情緒的主人。情緒管理容易嗎?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因為作為家長的你,必須先學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你看日本的恐怖片,讓你恐懼的不是鏡頭有多血腥,而是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第二步:轉移注意力。你看那些發火的人,鼻孔放大,呼吸急促,就是身體自己在平衡情緒。
  • 疫情防控戰之情緒戰二:憤怒管理
    長時間呆在家中,沒有有效的外源性刺激,必然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其中憤怒就是非常令人關注的情緒體驗。最近幾天的數據充分說明了憤怒情緒在網絡上的發酵。來源於某公眾號對48606個民眾調查的結果說明,憤怒是人們現時最主要的情緒體驗,學歷越高的人,憤怒情緒分數越高。
  • 3-6歲寶寶的情緒管理圖畫書
    這套書適合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能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總是在不斷探索中發現自我並逐漸長大成熟,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挫折和成功,串起了孩子生活與學習的點點滴滴。這其中,孩子收穫了什麼?戰勝了什麼?又汲取了什麼呢?
  • 《當情緒來敲門》,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先從培養內在感知力開始
    引領孩子去認識情緒,感受情緒,這本由專業的心理學家打造的兒童情緒管理繪本,能夠幫助家長理解孩子,並且引導孩子通過內在感知力去感受情緒。了解情緒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重視情緒問題。從嬰兒期的多衝動,到逐漸在家長的要求指示下去控制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教給孩子與情緒相處的正確方式,尤為重要。
  • 《了不起的超能力》:用一部繪本,開啟對孩子的情緒管理吧
    當身心健康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人們的注意力也從單純的身體健康,逐漸轉移到身體與心理健康並重的全新健康理念中。期間我們注意到,個人的情緒管理開始被更多的成年人所認識,成為追求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層面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