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020-12-06 翠綠的長壽竹

要說夏天最美的風景,

我覺得就是那滿池的荷花。

嬌豔欲滴,亭亭玉立,微風拂過,搖曳生姿。

而在周敦頤眼中,它們更有著別樣的美和品格!

愛 蓮 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近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的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的觀賞(蓮),而不可輕易的玩弄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周敦頤獨愛蓮的高潔,愛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他不同流合汙,他為官正直,數洗冤獄,為民做主!

他以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也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他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

而我最敬佩的是周敦頤勇敢無畏的堅毅品格和心繫民生的愛國深情!他用他的聰明才智和極高的情商在黑暗的官場中不斷周旋,做一股清流,做一個百姓的好官!

作為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他始終推重一個「誠」字,堅信人類具有真誠善良的本性!我想,就是他天資聰穎,為人正直,內心陽光,勤奮上進,才能成就如此偉大的成就!

相關焦點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 一作:甚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文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一定不懂的「奇妙蓮花效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的這首《愛蓮說》你一定學過,我與這首詩還有一段小小淵源。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深層文化意趣
    他以蓮之高潔,寄託了自己畢生的心志。所以,在寫作《愛蓮說》時他說自己「獨愛蓮」。在中國文化體系中,蓮又稱蓮花、荷花、荷、芙蕖、水華、菡萏等。而周敦頤「獨愛蓮」的理由,說來有三:一是「不染」「不妖」,二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是「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其地下莖為藕,能食用;其葉可入藥;其蓮子為上乘補品。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  《愛蓮說》原文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 「濯清漣而不妖」與「出淤泥而不染」哪個更難做到?
    《愛蓮說》不長、不難讀,大家都學過,所以我也沒打算在字句上細講。而且這篇課相對其他文章,確實也沒有那麼多有趣之處可談,只不過我還是有些問題想跟侄子討論。比如說這一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
    北宋著名學者周敦頤所著的《愛蓮說》中有一句話可以說流傳至今,學過這篇議論散文的都會深深地記住這裡面的那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也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記憶中,更愛上了高潔的蓮花!
  • 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譯文: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卉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水中芙蓉」——荷花
    其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有「水中芙蓉」「六月花神」之稱。 荷花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真是因為其具有如此的高尚品格,所以荷花歷來深受文人墨歌詠繪畫的青睞。荷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 荷花全身是寶,藕和蓮子能使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等皆可入藥。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現代社會青年缺少的內涵修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著作《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原文意思是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作者讚美蓮花高潔的品質,也從中寄寓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多用於官場,暗喻人們就算自己生存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但也要做到有高尚的情操,有執著的理想,不能因此改變自己,與害群之馬同流合汙,簡單點則是做人要不忘初心。「濯清漣而不妖」原文意思是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作者寫蓮花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
  • 荷韻(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如宋朝的周敦頤一樣,自古而今,從附庸風雅的文人騷客,到飽食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大家喜歡荷花,讚美荷花,不僅僅是因為荷花外觀、顏色的漂亮,更重要的來源於荷花潔身自愛、身處逆境而奮力向上、剛直不阿威武不屈、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高潔品質。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作者竟出生在賀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據民國二十三年的《賀縣誌》記載:廣西賀州市所轄桂嶺鎮位於湘、粵、桂三省(區)交界,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說,三國時屬吳地,始設縣治;是秦修蕭賀古道必經之地。北宋大中祥符年(1016年),湘楚道州(今湖南道縣)人周輔成考取進士,是年被委任為廣西賀州桂嶺縣縣令。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
    中學語文課上,北宋學者周敦頤的這首《愛蓮說》大家應該都學過,整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也體現出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蓮尤其是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摺紙,折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語出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用以形容蓮花的純潔高貴的品格。寓意我們也應在充滿各種誘惑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朵高貴的蓮花吧。1、取一張正方形的摺紙,把四個角折向中間。
  • 詠荷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廬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描寫的是蓮花,大家都應該學過這篇《愛蓮說》的文章,而關於《愛蓮說》詩句中所提到的蓮花到底是在哪裡呢?這個蓮花長在蓮池裡,而這個愛蓮池就是位於現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南面的星子縣城區內。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趙伯駒《蓮舟新月圖》賞析
    蓮有著高潔出塵、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文化內涵。古人頌蓮之文甚多,其中最深入人心,被千古傳誦的就是周敦頤所著《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也。噫!
  • 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01貓耳工畫案 清早期貓耳工畫案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尺寸:192/83/82清早期畫案 整體造型極簡優雅 其結構簡潔明晰 皮殼溫潤細膩 通體平素無華是延承明式的經典之作.造型簡練 ,線條流暢 ,皮殼古樸,文人置於書房,畫室 ,年代:清,榆木尺寸:198-80-82刀口牙板畫案是一種最為普及也最為經典的明代制式,刀口牙板平頭案的美感在於結構簡潔利落,線條素雅而優美,此案牙頭與牙板接法是斜肩牙頭
  • 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宋朝周敦頤所寫,《愛蓮說》中的名句。只要有世俗的存在,就會有剛正不阿的存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遭腐刑後,他不怕世人的嘲笑,最終有了《史記》屈原在被楚懷王放逐的時候,便賦予了《離騷》,便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 人一定要像荷花一樣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汙泥而不染愛蓮說宋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出汙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我最喜歡這句了,因為這句話的含義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