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陽羊平雕刻小鎮,雕刻產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25日,記者走進曲陽羊平雕刻小鎮,美輪美奐的石亭、栩栩如生的雄獅、惟妙惟肖的佛像等雕刻產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保定市文旅局供圖據介紹,近年來,羊平雕刻小鎮通過「產、鎮、景」一體化發展,大力培育「非遺+扶貧」產業新業態,通過傳統工藝帶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本地創業,把
-
曲陽雕刻成為中國文化新名片
金秋時節,河北省曲陽縣羊平雕刻小鎮熱鬧非凡,來自北京、成都、杭州、西安等全國上百家藝術院校的數百名藝術系的師生陸續匯聚羊平,準備他們新學期的實習之旅。走在羊平雕刻小鎮的大街上,猶如走進絢麗多姿的雕刻藝術殿堂,讓人應接不暇,美輪美奐的石亭、栩栩如生的雄獅、婀娜多姿的淑女、惟妙惟肖的佛像,或古典,或現代,或寫實,或抽象……。這裡將是第三屆保定旅遊發展大會振興文化產業,助力鄉村發展的重點觀摩場地。
-
羊平雕刻小鎮:傳承千年雕刻文化
旅發倒計時(12):羊平雕刻小鎮:傳承千年雕刻文化「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說起打雕刻,人人有一手」。一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詩在曲陽縣羊平鎮流傳開來。雕塑技藝儼然已經成為羊平人的傳承技藝和謀生手段。曲陽的這座黃山,又叫少容山,盛產質地細膩的漢白玉,非常適宜雕刻,所以這裡自古多能工巧匠,在漢代就享有「雕刻之鄉」的美譽,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我國雕刻文化的發源地。2015 年,羊平鎮被河北省工信廳評為「河北省雕刻產業名鎮」。2017 年,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
從漢代起就是「雕刻之鄉」!曲陽羊平雕刻小鎮高手雲集,處處好看!
好新聞 好風景 第三屆保定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9月22日、23日舉辦,作為此次旅發大會的重點觀摩項目,位於曲陽縣羊平鎮的雕刻小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提升改造之中,這裡將以當地的雕刻文化為依託,全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生態特色小鎮。
-
大藝曲陽
2018年12月28日,河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發出了「奮力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的號召。2019年1月2日,保定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再一次宣示了河北保定「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環境支撐」的三大主體戰略。
-
河北曲陽:春潮湧動雕刻鄉 充滿希望新時代
這裡既是「雕刻、定瓷、古北嶽」三大文化的發祥地,也擁有「中國雕刻之鄉、定瓷藝術發祥地、古北嶽文化之源、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五大「國字號」文化品牌。雕刻業界雅聚飛觴曲陽是中外聞名的雕刻之鄉,雕刻技藝源遠流長,始於漢、興於唐,而盛於元。
-
河北曲陽(3)·走進石家莊河北博物院,探訪享譽天下的曲陽石雕
建國以後,曲陽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天安門修復等大建築工程和毛主席紀念堂的雕刻工作,1995年曲陽縣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中國雕刻之鄉」,2006年曲陽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聚焦旅發」羊平雕刻小鎮:傳承千年雕刻文化
一件件或製作精美,或發人深省,或大氣恢弘的雕刻藝術品,扮靚了曲陽縣羊平雕刻小鎮的展館。9月23日,第三屆保定市旅發大會與會嘉賓來到了羊平雕刻小鎮,一同觀賞了解了這一傳承千年的雕刻文化。(羊平雕刻小鎮書畫攝影展)在曲陽羊平鎮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頗為流行:&34;。
-
曲陽石雕 一錘千年
「當時在那個年代,雕塑在大家的意識裡不是藝術,它是一個可以賺取經濟利益的渠道。別人給設計,我們出成品,相當於加工廠。」高英坡對記者說,在他的記憶裡,小時的玩具就是刻刀和石頭。潛意識裡除了雕刻從來沒想過要幹別的。可慢慢小時候那種因刻出一個小玩意而欣喜半天的勁頭沒有了。高英坡設計創作的作品。
-
「詩詞曲陽」之曲陽泥塑
泥塑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北、河南等地。非遺技藝傳承,曲陽門派產生。生產,生產,雕刻瓷胎演練。 張建強相見歡•題曲陽泥塑(新韻)泥紅粉褐圖新。付艱辛。精塑細琢形似、韻傳神。共奮進。成上品。渡金身。天賜一雙巧手、曲陽人。
-
藝術家部落落戶保定曲陽
8月26日,走進保定市曲陽縣羊平雕刻小鎮,路面整齊潔淨、新的路燈安裝完畢、藝術家部落門面改造進入最後收尾階段。作為曲陽縣第三屆旅發大會觀摩點之一的藝術家部落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國內外遊客的到來。藝術家部落位於曲陽羊平開發區以北,曲新公路以東,總投資2億元
-
「詩詞曲陽」之曲陽石雕
曲陽雕刻藝術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據記載,曲陽縣內最早的石雕藝術是由東漢光武帝修建。曲陽石雕藝術在北魏時期得到大發展,品類和規模不斷壯大豐富,尤其是佛造像藝術達到一個高潮。曲陽石雕經唐、宋而日臻成熟,唐時曲陽縣成為我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
-
龍陵:「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
同時,開展了刺繡、龍陵黃龍玉雕刻技術培訓,全縣有刺繡、玉雕作坊100多個,有300多家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作坊,在全縣800多個自然村建成「大嫂車間」和作坊1000多個,幫助5萬餘名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指尖技藝」變成了「指尖經濟」。龍陵縣石斛種植面積現已達730萬平方米,年產石斛鮮條3200噸,實現農業產值4.5億元、工業產值17億元,楓鬥加工增值6億元。
-
變「指尖技藝」為「指尖經濟」
變「指尖技藝」為「指尖經濟」以剪紙為牽引,「剪」出特色產業12月12日,由方正縣婦聯主辦的「鄉村振興、巾幗技能剪紙培訓」在方正縣方正鎮建國村舉行,來自村裡的30餘名剪紙愛好者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將帶動更多婦女真正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促進增收致富,抱團發展,讓手工技藝成為鄉村婦女脫貧致富的良好渠道,引領更多婦女實現就地創業、就近就業、靈活就業,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目前,方正剪紙農民愛好者已發展到1萬餘人,剪紙作品也從原來的展品、裝飾品逐步轉化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商品。
-
雕刻之鄉——河北曲陽起草石材雕刻工藝地方標準
據河北省曲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供的信息,由該局和曲陽雕刻石材行業協會聯合10家雕刻企業起草的《石材雕刻(圓雕)產品技術規範》,通過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定,成為河北省地方標準,並於近期正式頒布實施。該標準填補了國內雕刻產品無標準的空白,為科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
保定曲陽「石林爭奇 花海爭豔」迎「旅發」
其中,石林花海項目利用曲陽得天獨厚的的觀賞石資源,結合大量樹木、花草等,打造了一條「山影綠韻、繽紛之舞」的主題景觀大道。記者在規劃總面積約為11.5萬平方米的石林景區看到,雪浪石、象形石、圖案石等觀賞石林立,如冰山雪林、如大河濤濤、如俊鳥猛獸、如疊巒層長,或蔚為壯觀,或趣味盎然。
-
曲陽:北嶽的廟,修德寺的塔,你拜的菩薩可能都是河北的
回京最後一站,在河北曲陽歇了一腳。曲陽還是定窯所在地。定窯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曲陽石雕自西漢始,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北魏時佛像、石獅已獨具風格,唐時曲陽成為中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
-
曲陽:「雕刻之鄉」綻放文化光芒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以石雕為骨幹專業的藝術學校,曲陽雕刻學校就坐落其中。 曲陽縣雕塑文化產業園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整個園區總投資57億元,共分三期建設,現已投入資金達10億多元,入駐企業達398家。走進其中,已頗具規模的園區令人欣喜。
-
一錘雕刻別樣人生:曲陽雕塑界領軍人物的傳奇故事
在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河北曲陽有這樣一位薪火傳人。他以「隨形構造」聞名,把北派石雕的渾厚大氣打造成一種唯美。他叫劉紅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是曲陽雕塑界的領軍人物。千年技藝傳承發展劉紅立是曲陽南故張村人,村裡就有雕刻生產。受環境影響,劉紅立從小就喜歡雕刻。
-
匠心河北(9)|從趙州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都閃耀著曲陽石雕的絕代...
△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其基座的八組十幅漢白玉浮雕就是有由曲陽藝人雕刻的。傳承 發展——歲月無聲惟石能言兩千多年敲敲打打,兩千多年生生不息曲陽的雕刻技藝就是在這兩千多年的敲打聲中代代相隨,薪火相傳傳承與發展是曲陽石雕藝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