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發明背景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之前,古代人民只能通過手抄的方式記錄文字,雖然漢代蔡倫改良了紙張的生產技術,書寫材料也比之前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輕便和實用了,但人工抄寫依舊存在費時費力、容易抄錯這些問題,非常不方便,遠不能適應人類的社會需求。此時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就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
印刷書的發明者是畢昇,他生活在北宋富國強兵、經濟富足的時代,但是印刷術卻存在種種不足,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經濟和生產需要。於是畢昇在歷代雕版印刷術的經驗基礎上,反覆改良、實踐,終於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活字印刷術就此發明。此項發明成為了中國印刷史上的一項重大技術革命。
膠泥活字
製作及使用過程
據文獻記載,畢昇首先採用泥膠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然後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再用火燒製成陶字,一個字為一個印。為了適應排版需要,一些常用字如「之」、「也」等字,一般會備有幾十個,以滿足同一版面重複使用的需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
活字印刷模印
也未艾初中歷史VR課堂之活字印刷步驟
排版時先預備一塊活字版,活字版上放鬆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擺滿要印的字印,擺滿就是一版。然後用火烘烤,將混合物熔化,與活字塊結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待混合物冷卻凝固後,便可進行印刷。印刷的時候,將墨倒入墨盤,再取出棕刷蘸墨,覆上紙,均勻刷至活字版。印完之後,慢慢將宣紙取下,活字就印刷完成了。
也未艾初中歷史VR課堂之活字印刷過程
歷史影響
宋仁宗時期,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是應用最廣泛的印刷術,它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使書籍和資料得到流傳。方便了人們印刷書籍,傳播知識,為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此後印刷術傳到了日本,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個地區,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有著重要影響,是中國對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之一。
也未艾利用VR/AR虛擬實境技術將「活字印刷術」重新展現在大家面前,足不出戶,就可以全方位、多角度、零距離體驗「活字印刷術」的排版過程,幫助同學們自主探究古代文明的豐厚碩果、身臨其境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課後思考題
1.活字印刷術開始於哪個朝代的雕版印刷術?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2.關於活字印刷術的記載首見於哪本著作?
A夢溪筆談 B天工開物 C農書 D資治通鑑
3.畢昇發明的哪種字是活字的開端?
A錫活字 B木活字 C銅活字 D泥活字
正確答案我們將在下一期內容中為大家呈現。敬請期待吧~
☆END☆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