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為何沒有很快傳播呢?

2020-11-05 小暖說歷史

歷史的長河不斷向前流去,總有幾段過去在經過衝刷之後仍然明亮,且愈發耀眼。讀史明史牢記歷史,一起做歷史的挖掘者和傳播者!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便是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在做的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已經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在社會上,我們所用的印刷機已經能很快地解決我們的需要。但還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愛著這一份技術,傾盡一生去傳承它們。

熱愛並繼承印刷術的工作者(雕版印刷)

有很多人在以不同的方式去傳播,去了解幾千年前的那一份技術,甚至一些小孩子都在老師或者家長的引導下去用簡陋的工具去踐行印刷術的使用,非常自豪與此,每每想起,都會感受到中國中華兒女在愛著這個國家,在愛著這個國家的文化。現在跟隨小暖一起去走進歷史,去了解下印刷術的文化。


歷史上,印刷術只有兩種,一種是雕版印刷術,另一種是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術出現於唐朝初期,所用的原材料是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一般選用梨木。將寫好的薄而透明的書稿粘貼在木板上,雕刻工人便可根據此用刻刀將版面上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這樣便形成了反字。在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反字上塗上墨汁,然後將紙覆在上面,用幹的刷子輕輕刷下,使之吃墨均勻,輕輕揭下便形成了一頁頁散頁,裝訂成書。這便是雕版印刷術。

雕刻的技藝

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到了宋朝的時候,有一位叫畢昇的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他採用不易碎壞的膠泥作為原材料。將膠泥做成規格相同的方塊,在一端刻上反字,刻好之後用火將膠泥塊燒硬,變成了一個個自由的膠泥活字。制好後按一定的順序放在木格裡。

畢昇(雕像)

排字的時候,將一個個的膠泥活字按順序排在含有藥劑的帶框鐵板上。一框便是一版,先用火進行烘烤,等藥劑微微融化時,用一個平板將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之後,就形成了版型。印刷時只需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蓋上紙,施以一定的壓力,將紙揭下便可以了。要是連續印刷,可以採用多版同時進行,這樣會大大提升效率。印完以後,用火將藥劑烤化,便可以將字取出,將字放在木格子裡,以備下次再用。

活字印刷術過程中使用的帶框鐵板

活字印刷術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可是為何在發明之後沒有很快的傳播呢?甚至到明清時期,人們常用的還是雕版印刷術印刷書籍呢?

一、教育問題

在古代君王時期,識字的人只有少數,一般印刷工人都是從事體力勞動,並沒有深厚的文化知識。雕版印刷術,只需要工人按一定的流程便可以完成工作,並不需要認識其中的字。然而活字印刷術,需要不斷地排字,若是不認識其中的字便無法勝任此工作。

活字印刷術(博物館存放)

再者,古代所需要印刷的書籍大都是四書五經等一些固定的,若是採用活字印刷術,在排好字之後,印刷完一遍以後若是將字取出按順序放好,那再印刷時還需重新排字,增加了不少負擔。若是不將字取出,則不就成為了雕版印刷術且還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二、漢字問題

中國的漢字千千萬,其複雜和精巧程度使得它代代相傳。最早的由許慎所編寫的《說文解字》中就收錄了萬字,常用字更是六千向上,且還不論各個朝代沒有收錄的和流傳至今的這本字典是否有遺失的情況。如此多的漢字在製作時不僅需要製作工人有極強的識字記字能力,更需要不斷地更新膠泥活字。因此,紛繁眾多的漢字也成為活字印刷術沒有快速流傳的原因之一。

活字印刷術的儲存

三、帝王問題

在活字印刷術發明之後,並沒有得到皇帝的支持,印刷機構都不使用這種印刷方式。雖然克服了雕版印刷術一個字刻錯一個版面便需重來的缺點,但是活字印刷術也因為所掙的金錢少而被印刷機構拋棄。像造紙術,皇帝的大力支持便是其能飛快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

雕版印刷術(模具)

結語:儘管活字印刷術沒有在當時很快傳播,但是每件事物的出現都有其獨有的價值,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也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對今後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每一種技術都需要被被認真對待,每一種文化都應該得到尊重。

對比,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四大發明中,印刷術存在很多爭議,究竟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沒有一個很統一的答案,那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明的。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 畢昇率先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為何國際上公認的卻是德國人古登堡
    要論那個發明對人類的影響最大,我想沒有比文字這種發明更加重要的了吧?人類之所以能夠把自己的智慧傳承下來,經過一代一代的改良,積累起來越來越豐富的知識,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文字的功勞。然而紙和印刷術,又是將人類結晶傳承下來的重要工具。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將每個字挑選出來,按順序排在字盤裡,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存至下次排版使用。
  • 歷史教科書犯的錯:活字印刷術是「四大發明」嗎?
    目力所及,各版本教材對「四大發明」的論述或有提及,或未提及,而「活字印刷術」通常編排在「中國古代的科技進步」或「宋元時期的科技進步」等主題的章節中,教科書編者多將其視為中國古代科技進步的成果,並予以高度評價。在此,筆者僅就不同版本的中學歷史教材中關於「四大發明」條目之論述列於下表。
  • 印刷術起源,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為什麼西方國家卻說是他們發明的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初只是用於印章,久而久之,普通人也需要印刷啊,而印章只能印幾個字,怎麼能多印一些字呢?我們的祖先便發揮聰明才智,發明了雕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好一篇文章,這樣就可以複製出很多篇同樣的文章了。
  • 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未發明創造之前,中國人民的文字記錄主要通過手抄,在更早時期,人們只能將文字記錄在比較顯而易見的自然物體上,結果是費時、費力又容易出錯,非常不方便。印刷術的發明解決了這一難題,有利於文化的交流以及社會的發展。
  • 韓國自稱發明活字印刷術,我國專家自製3000活字,韓國無言以對
    文丨開史說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由北宋畢昇發明,如今已經傳遍世界,成為了我國的驕傲。但是在2001年時,韓國卻稱自己的祖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甚至還給自己找了許多證據來證明,他們為何有如此「自信」呢?讓我們一起回到2001年,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從「書」到「印」,千年生命力的活字印刷術,險被遺忘的偉大發明
    引言提起印刷術,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之中,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聞名於世界,是推動世界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武器。但是如果提到活字印刷術,是否又有多少人了解呢?有多少人知道活字印刷術的前世今生,以及它背後的辛酸故事?如果說隋唐時代雕版印刷術的出現打破了書籍壟斷。
  • 臺師大團隊研究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臺灣師範大學印刷技術研究團隊4日在臺北發表研究結果,證明北宋年間(1041年前後)畢昇所發明的泥活字版印刷術的確可行。圖為研究計劃主持人之一、臺師大圖文傳播學系兼任副教授徐照夫介紹該團隊如何依照活字版印刷技術,以實驗模擬出《夢溪筆談》講述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
  • 畢升:一介布衣,發明活字印刷術,被尊為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就是以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為代表的四大發明。可以說,這四項發明不僅僅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還流傳到國外,影響了國外文明與運動的傳播。畢升打小就機靈,特別討人喜歡,再加上他本來就很聰明,很快就取得了老闆的信任。當學徒工期間,畢升學會了如何手工印刷書本,掌握了雕版印刷術的基本製作技藝。他發現,雕版印刷術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每次需要印製一本書,製版師傅就需要重新雕一次版。
  • 歷史那些事,畢昇是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家,發明偉大的活字印刷術
    他在成為一位印刷工匠後,又不斷總結前人和當時的印刷經驗,很快發現,東漢末年的拓印法和隋代的雕版印刷術,都有很多弊病,不僅費時、費力、費材料,而且是印一頁書就需要雕一塊板,在印刷時又不能更改,如果發現有了錯字,整個一塊板必須全部廢掉,還要重新雕刻。於是,他決心創造發明一種能一字一印,又可以更改字的活字印刷術。
  •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種古代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術一篇建議收藏
    活字印刷是一種古老的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流傳到世界各地,為很多文字工作帶來了方便,那時我們都知道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是誰發明了活字印刷?讓我們來看看印刷真人角色的故事。一、是誰發明了印刷術印刷術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一直是有爭議的,更不用說,作為中國平版印刷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我們被公認為畢昇的發明。11世紀中葉(宋仁宗青歷年),畢昇發明了一種更進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我國的印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
  • 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究竟是何許人?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都是由中國人創造發明,並流傳國外的。雖然現在韓國人跟中國人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但「活字印刷術」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是沒有疑問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誰?我們都知道是畢昇。但關於畢昇,我們的了解卻十分寥寥。
  • 印刷術的發明及影響
    印刷術的發明及影響。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是在唐代發明的,並在唐代中後期被廣泛的使用。宋仁宗時期,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是應用最廣泛的印刷術。印刷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促進工具。它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使書籍和資料得到流傳。
  •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卻敗給了雕版印刷術,其印刷量只有2%
    活字印刷術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幾百個單獨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與字之間嚴絲合縫,避免出現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術在北宋被發明出來後,也在不斷地發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術已出現銅活字技術,由於是統一鑄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
  • 活字印刷術是怎麼被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價值在哪裡?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這一項發明成為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慶曆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 古代發明人物故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升
    -1051年),中國北宋發明家,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鎮五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於宋仁宋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印刷術發展中的一個根本性的改革。
  •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
    一代天才,發明活字印刷術,他就是畢昇推動朝代的發展,為國家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這個人就是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發明推動了人們的社會發展,要知道一個社會如果有一個發明能夠給人們帶來福氣,那麼說明這個人的頭腦也是十分不簡單的
  • 華夏文明之殤:"四大發明"之後,為何再無"發明"?
    但是,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想要僅憑一項或者幾項發明便縱橫歷史屹立當世,顯然就有點兒遠遠不夠。所以,不要再沾沾自喜於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四大發明"。如果有時間有精力,倒不如思考一下,為何我們"四大發明"之後,再無"發明"?
  • 名人勵志故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為什麼在中國沒起到什麼作用?
    名人勵志故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為什麼在中國沒起到什麼作用?時間:2019-01-15 19:1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名人勵志故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為什麼在中國沒起到什麼作用? 活字印刷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發明人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