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冷知識:今天(11月21日)是世界電視日。
電視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因此,在1996年的今天,第5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11月21日定為世界電視日。
但現在的年輕人,誰還會在意今天是不是什麼世界電視日?手機、iPad追劇、打遊戲不香嗎?
用戶對於電視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看節目,越來越多的用戶有其他場景的需求,電視的形態也發生了轉變,智屏開始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家中。
場景需求持續變化,大屏短視頻小爆發
從十五年前的電視盒子之爭,到五年前的網際網路電視大戰,到現在的「智屏」時代,家庭場景中從來不缺新鮮的概念和優質的產品。
你以為的看電視——換臺,廣告,換臺,廣告。
實際上的看「電視(智屏)」——看電影、看比賽、雲遊戲,可旋轉,可豎屏,可刷抖快,還能健身跳舞。
旋轉智屏更適用於遊戲場景
「客廳經濟」不但沒有涼,反而「鬥」得熱鬧。
「出乎我們的意料,很多用戶開始在電視上刷短視頻,TCL智能電視上頭部短視頻應用的使用時長達到了180分鐘,時長已經超過長視頻,甚至超過『抖快』在手機上的平均使用時長。我們也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在大屏上刷短視頻。」
近日,雷鳥科技CEO李宏偉在採訪中向鈦媒體App透露了這樣一個新趨勢。
通過雷鳥與合作夥伴的努力,TCL電視上已經拓展了數個短視頻應用:西瓜視頻TV版(鮮時光)、橙子短視頻、快手TV版。
為了進一步探索豎屏場景,TCL電子產中心、TCL工業研究院和雷鳥科技還在去年聯合研發了TCL·XESS旋轉智屏。
「我們也在探索家庭中其他場景的屏,比如書房的屏、教育的屏,尺寸相對沒有那麼大,更為某個場景服務。」
而數據則回答了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年輕人不是不看電視了,而是在尋找更多可以滿足他們需求的科技產品。
勾正數據《2020H1智慧屏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IPTV激活數超3億,智能電視激活用戶覆蓋上漲近4%。聯網電視(OTT+IPTV)家庭滲透率超86%,已完成前期流量積累,加速商業變現。
相比2019年,今年25-34歲用戶在智屏用戶中佔比變高,青壯年用戶更加聚集。此外,勾正數據顯示,OTT用戶在教育、兒童服裝、日用品、旅遊、護膚品、藥品等偏家庭屬性的開銷要高於其他媒體受眾。
屏的需求一直在,市場形成新格局
電影、主機遊戲、家庭教育、健身、觀看體育賽事……
傳統電視的需求在降低,但觀眾對大屏下的影音體驗、多媒體數碼娛樂需求依然強烈。
TCL、海信、小米、華為早在賽道布局的巨頭不斷推陳出新,小度、天貓精靈這些跨界產品也開始掙脫「音箱」概念的束縛,做起「智屏」生意。
在李宏偉看來,家庭場景中對「屏」的需求一直在,而且依舊是家庭中心。上述產品的本質並無不同。
「AIxIoT、5G等技術推動下,家庭中心必須要滿足強交互,要有比較好的承載更多場景的能力,要有比較不錯的計算能力,要作為數據的通道,要能滿足用戶的輸入輸出需求。而滿足這些點,屏依然是最好的入口。無論是手機、智能屏音箱、網際網路電視、智屏,無論產品如何命名,但屏的形態依舊存在。屏依然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中心。」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硬體(屏)的約束越來越弱,用戶在娛樂、健身、生活、學習等各個場景中都能獲得不同的解決方案,「屏+場景」會形成一種良性、自由的排列組合。
由此,市場中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同形態的產品:帶屏的智能音箱、帶屏的鏡子、家庭盒子、網際網路電視。
奧維互娛數據預測2019-2023年中國OTT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達43%,未來增長空間巨大,將是下一個千億市場。
從產品形態到牌照經營,智屏行業的生態越來越豐富,也正穩步進入下一個商業化階段:巨頭正在積極瓜分市場,重構「電視」品類格局。
圖片來源@勾正數據
什麼樣的公司能在新格局中站穩腳跟?
李宏偉表示,在這種新的市場格局下,一個設備有沒有價值取決於用戶在哪個排列組合中獲得了更好的體驗,因此,雷鳥科技想做的是串聯這些設備的平臺系統。
2019年李宏偉曾對鈦媒體App表示,雷鳥已經清晰了「以大屏為切入口,講好家庭會員制,構建完整內容生態體系」的路徑。
在今年的採訪中,李宏偉表示,內容生態初步成型的雷鳥已經確定走「平臺型公司」之路,而今年也初見成效。
「平臺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核心,雷鳥平臺業務沒有邊界,但它的關鍵在於是以效率為核心的智能商業。」
也就是說,在家庭網際網路場景當中,雷鳥希望能構建一個這樣的平臺——不斷高效引入各種新的場景和服務,高效把這些服務、內容分配到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場景面前,也包括讓這些業務的轉化率變得足夠高等等,做全球領先的場景網際網路及AI×IoT服務平臺。
在整體環境利好下,雷鳥科技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8.7%,其中會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3%,增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0.0%;除稅後淨利潤同比增長293.8%,淨利潤率達30.9%。截至2020年9月,雷鳥科技存量會員同比增長42.2%,ARPU同比上升36.5%。
在用戶數據上,截至2020年6月,雷鳥科技的用戶日均開機時長同比增長至6.17小時,春節期間,雷鳥科技日均開機時長高達7.9小時,超過移動端人均使用時長(Quest Mobile:6.8小時)和智能電視行業日均開機時長(勾正數據:6.33小時)。
今年,除了穩定的業績增長和創新服務之外,雷鳥在運營層面優化了智能AI推薦算法,從系統、垂直業務和具體內容三個層面做到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大幅提升整體產品體驗,內容點擊率提升了2倍。
雷鳥的方法論優勢
目前,無論是TCL的雷鳥、創維的酷開、小米、還是海信的聚好看,包括百度小度、阿里天貓精靈都在做自己的生態,做類似的事,搶奪家庭網際網路場景。李宏偉坦言,「大家都認為平臺的路是可行的」。
雷鳥有什麼競爭優勢?
「TCL及雷鳥是少數有屏廠的智屏品牌」,李宏偉表示。背靠TCL給予雷鳥強大的硬體底氣,但作為一個平臺型公司,少不了生態系統和運營方面的苦工。因此,重視運營、重視方法論、重視公司文化建設,是三歲的雷鳥在「股東背景」之外逐漸長成的獨有競爭力。
目前為止,雷鳥科技已經形成了三大方法論:第一是精益創業的理念,快速迭代、快速響應,打造更好的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第二是以數據驅動增長,帶來各個業務轉化率和運營效率的提升;第三是用戶洞察,包括用戶需求研究、用戶場景創新等。
今年,除了抓緊提昇平臺運營效率之外,李宏偉也在考慮提升智能商業的建設。未來用AI代替人來做決策。
「我們的平臺業務可能規模還不夠大,用機器AI決策代替人來做決策,可能效益不是非常高,但我想這是未來的趨勢。服務越來越多時,管理成本就太大了,所以我們希望用機器學習,用機器代替人做。」
因此,在李宏偉的構想中,TCL並不是雷鳥的邊界、大屏也不是,「整個家庭的智屏我們都希望能覆蓋,雷鳥其實是一個AI×IoT運營平臺」。
但孵化自TCL電子、大股東又包括騰訊和OTT牌照方南方新媒體,雷鳥在上下遊合作拓展上,會不會受到「陣營」的局限?
對此,李宏偉回應表示,股東也會出於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最大化的角度去衡量,並不會限制雷鳥的發展。
抓緊培育自有業務,實現增長第二曲線
在一年前的採訪中,李宏偉就給雷鳥科技設定了目標:會員收入未來將超過廣告收入,達到三分之二。因此,除了短期抓緊提升現有平臺業務效率之外,雷鳥也在規劃長期自有第二曲線業務轉變。
未來,雷鳥提供的會員服務是通過整合上遊的權益,比如看視頻的會員權益、生活服務打折卡等等,而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會是自營業務。這是雷鳥為遠線目標規劃的差異化路線。
「有些業務希望自己去做。第一,業務本身會往前發展,我們會選擇與平臺屬性相關,能提升雷鳥平臺核心競爭力的業務自己來做;第二,業務的收益、發展和前景也比較合適;第三,會優先發展打造差異化優勢的業務。」
而與平臺業務的「抓住核心、無邊界」的打法不同,李宏偉認為,自有業務依舊是有邊界的。
「我們在可控性更強的業務上是有邊界的,但這也是跟核心相關,哪些業務更多能體現對平臺的能力,對打造平臺差異化很重要,我們就會去做。當我們的數據智能體系搭建足夠完整之後,引入應用的成本並不大,但自己構建的業務我們會控制相應的數量。」
李宏偉認為,少兒教育、少兒會員品牌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口。未來雷鳥不排除會通過引入內容、與版權方合作的方式,來打造自有的少兒品牌業務。
但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安卓、iOS兩大系統寡頭獨佔的情況不同,智屏行業有很大概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百家爭鳴」的階段。
此外,一個不容忽視的行業現狀是,消費者還是停留在「只有買了TCL的電視,才能發現雷鳥的服務好」的感知階段。
李宏偉坦言,雷鳥依然在做這方面的功課。
「我們在加強這方面的建設,這也是TCL對雷鳥的訴求之一,希望加強用戶對軟體、對應用服務的感知。我們可能經歷混沌的時間要更久。現在更多是大家對未來的判斷和基於對未來判斷的策略,對與不對還需要時間來看。」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