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可謂是我國文化歷史上的一塊瑰寶,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很多傑出的詞人、詩人,他們在文學方面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在這些人當中,有一個人非常的獨特,因為他是一位失了故土的帝王,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猜到是誰了,沒錯,此人就是李煜。
上帝在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給你再打開一扇窗。雖然李煜是一個鬱鬱寡歡的皇帝,在皇位上坐著的他是一個失敗的皇帝,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可謂是獨領風騷。
其作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寫出來的詞膾炙人口,像「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小樓昨夜又東風」都是難得的佳句,這些都是後人模仿的千古絕唱。
唯獨有一首詞,600年以來,從未被人模仿過,這首詞就是《長相思·一重山》,原詞如下: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這首詞跟李煜其他的詞風格差不多,都是通過景致來寫愁緒的,這首詞是李煜早期的作品,風格十分的清新,讓人一口氣讀到底別有一番滋味。雖然是寫愁意的,但是全篇沒有直接寫愁,而是通過各種所見之物來抒發心情。
那麼這首詞到底難仿的地方到底在哪呢,最難仿的地方可謂就是在於詞人對重疊意向的運用,「一重山,兩重山」簡短的幾個字,就把整詞的背景給描繪了出來,還恰到好處的抒發了詞人內心的愁緒。就算是有人有心想仿寫,對於這麼精妙的句子也難以下手。
這600多年有很多人有賊心沒賊膽,但是到了清朝有一位天才少年,他對這首詞非常的感興趣,他就是納蘭性德。納蘭性德雖然年紀比較小,但是已經名聲遠揚,是一個難得的才子,他的偶像就是納蘭性德。我們大家來看看他寫的這首詩,能不能擔得上他的年少成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跟他的偶像李煜一樣,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納蘭性德27歲的時候隨著康熙帝出巡,晚上睡不著覺滿腹愁緒。他嘴裡念叨著李煜的詞,然後忽然有了靈感,寫出了這首詞。
納蘭性德的這首詞可謂是不輸他的偶像李煜,不僅在詞的形式上完全一樣,「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短短的幾個字用得非常的精妙,完全不輸李煜。
眾所周知納蘭性德是仿寫的李煜的詞,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所借鑑,一直有兩種聲音存在著。有人覺得納蘭性德是後起之秀不輸前人,還有人認為李煜的才是最經典之作,在這方面其實是非常主觀的,不知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