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王朝不斷更迭交替,帝王數不勝數,而對藝術頗有造詣的帝王更是不計其數。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絕對可以稱得上帝王界的頂尖藝術家。
作為一個君主來說,毫無疑問他是失敗的,但是作為一個文人,尤其是作為一個詞人,他絕對是一顆璀璨的明星。處於唐宋之間的他,其名氣不在唐宋名家之下。
我們熟知的大多數李煜代表作,都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以及那首驚豔世人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
長期以來,李煜的詩詞因為太過經典,自南唐以後,許多詞人都喜歡模仿李煜填詞。
不過很奇怪的是有一首詩詞,卻在長達600多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人模仿過,這部作品就是《長相思·一重山》。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這首詩詞表達了閨中思婦對離人的無限思念,以及思而不得帶來的無限哀愁。問題在於全文是在寫愁緒,可是卻沒有一個愁字出現。
李煜用山水、楓葉、菊花、大雁等意象營造了一個清冷寂寥的秋景圖,並用空靈淡雅、生動簡介的語言直抒夫人心中之情,使景中蘊情,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詞不好仿的原因在於:一方面,詞中具有多個重疊意象的使用;另一方面,李煜不用一個連接語,只淡淡幾筆,就將主人公的相思寫得淋漓盡致。真的是令人嘆服!
這600多年無人敢仿的詞作,傳到了清朝,卻引起了一位少年才俊的興趣。
公元1682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不久,身為侍衛的納蘭性德跟隨皇帝及大軍浩浩蕩蕩北歸祭祖。
這一天晚上看著塞外的寒夜,帳篷中的盞盞明燈,他實在是睡不著,旅途的荒涼與曲折令詞人不覺思念起遠方的故鄉與親人,故觸物傷情,於是就隨手仿了一下,沒想到開篇便將人驚豔住了,這才有了又一首經典的《長相思》。
《長相思·山一程》——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用「山一程」代替「一重山」,化靜為動,一開篇就驚豔世人。全詞無論是從語言風格,還是意境之美,都與李煜的作品異曲同工。
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詞同樣寫的是愁,卻也是不見一個愁苦的字眼,可謂是仿得妙啊!
兩首《長相思》,跨越了600多年的兩段愁思,李煜和納蘭性德讓我們見識了漢字之美,詞曲之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