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帆)由陳建斌、董勇、郝平等主演,劉海波執導的電視劇《三叉戟》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已經退居二線的三名人民警察「大背頭」崔鐵軍(陳建斌飾)、「大棍子」徐國柱(董勇飾)、「大噴子」潘江海(郝平飾)人到中年後再度熱血集結,甘冒危險連破大案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視劇也是我市公安局首次以聯合攝製的形式參與創作。
精益求精還原真實「警事」
為了更貼近真實的公安工作,《三叉戟》在專業性上下了不少功夫。製片人孟曉亮介紹:「作為公安題材的作品,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場景都需要專業人士把關,現場的公安顧問給我們的拍攝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而在劇中負責為涉案戲份把關的正是我市公安局的專業人員。
相對於其他公安題材影視劇作品,《三叉戟》體現了經偵、刑偵、預審等多警種的合作,尤其是預審,對於觀眾和演員來說都是新奇的,潘江海的扮演者郝平在開拍前特意到天津市公安局預審總隊創作採風,為塑造角色積累素材。郝平說:「接到這個角色時,心裡真沒底,雖然曾多次飾演公安民警,但對預審民警的形象完全陌生,通過天津市公安局的安排採風獲益匪淺。」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處文藝宣傳科楊昱鵬是本劇的策劃之一,他告訴記者,此前預審員這一警種在影視劇中鮮有涉及,但此次《三叉戟》中郝平飾演的角色正是一名資深預審員,在製片方和天津市公安局的配合下,「大噴子」這個角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得到了包括專業預審員和觀眾的認可。
作為聯合攝製方之一,市公安局此次派出專業公安顧問全程跟組,為《三叉戟》提供了全方位的公安業務指導。「在拍攝過程中,一些公安領域的細節處理是劇本中體現不出來的,」楊昱鵬說,「拍攝涉警戲時,劇組的想法和專業公安實際工作中的想法有時不太一致。比如全劇的最後一場戲是抓捕反一號,當時我們考慮特警在實施抓捕時怎樣注意合理性,和實際不能脫節。 經過與劇組的溝通,達到了既兼顧劇組對場面的要求又符合公安規範的統一。此外還有警銜、警服、警帽的佩戴穿著以及一些法言法語的使用,都是我們在現場需要提醒監督的。」
「派出所」頻頻上鏡,劇迷紛紛「打卡」
市公安局在拍攝場地上為《三叉戟》劇組提供了大量支持,「拍攝主場景選在西青分局,《三叉戟》所有的辦公戲都在這裡攝製完成;涉及預審的畫面在武清分局看守所拍攝,該所也是目前全市條件最好的看守所。選擇實景是因為制景的還原度肯定不如實景高,另一方面制景也有可能不符合相關的公安規定。特別是像審訊室和會議室的場景,棚內搭景做不出實景的感覺。」
近年來,天津市公安局參與了不少公安大戲的拍攝,比如《刑警隊長》《民警攻略》《獵狐》和正在熱播的《三叉戟》。其中,2014年拍攝的《刑警隊長》是市公安局正式作為協拍方參與的第一部影視作品,成為涉案劇重回黃金檔的標杆之作。楊昱鵬還透露,參與了多部影視劇拍攝的南京路派出所現在已成很多劇迷心目中的「網紅打卡地」,「《民警攻略》《獵狐》和《三叉戟》都曾在這裡取景, 因為這個派出所地處五大道,小樓的格局非常好,特別能反映天津的風貌。」
《三叉戟》播出後,許多觀眾表示通過該劇了解了公安人員在辦案和生活中更為真實的一面。楊昱鵬表示,作為「行內人」,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以往有的涉案劇中警察形象感覺離我們很遠,語言風格,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都是一些外行人對公安的刻板印象,比較模式化,脫離生活。這部劇中的公安形象,我覺得更接地氣,人性化,包括他們酒後發牢騷,但這些描寫並不影響他們作為警察的形象,遇到案情他們仍是第一個衝上去,這才是真實的警察。正像劇中崔鐵軍所說,警察是這個社會橫在黑與白之間的一道牆,這句話特別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