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傳播中國節編織中國結 助推中國提升軟實力

2020-12-20 人民網傳媒

春節期間,各地唐人街上年味甚濃,多國政要紛紛為華人送上新春祝福。遍布全球的慶祝活動異彩紛呈,有華媒甚至將此喻為「春節國際化」。在傳播傳統節日文化之餘,海外華媒也積極致力於漢語學習與華文教育的推廣。這些點滴努力的匯集,堅實地為中國提升「軟實力」添磚加瓦。

掀起春節熱

談及當地主流社會對春節的關注,供職於阿根廷《新大陸周刊》的汪霜榮告訴本報記者,阿總統克裡斯蒂娜曾在2008年給華媒《新大陸周刊》寫信向旅阿華人祝賀新年,並在2013年春節時表示,按照中國生肖她本人屬蛇,因此當年是她的「本命年」。女總統對中華文化的熟悉與友善也被媒體廣為報導。

法國《歐洲時報》則從2007年起連續8年發行生肖明信片,今年春節期間發行的「馬到成功」也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特色。

面對全球範圍內的「春節熱」,日本新華僑報網發表評論《「春節熱」促中國元素國際化》。評論指出,與熊貓、漢字、中華料理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元素」一道,春節成為開展國際交流的重要資源;「春節熱」是「中國熱」的一部分,是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的自然結果。

除春節外,在端午、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佳節,海外華媒也熱情很高。去年臘月,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一位華裔長者在紐約法拉盛採購臘八粥食材,她希望延續臘八習俗,並讓在美出生的子女體驗傳統風俗。報導中還為讀者簡要介紹了臘八節的起源與習俗。

日本新華僑通訊社王鵬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這些傳統節日裡,日本華文媒體通過舉辦相關活動積極傳播中華文化,為中日文化間的交流找到極好的連接點。

推廣學漢語

常言道,華人社團、華文媒體、華文教育是華人社會的「三大寶」,由此可見華文教育在華社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西班牙華文媒體《歐華報》曾在西班牙舉辦漢語普通話演講大賽,吸引了百餘名選手參加角逐,其中不乏外國選手的身影。而在2012年日本「五星獎」中文比賽中,組委會特地從日本華文媒體《中文導報》上摘編了兩篇背誦題材:《「中日國民友好交流年」開幕》、《中國國寶海外首展》,凸顯出海外華媒在推廣漢語學習中的獨特作用。

去年,馬來西亞華文媒體紛紛刊文呼籲加強華文教育,反對馬教育部發布的《2013-2025年教育發展大藍圖初步報告》。華社認為,該報告過於強調馬來文與英文的學習,是對華文小學發展的重大打擊。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南洋商報》、《東方日報》、《中國報》、《光華日報》等華文報紙積極發聲,及時表達華社對華文小學被邊緣化的不滿。

在華人、華媒等各方努力下,海外漢語推廣與華文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委內瑞拉《南美新知》雜誌社長餘騰波看來,海外華媒、華校、華文文化團體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雖算不上轟轟烈烈,起碼也是熱熱鬧鬧」。然而,許多華裔新生代對華文的掌握仍然基礎薄弱,因此,在海外傳播以漢語為重要載體的中華文化仍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

助推軟實力

跟隨華人的腳步,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漸被世界所熟知,而這一過程正折射出中國軟實力的點滴增長。

《中希時報》總編汪鵬向本報記者講述了希臘社會對春節的逐步認知:上世紀90年代末以前,在希臘的中國人很少,當地人對「春節」這個名詞的最初了解來自於電視新聞,幾十秒的影像片斷便是這個西方古國認知中國人放鞭炮、迎大年的「啟蒙教材」。90年代末以後,華人商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個位於歐洲南端的國度。進入新世紀,華人社區在首都雅典地區日益壯大,中國春節也越來越為希臘人所熟悉。

與春節同步「走紅」的是,很多國家學習漢語的人數激增。對此,日本新華僑報網直呼「漢語公共外交大有可為」:全球有5000萬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文學校、社團、媒體以及獨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國城等都是開展漢語公共外交的途徑。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為開展漢語公共外交提供新途徑,海外華文媒體也是重要的渠道。

無論是節日、漢語,還是其它傳統元素,華媒都積極進行傳播,同海外華人一起編織浸潤著中華文化的「中國結」。在香港中外新聞網副總編劉登臣看來,以引導力和吸引力為主要內涵的媒體影響力是展示和塑造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通過增強自身的影響力來展示和提升國家軟實力,是包括華文媒體在內的新聞媒體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相關焦點

  • 中華飲食文化創新傳播助推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
    當今世界格局是以文化為軟實力的全方位競爭。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要事,飲食能夠反映出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文化水準和文明程度。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的飲食文化也有重大貢獻。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一個是中藥,一個就是中國菜」。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和載體,中華飲食文化一直在無形中發揮著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 中國結裡的中國節
    2001年,呂敏無意間在早市上看到有人在賣繩子編織的工藝品,這激發了她的興趣。於是,她便輾轉各處購買中國結編織教材,在家揣摩學習,白天推著三輪車販賣前一晚編好的中國結。透過斑斕繩結,呂敏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中國結的設計理念,還為系列作品起了古典雅致的名字。她指著其中一副工藝精美的中國結介紹,「兩條金魚代表金玉滿堂,一圈花象徵花開富貴,團錦結象徵團圓幸福,四個平安結象徵四季平安。」
  • 構建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中國話語
    文化軟實力的理論建設應當如何緊扣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總命題和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新課題?什麼是中國軟實力的主要源泉?如何增強、傳播和運用軟實力?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實踐展開應當關注哪些關鍵領域?文化天然地等同於軟實力嗎?所有的文化都可以轉化成為軟實力嗎?如何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等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重要作用?
  • 編織中國結 品味中國情
    原標題:編織中國結 品味中國情 青奧會開幕以來,南京就被青春洋溢的氛圍所籠罩。當青春「觸碰」歷史,文化成為青奧會賽事之外又一曲打動人心的悠揚「樂章」。這幾天,歡迎晚會與歡樂青春團隊的互動帳篷裡,圍滿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媒體記者們。京劇臉譜、中國結、手工藝品等將帳篷點綴得文化味兒十足。
  • 洛可可斬獲14座2018紅點設計大獎,助推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
    在洛可可(www.lkkdesign.com)不斷深耕的14年裡,已經收穫全球五大設計獎項共238 座,其中包括德國紅點:44座、iF:27座、美國IDEA:24座、日本G-Mark:2座以及中國紅星獎65座。正如雷軍在全國兩會上所說:「質量是中國製造的硬實力,中國製造要想進一步發展,還需要發展軟實力。這個軟實力主要是設計能力、改善用戶體驗的能力。
  • 我的非遺初體驗丨中國結編織體驗課程
    中華編織魅力 體會傳統文化魅力,提升民族凝聚力 為提升青年群體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體會中華文化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 情緣中國結編織中國夢——10年執著只為熱愛
    呂敏說,這件獲獎作品是由1000多個大小不一的中國結組成的,編織的繩子長度超過了5000米。作品正面主體顏色為中國紅,中間是一個「福」字。背面以藍色為主體,呈現的是聯合國會徽。會徽周邊有7個桃心,代表聯合國成立70周年。最上方是一對和平鴿銜著橄欖枝,代表世界人民追求和平與友誼。呂敏說:  【錄音:獲得了很多獎項。一個是我設計的同心同夢同世界,獲得了全球藝術家聯盟的世界金獎。
  • 山頂洞人是中國結編織的起源?
    會用針和線,許多人就推測,山頂洞人也是會打結的,畢竟線離不開「結」。古時應該是能打一些簡單的「結」的,這些「結」起初也被刻在銅器上,作為一種符號語言來使用。慢慢發展之後,「結」就有了一定的裝飾作用。在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畫卷上,仕女腰間就有類似於蝴蝶形態的結。
  • 劉佳 劉昊凝:中國文化軟實力傳播的單一性困境及對策
    原標題:劉佳 劉昊凝:中國文化軟實力傳播的單一性困境及對策——以中國文化軟實力在美國傳播的實證調查為視角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群體差異;單一性戰略;多樣化戰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314(2016)03-0108-05   [收稿日期]2016-04-01
  • 民樂:編織中國結 走上「致富路」
    中國張掖網民樂訊
  • 提升中國軟實力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成為經濟第二強國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中國企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財富》雜誌近期發布了世界500強2016排行榜最新榜單,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到110家,佔總數1/5。  如果說硬實力是國家、民族、企業崛起的支配和必要條件,軟實力則應是保障國家、民族、企業持續發展的土壤和充分條件。軟硬實力的完美結合就是強實力。
  • 非遺傳承人張國慶的繩編情結 :傳承幸福中國結 編織祥和中國年
    非遺傳承人張國慶的繩編情結 :傳承幸福中國結 編織祥和中國年 張國慶讓繩編技藝走出國門走進店鋪,張國慶看到用一根麻繩編織的「巨型中國結」,足有1米8高。當時張國慶的工資才幾百元,而這一個作品要賣接近2000元。在徵得店員同意後,張國慶拍了許多照片回去,通過自己的研究,學會了其中部分錯綜複雜的編織方法。
  • 中班語言教案:編織中國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教案:編織中國結   設計意圖:   春節假期回來,幼兒對教師講了許多春節在家的趣事,尤其是對中國結有很大的興趣
  • 非遺傳承人張國慶的繩編情結:傳承幸福中國結 編織祥和中國年
    走進店鋪,張國慶看到用一根麻繩編織的「巨型中國結」,足有1米8高。當時張國慶的工資才幾百元,而這一個作品要賣接近2000元。在徵得店員同意後,張國慶拍了許多照片回去,通過自己的研究,學會了其中部分錯綜複雜的編織方法。
  • 小學生編織中國節 巧手傳承中國文化
    中國山東網7月27日訊 (記者 王清華 通訊員 路寧)近日,山東女子學院「暖心向Young」志願服務隊為催馬小學的小學生,帶去了別開生面的中國結編織課堂。一根紅繩,三纏兩繞,手指翻飛間,一隻紅彤彤,精緻細密的中國結就完成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同時對中國結蘊含的祝福自豪不已,對中國文化肅然起敬。領到志願者發放的紅繩後,小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這麼簡單的繩子怎麼能變化出那麼多的花樣?」為了讓小學生儘快入門,志願者們先從最簡單的吉祥結教起。
  • 傳統工藝學起來 巧手媽媽編織中國結
    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中國結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精緻的做工深受大眾喜愛。近日,金閶街道信記社區舉辦「巧手媽媽編制中國結」活動。
  •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李智的《軟實力的實現與中國對外傳播戰略——兼與閻學通先生商榷》李智:《軟實力的實現與中國對外傳播戰略——兼與閻學通先生商榷》,《現代國際關係》2008孫亮在《「文化軟實力」指標體系的建構原則與構成要素》一文中指出,軟權力概念經過了中國化的改造之後,「文化軟實力」更加切近中國的和諧世界共處的含義,而去掉了約瑟夫·奈「文化軟權力」中的霸權色彩。該文還提出了文化軟實力內涵的指標構成六大要素,即發展模式軟實力、核心價值觀軟實力、國家形象文化軟實力、文化生態軟實力、外交軟實力、傳播軟實力。
  • 淺談文化軟實力對中國外交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提升文化軟實力對國際競爭的重要意義,紛紛研究文化軟實力理論,制定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以便更好地為本國外交服務,而語言作為文化的基本要素,更是對於文化軟實力的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對於正值中國崛起、邁向統一、民族復興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歷史時期的中國,沿用語言積極構建文化軟實力則顯得是一種極為靈活,極為準確的高瞻思維的表現。
  • 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硬」起來
    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在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方面意義重大 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利於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使之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不同的消費觀,生產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文化產品,提高大眾的生活質量和品質,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文博會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放大器」
    其中一大亮點是,本屆文博會吸引了一大批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全國文化企業30強、文化產品出口重點企業等龍頭文化企業攜產品、項目參展,文化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全國文化產業龍頭企業佔比達到70%以上,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文博會的品牌影響力與集聚效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文博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舉辦的一屆重要展會,又恰逢文博會逢五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