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絞胎瓷|旅遊|易水硯|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旅遊

2020-12-1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3M

11月19日,由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海澱區融媒體中心主辦的「山水靈秀地 尊賢重義城」易縣文化旅遊雲推介會完美收官。直播期間,近百萬網友一起在手機前雲遊易縣好風光,領略易縣傳統文化。

易縣清西陵景區運營總監程小灣通過網絡直播向廣大網民朋友推介了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太行水鎮等易縣全域旅遊資源以及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創絞胎瓷、易水硯等產品。

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海澱區融媒體中心把此次線上推介活動做為對口幫扶的一項重要工作,高度重視。通過一個小時的線上推介,使易縣的旅遊資源、文創產品更加直觀的展現給首都人民、提升了易縣旅遊的知名度、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北京遊客來易縣觀光旅遊、休閒度假。

千年古縣——易縣

易縣,古稱易州,因易水而得名,位於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脈北端東麓,總面積2534平方公裡,總人口60萬,是保定市面積最大的縣。是河北省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19個特色休閒縣之一。易縣有三張名片:旅遊大縣、文化大縣、生態大縣,2005年被聯合國命名為首批「千年古縣」,2019年被評為保定市唯一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易縣非遺文化遺產

易縣絞胎瓷製作技藝

易縣絞胎瓷製作技藝(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絞胎瓷,也叫「攪胎瓷」、「透花瓷」,是將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拉坯成型,再澆透明釉燒制而成。通過變化泥坯絞揉方式,可絞出帶有木紋、鳥羽紋、雲紋、流水紋等紋理的陶瓷器。絞胎瓷工藝產生於唐代,於宋代「靖康之變」後失傳。

易縣絞胎瓷製作技藝是1986年由易縣人張保軍研究恢復的一套制瓷工藝。他不僅恢復了失傳近千年的絞胎陶瓷的生產,還開創了現代彩胎陶藝新體系,並被中外學者譽為近代以來有明顯創新突破的陶瓷技藝。經過30年來的不懈努力,他發明了60餘項絞胎陶瓷專有技術,並獲得15項國家專利。其作品曾多次作為國禮被黨和國家領導人贈送國際友人,其事跡曾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報導二百餘次。2015年,其《線秩序》等5件作品被邀請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81級校友作品邀請展,2016年,其《永恆的眷戀》等2件作品被邀請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請展。作品《黃河頌歌》於2015年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館藏。

易縣易水硯製作技藝

易縣易水硯製作技藝(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易水硯,也稱易硯,產於易縣,是我國名硯之一。易水硯因取石於易水河畔的鐘南山古黃伯陽洞而得名,因材造型,以型定名,刀工精湛,古樸典雅。傳統造型分魚、龜、龍、蠶、蟬、琴、棋七大類,共有一百二十多種。雕花圖案多以吉祥幸福、神話傳說為題材,雕刻的人物、花卉、魚蟲、山水、禽獸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是我國名硯中的瑰寶。易水硯做工精細,造型古樸,典雅大方,古色古香,不但是文房四寶之一,還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其多項經典作品如《歸硯》、《中華巨龍硯》、《菊花牡丹硯》、《群星璀璨》等被人民大會堂、中華世紀壇收藏,並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和友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焦作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中君子」絞胎瓷
    本期《豫見國際》聚焦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2014年11月,「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花紋表裡如一的絞胎瓷在記載了當陽峪窯業繁榮盛況的修武縣當陽峪古窯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美藝術大師、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柴戰柱如數家珍地介紹說:「焦作當陽峪窯燒制的瓷器用到了絞胎、絞釉、剔花等裝飾技法
  • 昆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與保護融入城市古鎮旅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6月13日,2020年中國(昆明)官渡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在昆明市官渡古鎮非遺中心拉開帷幕。活動引得大量遊客駐足圍觀,參與「非遺練習生」活動,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 河北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個群研修研習班開班儀式啟動
    9月16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在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河北美術學院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河北美術學院2020年第九期曲陽石雕研修班、第十期硯臺製作技藝研修班、第十一期民族服裝服飾設計製作技藝研修班開班儀式在河北美術學院如期啟動
  • 走基層之專訪金谷軒絞胎瓷公司董事長柴戰柱
    主持人:嗯,那這個絞胎瓷作為瀕臨失傳的文化手藝,你當時是出於什麼原因對這個藝術進行修復和發展的呢?  柴戰柱:前後曾獲:焦作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首屆旅遊商品博覽會創新設計獎、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大賽一等獎、河南之星陶瓷類金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佳工藝獎,本人被河南省人事廳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被命名為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 教科書裡的絞胎瓷來到了創博會
    創博會上展出的絞胎瓷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目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創作的絞胎瓷作品《中華龍》,正是出現在美術教材上的作品。 柴戰柱的妻子李紅霞介紹,目前,國內外博物館中絞胎瓷瓷器存世僅60餘件。 絞胎瓷源於唐朝,興於宋朝。北宋南遷之後燒制中斷,絞胎瓷技藝失傳。
  • 「編出來的瓷器」 絞胎瓷亮相鄭州
    活動現場 霍亞平/攝   人民網鄭州5月23日電 (霍亞平)5月22日,由河南省非遺保護中心、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焦作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鄭州文化館、焦作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柴戰柱——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地理標誌產品當陽峪絞胎瓷行業標準制定起草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2014年,柴戰柱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典型人物,2014年度獲得中國文化產業百強人物提名。他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家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 柴戰柱:用瓷中君子-絞胎瓷誠邀世界共享中國文化大美
    焦作絞胎瓷早在宋元時期就通過古「絲綢之路」輸出海外,因為絞胎瓷條紋斑斕,表裡如一,溫潤如脂,被稱為「中國君子瓷」。柴戰柱是土生土長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人,自幼浸染在當地歷史悠久的絞胎瓷文化中,現在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峪絞胎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當陽峪絞胎瓷製作技藝 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 省級代表性傳承...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  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展播  央廣網河南分網6月10日消息(記者 彭華 焦宏昌 通訊員 李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探尋焦作絞胎瓷的傳奇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佛學文化保護發展中心主任張勝利一行4人,專程慕名驅車趕到位於懷慶藥都的焦作絞胎瓷工程研究中心,拜會國務院津貼獲得者、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陽峪絞胎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參觀絞胎瓷精品,探尋「表裡如一」特性的「瓷君子」——焦作絞胎瓷的傳奇和奧秘。
  • 河南焦作絞胎瓷研究所近日成立
    焦作絞胎瓷研究所成立,失傳近千年技法工藝重回人間。絞胎瓷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瓷泥制胎燒制而成,區別與其他瓷種,絞胎瓷是內外通透、表裡如一,內部紋路與外部渾然一體。該特點正是古時文人雅士「君子情懷」的象徵,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相傳宋代詩人蘇軾在首次拜訪嶽父時,送的禮品是到河南定製的絞胎瓷。
  • 河南老字號|金谷軒絞胎瓷化古為新 盡顯「瓷中君子」風範
    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柴戰柱從事當陽峪絞胎瓷開發與研究工作20餘年來,恢復和發展了失傳千年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填補了我國瓷器中的一項空白。這意味著在北宋已享有盛譽的絞胎瓷在失傳近千年後重新問世,焦作絞胎瓷傳統工藝技法研製成功的喜訊讓整個陶瓷界為之振奮和歡呼。
  • 絞胎陶瓷 瓷中君子
    張二孬品味收穫的喜悅  項目:傳統技藝類——絞胎陶瓷燒制技藝  級別:孟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陶瓷藝術文化內涵豐富,源遠流長。陶瓷種類及製作工藝可謂百花齊放,各有所長。  絞胎陶瓷作品  張二孬是土生土長的孟津縣南石山村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 文化和旅遊部舉辦「非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融合發展...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線上「非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融合發展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開班,模里西斯、坦尚尼亞兩國文化和旅遊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共31人參加。
  • 關於印發《連雲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旅遊景區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總體思路 堅持創新守正、聚焦融合發展,加強各部門通力合作,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把傳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提升旅遊景區品質結合起來,結合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建設,緊貼消費市場、加快設施建設、創新發展形式、搭建支撐平臺、完善保障措施,努力構建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旅遊景區內涵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座談會在洛陽召開
    2018年10月25日~26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座談會在洛陽召開,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孫鵬出席座談會,來自全省國家級、省級35個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孫鵬在座談會上強調了生產性保護對振興傳統手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 河南焦作特色旅遊文化產品絞胎瓷首獲「大地獎」
    在日前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輕工消費品展覽會暨第三屆中國陶瓷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精品展覽會上,中國陶瓷「大地獎」同時揭曉:河南焦作參評的絞胎瓷將軍瓶、絞釉長頸瓶、絞胎紫砂壺三件作品,分獲金、銀、銅獎。這是焦作絞胎瓷首獲該獎。 據悉,此項展覽會和獎項由中國輕工業會聯合會舉辦,被業界譽為中國陶瓷界最高水平的陶瓷盛會和最高水準的獎項。
  • 國家非遺「瓷中君子」絞胎瓷逾百件珍品亮相鄭州
    王濤 攝   中新網鄭州5月22日電(記者 董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作品展及研討會22日在鄭州舉行。絞胎瓷有著「瓷中君子」的美譽。當日展出了逾百件絞胎瓷珍品。
  • 中國首家絞胎瓷研究院落戶焦作
    > 失傳近千年的絞胎瓷重現人間    繼失傳近千年的焦作當陽峪絞胎瓷,在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傳承人柴戰柱手上1995年重現人間後,我國首個集絞胎瓷文化展示、產品研發、學術交流為一體的絞胎瓷研究院正式落戶焦作。
  • 孟津非遺|絞胎陶瓷 瓷中君子
    孟津非遺|絞胎陶瓷 瓷中君子 2020-03-23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