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兩難的道德困境: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媳婦和媽掉水裡,你先救誰?這是當代男人普遍會被問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大多數人從技術、功利的角度出發回答,「救體重最輕的」或者「救離自己更近的」,亦有人乾脆直接取消其中的道德困境,回答說「她們都會遊泳,而我不會」。

  孟子不止一次遇到道德兩難。比如說,在「男女授受不親」的禮制下,他遇到了「假如嫂嫂掉水裡,能不能用手去拉」的問題。孟子巧妙地用「權」的概念解決這一難題:「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由此,孟子似乎該為中國人「善於權變,不遵守規則」的民族性格負一點責任。

  古今中外,在哲學、法學、社會學等領域中有許多著名的道德兩難。美國學者薩伯在其法理學著作《洞穴奇案》中討論的「人吃人問題」,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在《公平正義》公開課中提到的「鐵軌困境」思想實驗,心理學家科爾伯格為了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階段而設計的「海因茲偷藥」難題等等。可以說,只要有人,只要人還有欲望、有追求,同時又有自省,道德兩難問題就會不斷地改頭換面地出現。更令人沮喪地是,道德兩難幾乎是無解的。最好從根源上去消滅它,即不要讓現實滑落到道德兩難的境地中。

  馮小剛拍攝的災難大片《唐山大地震》中,有關母親當年為什麼救弟弟而不救姐姐的問題,曾經引起了很多爭論。我痛苦地思考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人不要輕易地成為被權衡的砝碼,因為在追求某種「平衡效果」的時候,人的意義是被忽略的。就像片中的母親,雖然做決定的時候,考慮的因素都是人性的,但在巨大的災難面前,這些因素已經無法被科學地賦權、排序,或者說這些價值本身就不能被排序,所以任何結果都是偶然的、無法重新解釋的。

  也許你不曾意識,長大以後,生活的邏輯已經不同於小時候。從光著屁股呱呱墜地之時開始,你生活的每天都在獲得,身體在成長、知識在增加、認知能力在提高、朋友越來越多……生活就是這麼美好,沒有什麼可以失去。但從第一次弄丟自己的玩具開始,你不經意地從「獲得」模式進入了「失去」模式,東西看管不好會丟失、防範意識不高銀行卡裡的錢會被騙、太任性會失去心愛的人、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不再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利益最大化問題,而是「丟車保帥」的損失最小化問題。道德兩難也許只是你更願意承擔那種痛苦的選擇。

  說到這,我想起近日處在風口浪尖的被拐女教師,道德兩難這回考驗的是我們整個社會,而不是被拐女教師。

  很多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好像被拐女教師總有很多選擇一樣,但實際上她從來都沒有。她的危急處境、她的人生閱歷、她的文化水平、她的家庭社會環境等等都沒有給過她第二個選項,她一直只是被逼無奈、苟且前行,作為鄉村教師已經是她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一群衣食無憂、思想現代、維權和抗爭意識都超級強烈的城裡人不該指責這位弱小女子的愚昧。而且你也不能說「沒有買賣就沒有販賣」之類的冠冕堂皇之詞,因為罪惡的人販子還有更多慘無人道的手段。

  社會的道德兩難在於,我們是該為了找回久失的正義,而把被拐女教師的過去扒個天翻地覆,還是還她一個安靜的生活,因此讓罪犯逍遙法外、不作為的官員繼續尸位素餐。就像前面說的,道德兩難更多的是願意承擔那種損失的選擇。如果為了正義的實現、社會的進步,我們似乎可以要求被拐女教師忍受一下痛苦,配合調查;如果以人為本、尊重當事人,我們應該滿足被拐女教師的願望:「現在想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傷害」。我想,大多數人會做出後一種選擇。

  個案的正義也許不適合後補,但是社會的正義應該加強。長久以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總是太過隱忍,而不善於主張權利。據新聞報導,美國一位老太太在麥當勞被咖啡燙傷,最後成功索賠60萬美元。而類似的起訴如果發生在中國,大家該笑話原告「拉不出屎怪地球引力小」了。心理學研究發現,東方人更傾向於「個人歸因」,而西方人更傾向於「情景歸因」。這種差異帶來的不同是,美國通過一系列的立法、科技、教育等手段將丟失兒童的找回率提高到了98%,而我們莫名其妙的有了一個「最美鄉村女教師」,還拍了一部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更可怕的是20多年的時間裡,所有有關部門充當睜眼瞎,而在真相暴露後居然還想封殺被拐女教師,蒙蔽天下人的視聽。

  道德兩難之下只有次優選擇。但是,之前的很長時間,避免陷入道德兩難問題卻可以有很多最優措施來預防。如果說平時的制度建設是治病在肌膚,那危機時刻的補救就是治病在腸胃,而危機過後有關部門繼續無所作為,那將病入骨髓,醫生不得不望而還走。

相關焦點

  • 鬼谷子: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這個真相,這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
    由此可見,川總很可能不是故意的,他就是這麼一個「非黑即白」的人,比如他正忙著跟譚德賽論戰。現在都0202年了,這樣做是不是太幼稚了點呢?三當然了,不可否認這種極端的觀點總是很洗腦,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世界上就是非黑即白的。
  • 世界是彩色的,為什麼偏要非黑即白?
    為什麼人們會認為非黑即白人都有一種很奇特的特質,那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到能夠讓自己理解。所有的科學,都是找到這樣的規律,讓世界變得好理解,讓人們能夠弄懂不懂的情況。非黑即白有什麼好?如果我告訴你,非黑即白一點好處都沒有,實際上我是用石頭砸自己的腳。既然我想要表達出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那我要是把非黑即白的本身當作一定是錯誤的,很顯然這就違背了我的初衷。
  • 知愛情感學苑:成人的感情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許多人的思維模式是一條黑白分明的直線,非黑即白,沒有緩衝地帶。只要別人不遵循自己既定的思維,就會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敵人,用極端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在知愛情感學苑導師的諮詢過程中,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前任的反饋不好,就會恐慌,害怕前任不愛自己了,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
  • 我不是藥神,生活就是這樣,從來不是非黑即白
    好的電影,應該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他給我們對於這世界思考,卻不會給我們對於這世界的定義;他帶來現實的思辨,而不是虛幻的自顧自嗨;他是底層人民最直接的叩問,而不是精英階層意淫出來的何不食肉糜;他是不得已的的黑色幽默
  •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溫柔的粉彩
    非黑即白、不是0就是1的思考模式,終究會演變成極端的狀態。一般來說,想改變舊有的關係模式,通常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半出自長年的累積。因此,若太過執著於馬上要得到對方能否接受的回應,便會對外交互動感到厭倦。舉例來說,要是日本改變了外交政策與方針,周邊國家也不可能立刻就拍手叫好、大力支持。
  • 非黑即白的世界裡,該如何選擇——《灰度灰》
    他開始迴避菲爾,讓自己再一次陷入了困惑中,好像所有的事情,他從一開始,就無法理清。影片最後,布魯諾再次主動找到了菲爾,他希望菲爾能再給他一些時間。但是菲爾拒絕了,因為,在菲爾的世界裡,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區域。布魯諾離開了,一個人行走在大橋上。
  • 鬼谷子給年輕人的一句忠告: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你要懂得變通!
    白巖松答:「年輕人思維最大的誤區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認定這個世界不是A,就是B,其實,一個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慢慢會發現還有C選項,甚至更多的選擇。」白巖松思忖片刻又說:「其實我以前也經常跟領導拍桌子,結果我發現拍了十次,一次問題都沒解決。
  • 《武林外傳》電視劇解析: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
    然而,在編劇寧財神的眼裡,這個世界向來不是非黑即白的,當然,也許正因為寧財神自己也有很多人格缺陷,所以才對此理解得如此深刻吧。從幾個主角的人設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人的縮影,也許,我們其實也是同福客棧的一部分。佟湘玉。
  • 世間多少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
    能明白世事的真相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大概都經歷了多年人生的打磨,遭受了很多生活的荊棘。曾經覺得生活裡的很多事只有對與錯,黑與白之分,所以在很多時候把自己逼得看上去沒有選擇。我們在不斷的回頭看過去中,糾結著自己當時所作所為的原因,就好像在一幅唯美的水墨畫上反覆尋找自己的筆跡一樣,在越描越黑的過程中痛苦難耐,卻失去了對美好的保存,對當下的珍惜!古人云:是非成敗轉頭空,世間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 美劇《無恥之徒》,人並不是非黑即白
    疫情期間在家裡看了這部《無恥之徒》,才真正理解人不是非黑即白這句話,站在上帝視角看別人的人生,孰對孰錯有時候也分不清楚:為家人付出了青春的大姐選擇自己人生,對於弟弟妹妹來說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她也有自己的人生;利普可以為家人付出所有,但是也會犯錯誤,在千辛萬苦考上大學之後渾渾噩噩;本劇我最愛的人物,顏值擔當伊恩,有愛他如命的米奇,但是也不停的放縱自己的身體........
  • 《萬箭穿心》矛盾是永遠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本片的悲劇不僅是性格造成的更深沉層的悲劇是因為她在家庭中的女性角色造成的批判這種性格帶來的悲劇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通過改變自身就能獲得幸福可我偏偏不改這不是悲劇悲劇是我反抗我掙扎但是我還是輸給了命運,難道真的有些人用了大半輩子只是用來償還當年一時鑄成的錯嗎看完心裡很難受
  • 成熟的人,不會「非黑即白」地思考問題
    關於所謂的「不公平」,她慢慢意識到從公司的角度說,如果是每個人都能接觸到的,就不再是「資源」,作為公司也要規避人才和資源一起流失的風險;而從員工的角度來說,能「取悅」高層的人,用的不是關係,而是能力。且當你身處一個好平臺,只要不封閉自己,有些資源自己會來找你。
  • 生活非黑即白,有時是灰色的
    我蠻喜歡的一個作家說過,她以前不會去關注那些她覺得三觀不正的人;但現在,她感覺一個人的發言有可取之處或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會關注TA,就算她認為三觀不正也不會取關拉黑。她覺得這樣的方式才能使她的眼界不那麼狹隘,看多了不同的聲音包容性也更強,更能吸收不同人身上的思想和優點,自己也變得寬容、淡然。
  • 愛情裡,非黑即白的3星座
    愛情裡,非黑即白的3星座導語:黑與白,兩個對立的顏色,放在生活中,就是兩種對立的狀態,放在感情中亦然,要麼徹徹底底的愛,怎麼清清楚楚的不愛,不存在愛有幾分,只講究完整,感情態度有些極端。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愛情裡,非黑即白的星座。天蠍座天蠍的愛情態度是非黑即白。很多時候,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同的天蠍,通常情況下,他們呈現的狀態有兩種,一種是冷漠,一種是火熱,其中,冷漠的一面通常是對外人,火熱的一面是對戀人。
  • 《反叛的童謠》: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你選擇報復,我選擇寬恕
    「顏值即正義」在童話故事中凸顯得淋漓盡致。03大人的世界非黑即白,在仇恨面前,你選擇報復,而我選擇寬恕最讓人敬佩這部作品的是,這部作品對於時間節點的安排非常巧妙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起碼對於純真的孩子來說是這樣的。在仇恨面前,你選擇了報復,而我選擇了寬恕。狼叔的做法讓他圈粉無數,多麼諷刺的結局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人心也是如此。
  • 不是非黑即白就是好的,人本身是一個矛盾綜合體
    《刺客伍六七》,不是非黑即白就是好的,人本身是一個矛盾綜合體有些人覺得伍六七僵硬,其實伍六七從來都沒有去洗白什麼,並且這個世界上確實難得有黑白分明的東西,她只是告訴你,雖然這麼做不對,但如果不用興奮劑被殺的雞就是我,我也怕死,並且你怕你的兒子死
  • 提出性惡論的荀子:這從來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文|顏小二述哲文 幾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齊聚一堂」,動蕩的時代、開放的時局、對人才的尊重,讓他們得以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盡情描述「眼裡的世界」。 儒家孔子說,這春秋亂世的顛沛流離,是因世人「不守禮」。
  • 【果殼探索】刻章救妻:為何會陷入道德兩難?
    我們心中的道德標準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廖某的故事和道德心理學著名的兩難情境「海因茲偷藥」的故事如出一轍。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 專訪2016布克獎得主比第:我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保羅·比第在領取布克獎時發言。騰訊文化:外界評價,這部小說揭示的不僅是種族不平等問題,還有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問題;小說指出,關鍵並不在於「黑」與「白」的問題。你是如何發現這一點的? 保羅·比第:我在一個幾乎全是白人的社區長大,我和妹妹們的學校只有幾個黑人孩子和少量拉美裔、亞裔。媽媽也很少向我們提及「黑人」「種族平等」這樣的話題。所以我並沒有將世界分成「黑」和「白」來看。
  • 世界本不是非黑即白,只是選擇守護心中的善良
    最近聽了一些書,想要分享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要快樂,不必正常》和《外婆的道歉信》,這兩本書讀起來都是溫暖又治癒,讓人讀完之後充滿了勇氣,想要在滿是荊棘的世界中茁壯的成長,活出自己的人生,可以給人帶來信念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