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漢代時期傳入了我國,傳到中國之後,為何進一步被中土的百姓所接受,就著重宣揚了靈魂輪迴的說法。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大興,佛教一方面用玄學的理論來宣揚佛學,一方面又將中土本地的神仙納入到佛教的神仙體系中,甚至將人的生死都交給了佛教的閻羅來掌控!
閻羅王在梵語中的意思是「捆綁」,在佛教的傳說中,人在死之後需要到閻羅王的地獄去接受審判,等待輪迴。在東晉之後,人們開始接受了閻羅王和十八層地獄說法。之後更是將道家的十殿閻王的說法吸收,讓閻羅王成為十殿閻君之一。
在我國的神話中,地獄中除了有閻羅王這些上層的人物之外,還有一些地獄的冥吏。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小鬼說的就是這些地府的冥吏!
主簿
我們地府中主簿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判官。主要掌管著「生死簿」。主簿在地府中地位僅次於閻王、泰山府君等這一類的領導。在一些明清小說中,地府中判官成為了泰山府君或是閻羅王的得力助手,他在地府中權力遠遠超過了人間的判官和主簿。
勾魂使者
勾魂使者就是我們常說的黑白無常。
黑白無常其實是一種陰陽屬性的表示,黑無常代表著陰,白無常代表著陽。
關於這兩個黑白無常民間有著這樣的一段傳說:據說以前有兩個人,一個是謝必安,一個是範無救。兩人自小相熟,情同手足。但是突然有一天,兩人走到了橋下,卻遇到了大雨。兩人約定謝必安回家拿傘,範無救在橋下等候,沒想到瓢潑大雨伴隨著喝水暴漲,而範無救又不願意失約,於是範無救便被河水淹死。而謝必安因此而痛不欲生,在橋柱上吊死。泰山府君感念其信義,於是將二人安排在城隍前捉拿不法之徒!
沙門
在地府中,不僅僅有向人間索命的官吏,還有一種是叫做沙門。這種說法是佛教傳入之後才出現的。他的職責是行走在人間和地府之間,向人間的世人講述在地府的種種事情,讓人們能夠敬畏鬼神。
沙門還有一個職責那便是在地府中輔助泰山府君或是閻羅王來審判到達地府的陰魂!
牛頭馬面
牛頭馬面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地府官吏之一。牛頭馬面其實是佛教的產物和黑白無常一樣主要是負責抓捕魂魄。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只有那些有大毅力、大善行等等這種人才能夠在地府任職,在地府任職代表的是一種對他生前行為的一種讚揚。但是牛頭馬面卻不同,牛頭是因為在生前不孝順父母,在死後變成了牛頭人身;而馬面原名叫做馬頭羅剎,羅剎是一種惡鬼的稱呼。
當然這只是眾多說法中的一個。關於牛頭馬面來源的說法還要很多種!
城隍
地府中除了上述的這幾種之外,還有我們經常說的孟婆、鍾馗等等。傳說中城隍也有著一部分管理生人亡靈、生死禍福等等的職責!
而且在城隍廟中除了供奉著城隍爺之外,還有著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神職。
其實城隍已經不能算是小鬼了,城隍的職責和相對的權力都要大很多。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封建社會的官製造成的,也是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惡吏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