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進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在14億人口的大國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人民,讓人民信仰法治,是人類法治史上的一大創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充分體現,也是『治未病』、重預防,推進源頭治理、依法治理的重要舉措。」在國務院新聞辦12月4日舉行的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及「七五」普法工作發布會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全國普法辦主任唐一軍表示,今年是「七五」普法(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全民普法即將走過35年曆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

唐一軍介紹,全民普法工作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黨對普法工作的全面領導顯著加強,黨中央對普法工作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構成「七五」普法工作的「四梁八柱」;普法工作服務大局、服務群眾,成效顯著,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持續開展「服務大局普法行」主題實踐活動;「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廣泛推行,以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推動全民普法理念、制度、實踐創新;法治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把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深入開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示範創建,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會同教育部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

「我們建立了全國『智慧普法』平臺,整合全國6000多家新媒體資源,形成新媒體矩陣,『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粉絲總數已經超過了1500萬。目前全國有法治文化主題公園3500多個,法治廣場1.2萬多個,法治長廊3.4萬多個,村(社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覆蓋率達到95.7%,還有72個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唐一軍表示,將充分利用這些普法陣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各種融媒體手段和平臺,用大眾語言生動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許多地方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濃厚,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性主動性增強」。

「目前,中小學開設了法治課,法治知識在中高考中有了一定的分值。自2016年起,全國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6年級和8年級設置了法治教育專冊。各地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引導學生參與法治實踐。全國中小學普遍配備了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已經有15個省(區、市)實現了100%配備。」唐一軍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這抓住了全民普法的要害,為我們進一步創新做好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把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作為工作著力點,在即將開展的「八五」普法中,進一步把青少年作為重點對象,分層分類有序開展、有效推進,大力提升公民法治素養,促進全民普法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

「目前全國共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有3萬多個,我們將在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中專門開闢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的主題區、主題館,引導青少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唐一軍說,結合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推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做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是今後全民普法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楊春雷介紹說,針對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檢察機關注重加強法治教育師資培養,深入推進依法治校,通過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培養青少年的規則意識和法治習慣。2018年9月,張軍檢察長受聘擔任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連續3年到校講授法治課。截至2020年9月底,包括3200餘名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內,全國共有3.3萬餘名檢察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2019年下半年,最高檢組織了「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開展校園法治巡講9.65萬次,覆蓋10.8萬所學校和8050萬名師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全民普法深入開展 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國家機關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動普法工作轉型升級;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創新,使法律學習宣傳更加貼近基層、貼近群眾……「七五」普法期間,全民普法工作深入開展,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民守法正在成為現實。
  • 吳愛英:大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原標題:大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 推動社會增強法治觀念 健全社會制度規範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權利,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築牢堅實法治基礎。
  • 三部門印發《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廣大青少年學生從小樹立法治觀念,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
  • 【法治臨朐】憲法宣傳周∣臨朐縣青少年憲法學習教育活動豐富多彩...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臨朐縣立足職能實際,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憲法學習教育活動,真正將法治觀念、法治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脈。
  • 上海第三十二屆憲法宣傳周聚焦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
    「在剛剛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表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事關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度、廣度和溫度。
  • 法治日報|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信仰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系列報導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 在法治建設跟進的每一步中,全民普法工作都在緊緊跟隨。
  • 從遵法走向尊法的法治意蘊
    筵張源金成波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闡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談到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時也指出:「讓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倡導全社會要「遵紀守法」,新時期以來則強調「尊法」,體現了深刻的法治意蘊。
  • 多部門聯合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2020年長沙市教育系統「憲法宣傳周...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過去不少地方的學校在開展普法教育時經常會面臨缺乏專業人才、缺少專業知識等難題。針對這一現象,長沙市教育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司法局現場籤訂了《長沙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跨部門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搭建起跨部門合作平臺,發揮各部門優勢,聯合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
  • 長清區大學城實驗學校法治副校長聘任儀式暨法治教育報告會
    為大力推進憲法精神進校園,切實增強廣大青少年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12月8日,濟南市長清區大學城實驗學校舉行法治副校長聘任儀式暨法治教育報告會,聘請長清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立新為法治副校長,濟南市長清區大學城實驗學校校長張緒儒、
  • 新疆開展法治宣傳、法律服務、法治文化活動綜述
    各族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普遍增強,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逐步成為全社會普遍共識。  全民普法縱深開展  今年7月24日,阿克陶縣皮拉勒鄉依也勒幹村村委會大院人頭攢動,法學專家主講的《樹立社會主義男女平等觀,摒棄落後習慣》《以社會主義法治為引領深入開展反恐維穩鬥爭》法治講座吸引了千餘名村民前來聆聽。
  • 「法進校園」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抓實青少年法治教育護航青少年...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赤峰市巴林右旗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憲法教育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青少年教育各個階段, 注重培養青少年的法治信仰,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   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民法典進校園 強化青少年法治觀念
    為貫徹落實「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總體要求,全面提高少年兒童法治觀念,11月19日,嶺東區司法局走進區中山小學,開展以「擁抱民法典,走進法治新時代」為主題的民法典進校園活動。
  • 全民普法力度不斷加大全民法治觀念日益增強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在法治建設跟進的每一步中,全民普法工作都在緊緊跟隨。
  • 耿惠昌: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原標題: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作出重要部署,明確要求「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青少年法治教育以法論事,深入淺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當前,在整個教育格局中,法治教育缺乏系統性、規範性,仍是薄弱方面。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切實形成合力,共同用法治的力量撐起學生成長的澄澈天空。法治課想要讓學生切實聽進去、參與進來,必須經過精心細緻的準備。只有將教育資源和司法資源整合好,讓進校園的法治課「活起來」,才能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實現法治教育潤物無聲又有聲的效果。
  • 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關於在全省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
    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全覆蓋提質增效,法治宣傳教育水平居於全國領先行列,全社會法治信仰不斷提升,努力使法治成為江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推動各級領導幹部自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發揮「關鍵少數」作用,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尊法的模範;系統學習憲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認真學習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熟練掌握領導和管理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黨章黨規黨紀意識,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打牢依法依規辦事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基礎,做學法的模範;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
  • 法治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植根心中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青少年法治教育,不僅關係到青少年個人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問題,而且關係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依法治國方略的順利實施問題,更是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就是要在青少年時代對每一位社會成員開展系統的法治教育,發揮學校教育持續性、漸進性、專業性的優勢,引導青少年樹立規則意識、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七五」普法規劃,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社會法治意識顯著增強。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健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編制好「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弘揚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夯實法治社會建設根基。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進一步抓好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落實好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法律培訓、法律知識考試考核等制度,切實強化領導幹部法治意識,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