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億人口的大國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人民,讓人民信仰法治,是人類法治史上的一大創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充分體現,也是『治未病』、重預防,推進源頭治理、依法治理的重要舉措。」在國務院新聞辦12月4日舉行的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及「七五」普法工作發布會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全國普法辦主任唐一軍表示,今年是「七五」普法(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全民普法即將走過35年曆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升。
唐一軍介紹,全民普法工作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黨對普法工作的全面領導顯著加強,黨中央對普法工作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構成「七五」普法工作的「四梁八柱」;普法工作服務大局、服務群眾,成效顯著,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持續開展「服務大局普法行」主題實踐活動;「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廣泛推行,以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推動全民普法理念、制度、實踐創新;法治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把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深入開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示範創建,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會同教育部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
「我們建立了全國『智慧普法』平臺,整合全國6000多家新媒體資源,形成新媒體矩陣,『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粉絲總數已經超過了1500萬。目前全國有法治文化主題公園3500多個,法治廣場1.2萬多個,法治長廊3.4萬多個,村(社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覆蓋率達到95.7%,還有72個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唐一軍表示,將充分利用這些普法陣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運用各種融媒體手段和平臺,用大眾語言生動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許多地方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濃厚,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性主動性增強」。
「目前,中小學開設了法治課,法治知識在中高考中有了一定的分值。自2016年起,全國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6年級和8年級設置了法治教育專冊。各地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引導學生參與法治實踐。全國中小學普遍配備了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已經有15個省(區、市)實現了100%配備。」唐一軍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這抓住了全民普法的要害,為我們進一步創新做好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把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作為工作著力點,在即將開展的「八五」普法中,進一步把青少年作為重點對象,分層分類有序開展、有效推進,大力提升公民法治素養,促進全民普法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
「目前全國共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有3萬多個,我們將在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中專門開闢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貫徹的主題區、主題館,引導青少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唐一軍說,結合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推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學校教育,納入高校法治理論教學體系,做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是今後全民普法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楊春雷介紹說,針對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檢察機關注重加強法治教育師資培養,深入推進依法治校,通過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培養青少年的規則意識和法治習慣。2018年9月,張軍檢察長受聘擔任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連續3年到校講授法治課。截至2020年9月底,包括3200餘名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內,全國共有3.3萬餘名檢察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2019年下半年,最高檢組織了「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開展校園法治巡講9.65萬次,覆蓋10.8萬所學校和8050萬名師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