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花鳥篇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舉辦

2020-09-22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9月21日,「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繼山水篇、人物篇之後,花鳥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作為《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匯集了跨越「30後」到「70後」的一批優秀藝術家,此次花鳥篇的參展藝術家也不例外,展覽呈現了陳家泠、張立辰、郭志光、郭石夫、霍春陽、何水法、陳永鏘、賈廣健、莫曉松、喬宜男、王來文、範治斌12位藝術家在花鳥畫方面的探索與創新。作為「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系列的收官之展,意義非凡。

在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看來,「高峰之路」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性的展覽。「通過展覽名我們就能夠感受到《中國美術報》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到當前的文藝工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中國國家畫院這樣的專業創作研究單位和《中國美術報》這樣的專業媒體,都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應如何解決。我們這一輩人,我們這樣的專業單位要有所做為,藝術創作本身具有引領和導向的作用,要出作品、出人才,媒體本身要有明確的學術導向和學術引領。」

參展藝術家和嘉賓在展覽現場交流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

無論風格是工筆還是寫意,無論所畫是花卉、禽鳥還是草蟲,在新時代藝術家們如何面對與解決物我、形神、雅俗關係的問題,勇攀藝術「高峰」,是一個常談常新的核心課題。

藝術家與理論家在展覽現場

「這次展覽是對當代中國畫家的一次檢驗。讓我們思考身處這樣一個新時代,我們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前路很長,隨著我們對中國畫、中國文化的進一步理解和思索,將對未來的道路進行不斷探索。」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說道。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郭志光期許,在新的時代,要有新的氣象,在傳統的基礎之上,把花鳥畫創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而這,也是中國花鳥畫家們的時代使命。

何為藝術「高峰」,「高峰」在什麼地方?在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郭石夫看來,所謂「高峰」是今天國家對我們美術家提出的創作方向,這是相對以往的歷史而提出的。他認為,「高峰」不應只是藝術形式上的,更多的應該是思想認識上的「高峰」。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霍春陽也表示,所謂「高峰」是精神層面的「高峰」,是在境界和意境上的體現。「現在美術學院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技巧層面,更要從心性本體下功夫,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洞察能力,只有悟到根本以後,才可能本立而道生。前人說『意足不求顏色似』,氣象只能夠從精神層面體現,這個需要終生修煉。」霍春陽說。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範治斌認為「高峰之路」有兩層含義,一是在路上,藝術家在仰望「高峰」的過程中努力探索,二是每位藝術家的藝術理想和境界。「作為一個花鳥畫家,和前輩一起參展,一方面可以向前輩學習他們的藝術思想觀點,另外也可以把我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提出建議和意見。」範治斌對未來充滿期待。

「高峰之路」上的多元風貌

面對自然萬物,無論是花卉、蔬果、草蟲,還是翎毛、鞍馬、畜獸,畫家要從生靈萬物的物形、物情、物態中,喚起主客體的感應與冥合,並藉此表露心性、抒發情感。恰在這12位參展畫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和品賞到醇厚綿長的「多元」之味。展覽既做到了參展藝術家的多元化,也呈現出了藝術作品的多元風貌。正是在這樣的多元探索中,花鳥畫創作穩步向「高峰」邁進。

展覽現場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何水法認為,本次展覽展示的作品體現了各位藝術家從高原到高峰的探索精神,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面貌,大家都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勤懇耕耘。雖然花鳥畫的題材是傳統的,但是都創作出了新意,畫出了新時代的面貌,體現出了每一位藝術家的時代情懷。

「這次展覽從中國畫發展歷程的宏觀高度選擇了代表當代中國畫創作面貌和理論研究成果的藝術家和作品。」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所所長喬宜男評價道,通過精心的學術策劃,藝術家自身的創作探索和在理論上的宏觀切入點在這個展覽中找到了契合點,因此展覽很好地呈現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在個人藝術創作和研究中的探索和體會。「我希望將自己對時代精神和時代面貌的理解和表達分享出來,為這次展覽提供一個鮮活的樣本。」喬宜男說道。

在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看來,「色墨結合」是當下一些評論家和花鳥畫家所提倡的方向。但他認為學術的探索不止一個方向,傳統技法也不只有一條脈絡,水墨大寫意和白描也是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多元化正是中國畫發展的未來之路。

本次展覽對於參展藝術家們意味著什麼呢?北京畫院副院長莫曉松認為,這次展覽同時邀請了三位知名理論家作為學術主持,他們以認真的態度和敏銳的眼光看到了參展藝術家們繪畫表達上的細節和用心,並從不同角度切入,全面地分析了藝術家目前的創作的狀況,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也將給畫家未來的創作帶來一定的啟發和引導作用。

部分嘉賓合影

走過了山水篇、人物篇,「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以花鳥篇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展覽呈現了當代中國畫發展的三個面向,我們可以看到,參展藝術家們以自己面貌多元、銳意創新的一幅幅作品鋪就了一條通往「高峰」的探索之路,並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此次展覽集中了一批當代獨具影響力和創新、創造精神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的藝術家,產生了非常廣泛的社會影響。『高峰之路』真正的內涵就是要更好地體現出時代精神,更好地體現出人民意識,更好地體現出藝術實踐中的創新、創造精神,推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在盧禹舜看來,這就是「高峰之路」所積極引領和倡導的。

參觀展覽後,部分參展藝術家、理論家以及嘉賓在《中國美術報》社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花鳥畫的「高峰之路」。

座談會現場

據悉,本次「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花鳥篇將展至9月30日。

展覽現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相關焦點

  •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舉辦「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
    9月9日,《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人物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分為山水篇、人物篇、花鳥篇三個專題展,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花鳥篇在京舉辦
    9月21日,「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繼山水篇、人物篇之後,花鳥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人物篇在《中國美術報...
    9月9日,《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人物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分為山水篇、人物篇、花鳥篇三個專題展,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 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一人物篇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舉辦
    9月9日,《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人物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分為山水篇、人物篇、花鳥篇三個專題展,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人物篇在京啟幕
    日前,《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人物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分為山水篇、人物篇、花鳥篇三個專題展,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 高峰之路,開啟《中國美術報》新徵程
    8月28日,伴隨著北京秋日的萬裡長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如約而至。對於《中國美術報》社來說,出刊200期之際,「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的啟幕以及《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的正式啟用,不僅是報社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新徵程的新起點。
  • 「高峰之路」開啟《中國美術報》新徵程
    8月28日,《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啟幕。此展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展覽分為山水篇、人物篇、花鳥篇三個專題展,此次開展的山水篇展出了崔振寬、李寶林、姜寶林、趙振川、龍瑞、許欽松、張偉平、張志民、喻國瑋、何加林、盧禹舜、馬剛、曠小津、方向14位藝術家的56件作品。
  • 郭志光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藝術家推薦
    —郭志光藝術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以來,當代畫壇對郭志光及其繪畫的關注更加密切,他不僅在繼承傳統筆墨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而且創造出自己獨到的繪畫語言。毫無疑問,郭志光是當代齊魯畫風的承傳者與創造者。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美術界將更多的注意力聚焦於京津畫學和海派畫學的藝術成就。而從花鳥畫的角度來講,可以說是京津花鳥畫、海派花鳥畫乃至嶺南花鳥畫共同構築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整體發展脈絡。
  • 郭石夫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藝術家推薦
    ,《中國美術報》社長、總編輯近些年來,中國畫展上,特別是在以全國美展為代表的大型展覽中的花鳥畫,工筆花鳥越來越多,大寫意花鳥越來越少。水墨淋漓的視覺效果、溫暖活潑的藝術風格,是他陽光、樂觀和通達的人生態度,這是郭石夫與他人的不同之處。總而言之,中國畫在經歷了以西畫作為參照系的百年變革之後,當代畫壇中能夠堅持傳統出新的畫家少之又少,而郭石夫肩負著傳承薪火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仍然堅持「詩書畫印」結合,強調書法用筆、講求詩情畫意,這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 張立辰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藝術家推薦
    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復旦大學哲學院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院委,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潘天壽藝術基金會理事,李可染基金會藝術委員,李可染畫院名譽理事。
  • 陳家泠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藝術家推薦
    後來,陳家泠的中國畫呈現出明顯的發展與變化,特別是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分別舉辦了大型的個人畫展,從而讓中國美術界既欣賞到了曾經熟悉的陳家泠,也親眼目睹了他在創作中取得的新面貌與新畫風。20世紀60年代,陳家泠進入浙江美術學院並跟隨花鳥畫大家潘天壽學習中國畫創作,在70年代時還主要從事人物畫創作,直到80年代才開始逐漸轉變為花鳥畫創作,以致於現在很多人以為陳家泠一直以來都是花鳥畫家,但實際上他在人物畫創作方面也具備著深厚而紮實的功底。
  • 方土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藝術家推薦
    1998年,作品《梅蘭竹菊》入選「首屆廣東省中國畫展」並獲得銀獎;2000年,作品《新晴》獲得「廣東省第二屆中國畫展」優秀獎;2003年,作品《花卉四題》入選「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序列展·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並獲優秀獎(最高獎);2005年,作品《梅蘭竹菊》獲得「首屆中國寫意畫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等。既涉獵前衛的實驗水墨,也進行主題性美術創作,還堅守傳統中國畫。
  • 徐裡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藝術家推薦
    他拜傳統書畫功力深厚的吳悅石為師,從研習傳統書法起筆,再到山水、人物和花鳥次第展開,由此在短短十餘年時間裡較完整地研習了中國傳統畫學歷程,這是當代中國中青年油畫陣營裡不多見的對中國畫學精習而深悟的藝術個案。
  • 王輔民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藝術家推薦
    但隨著20世紀以來,主流繪畫思想從文人畫向畫人文的轉變,描繪現實生活題材的寫實水墨逐漸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畫的特色面貌。之後,寫實水墨與西方現代藝術結合,衍生出現代水墨;與當代藝術結合,形成了當代水墨和新水墨。從而使得中國水墨繪畫的主題、語言和樣式都發生了實質性變化,能夠涉獵和表現更為廣泛的題材。
  • 「中堅地帶——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花鳥篇)」隆重開幕
    「中堅地帶——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花鳥篇)」隆重開幕全媒體記者:張行方 高華芬2020年12月10日上午10點,「中堅地帶——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花鳥篇)」在公麟美術館盛大開幕。開幕式由公麟美術館館長朱敏夫主持。
  • 範揚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藝術家推薦
    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協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特聘院長。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2020「寫意·蘇州」(花鳥篇)中國畫雙年展作品展
    承辦單位: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系列講話精神,引導文藝工作者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更多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時代、展現當代美術家藝術才華的優秀作品,促進中國畫繁榮發展,也為做大做強蘇州的美術品牌,中國美術家協會持續舉辦雙年展這一行動,尋求一條富有地域文化特性的發展之路。
  • 重磅|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之蕭平
    百度百科 新浪收藏 現代快報 中國書畫報 人民畫報 揚子晚報 中國報導 南京晨報 今日中國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與華夏文明一同推進的國畫印記了文明開化的漫漫履跡,承載著文化演繹的悠悠智慧以「文心雅墨」為題,旨本屆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意在邀約全國部分卓有成就的藝術家自選新近之作,邊巡展邊探討,以輕鬆活潑的雅集方式切磋交流國畫及筆墨問題,以期增進思想和實踐共識。
  • 楊曉陽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藝術家推薦
    在大家的眼裡,「楊院長」是一位領導,但對楊曉陽來說,職務賦予他的是一份對中國美術發展的使命感。所以,他更關注的是「做事」,是如何發展中國美術。他在忙於美術行政管理的同時,從沒有放下畫筆,對美術理論的思考與研究也始終沒有停歇。有人說他是一位美術思想家、理論家,確實他這些年發表了不少理論或看法。
  • 重磅|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之梁時民
    以「文心雅墨」為題,旨本屆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意在邀約全國部分卓有成就的藝術家自選新近之作,邊巡展邊探討,以輕鬆活潑的雅集方式切磋交流國畫及筆墨問題,以期增進思想和實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