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繼山水篇、人物篇之後,花鳥篇正式拉開帷幕。展覽由《中國美術報》社主辦,《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承辦,並由《美術》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共同擔任學術主持。
作為《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匯集了跨越「30後」到「70後」的一批優秀藝術家,此次花鳥篇的參展藝術家也不例外,展覽呈現了陳家泠、張立辰、郭志光、郭石夫、霍春陽、何水法、陳永鏘、賈廣健、莫曉松、喬宜男、王來文、範治斌12位藝術家在花鳥畫方面的探索與創新。作為「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系列的收官之展,意義非凡。
在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看來,「高峰之路」是一個非常具有學術性的展覽。「通過展覽名我們就能夠感受到《中國美術報》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到當前的文藝工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中國國家畫院這樣的專業創作研究單位和《中國美術報》這樣的專業媒體,都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應如何解決。我們這一輩人,我們這樣的專業單位要有所做為,藝術創作本身具有引領和導向的作用,要出作品、出人才,媒體本身要有明確的學術導向和學術引領。」
參展藝術家和嘉賓在展覽現場交流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
無論風格是工筆還是寫意,無論所畫是花卉、禽鳥還是草蟲,在新時代藝術家們如何面對與解決物我、形神、雅俗關係的問題,勇攀藝術「高峰」,是一個常談常新的核心課題。
藝術家與理論家在展覽現場
「這次展覽是對當代中國畫家的一次檢驗。讓我們思考身處這樣一個新時代,我們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前路很長,隨著我們對中國畫、中國文化的進一步理解和思索,將對未來的道路進行不斷探索。」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說道。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院長郭志光期許,在新的時代,要有新的氣象,在傳統的基礎之上,把花鳥畫創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而這,也是中國花鳥畫家們的時代使命。
何為藝術「高峰」,「高峰」在什麼地方?在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郭石夫看來,所謂「高峰」是今天國家對我們美術家提出的創作方向,這是相對以往的歷史而提出的。他認為,「高峰」不應只是藝術形式上的,更多的應該是思想認識上的「高峰」。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霍春陽也表示,所謂「高峰」是精神層面的「高峰」,是在境界和意境上的體現。「現在美術學院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技巧層面,更要從心性本體下功夫,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洞察能力,只有悟到根本以後,才可能本立而道生。前人說『意足不求顏色似』,氣象只能夠從精神層面體現,這個需要終生修煉。」霍春陽說。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範治斌認為「高峰之路」有兩層含義,一是在路上,藝術家在仰望「高峰」的過程中努力探索,二是每位藝術家的藝術理想和境界。「作為一個花鳥畫家,和前輩一起參展,一方面可以向前輩學習他們的藝術思想觀點,另外也可以把我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提出建議和意見。」範治斌對未來充滿期待。
「高峰之路」上的多元風貌
面對自然萬物,無論是花卉、蔬果、草蟲,還是翎毛、鞍馬、畜獸,畫家要從生靈萬物的物形、物情、物態中,喚起主客體的感應與冥合,並藉此表露心性、抒發情感。恰在這12位參展畫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和品賞到醇厚綿長的「多元」之味。展覽既做到了參展藝術家的多元化,也呈現出了藝術作品的多元風貌。正是在這樣的多元探索中,花鳥畫創作穩步向「高峰」邁進。
展覽現場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何水法認為,本次展覽展示的作品體現了各位藝術家從高原到高峰的探索精神,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風格面貌,大家都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勤懇耕耘。雖然花鳥畫的題材是傳統的,但是都創作出了新意,畫出了新時代的面貌,體現出了每一位藝術家的時代情懷。
「這次展覽從中國畫發展歷程的宏觀高度選擇了代表當代中國畫創作面貌和理論研究成果的藝術家和作品。」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所所長喬宜男評價道,通過精心的學術策劃,藝術家自身的創作探索和在理論上的宏觀切入點在這個展覽中找到了契合點,因此展覽很好地呈現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在個人藝術創作和研究中的探索和體會。「我希望將自己對時代精神和時代面貌的理解和表達分享出來,為這次展覽提供一個鮮活的樣本。」喬宜男說道。
在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看來,「色墨結合」是當下一些評論家和花鳥畫家所提倡的方向。但他認為學術的探索不止一個方向,傳統技法也不只有一條脈絡,水墨大寫意和白描也是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多元化正是中國畫發展的未來之路。
本次展覽對於參展藝術家們意味著什麼呢?北京畫院副院長莫曉松認為,這次展覽同時邀請了三位知名理論家作為學術主持,他們以認真的態度和敏銳的眼光看到了參展藝術家們繪畫表達上的細節和用心,並從不同角度切入,全面地分析了藝術家目前的創作的狀況,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也將給畫家未來的創作帶來一定的啟發和引導作用。
部分嘉賓合影
走過了山水篇、人物篇,「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以花鳥篇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展覽呈現了當代中國畫發展的三個面向,我們可以看到,參展藝術家們以自己面貌多元、銳意創新的一幅幅作品鋪就了一條通往「高峰」的探索之路,並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此次展覽集中了一批當代獨具影響力和創新、創造精神的山水、人物、花鳥畫的藝術家,產生了非常廣泛的社會影響。『高峰之路』真正的內涵就是要更好地體現出時代精神,更好地體現出人民意識,更好地體現出藝術實踐中的創新、創造精神,推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在盧禹舜看來,這就是「高峰之路」所積極引領和倡導的。
參觀展覽後,部分參展藝術家、理論家以及嘉賓在《中國美術報》社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共同探討花鳥畫的「高峰之路」。
座談會現場
據悉,本次「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探索研究展」花鳥篇將展至9月30日。
展覽現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