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

2020-12-13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充分認識和積極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關係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關係到堅持我們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關係到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這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理論界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幾次「飛躍」的討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近幾年,我國理論界都在研討,自《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至今,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到底經歷了幾次歷史性飛躍?綜合相關的研討資料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兩次「飛躍論」。第一次飛躍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發展,這次歷史性飛躍由馬克思恩格斯完成;第二次飛躍是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這次歷史性飛躍由列寧完成。這兩次歷史性飛躍是公認的,也就是說這是在我國理論界都被接受的沒有疑義的觀點。

二是三次「飛躍論」。就是在前兩次飛躍基礎上再增加一次飛躍,即二戰結束後,包括中國在內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個觀點是把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發展看作是第三次歷史性飛躍。我國學界對這第三次「飛躍」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發展屬於量的變化,不能算是一次飛躍,應是第二次「飛躍」的延伸。有的觀點還以習近平論述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並把它劃分為六個時間段,但是沒有這個時間段為依據,認為這不算第三次「飛躍」。該討論還涉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屬於哪次飛躍?大多數觀點認為應屬於第二次「飛躍」。因為毛澤東曾明確說過:「中國人民一貫地把中國革命看作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繼續。」

三是四次「飛躍論」。就是在三次「飛躍」基礎上再加一次飛躍,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我國學界對第四次「飛躍」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觀點認為,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成果,但目前還不構成一次「飛躍」,要到21世紀中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才可以說是又一次飛躍。

筆者是持三次「飛躍論」,但認為第三次「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而不是一系列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三次歷史性飛躍

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判斷,因為它實際上是回答「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怎樣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樣一個重大課題。

一、這個命題是由列寧首先提出最終由中國共產黨人完成

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先於西方發達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一命題首先由列寧提出。當然,列寧為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國際上遭到了以考茨基為代表的第二國際理論權威和國內以蘇漢諾夫為代表的孟什維克的猛烈攻擊。列寧領導俄共(布)和蘇聯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偉大勝利,有力地證明了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先於西方發達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尤其是毛澤東和鄧小平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十月革命勝利後,上述歷史性課題就轉變為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命題。這也是由列寧首先提出並對其作了初步探索。但是,由於列寧過早去世沒能回答這個重大命題。當然,列寧在這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其代表性成果是新經濟政策。列寧之後的蘇共領導人也接著對這個重大命題進行了探索,既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的教訓。站在當今21世紀的歷史高度,再來看蘇共領導人對這個命題的回答,總的來說是不成功的。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客觀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成功地回答了這個重大命題。當然,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開創和發展,堪稱篳路藍縷、艱難曲折、接力奮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毛澤東為書寫這篇大文章創造了前提條件,鄧小平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江澤民和胡錦濤在這篇大文章上寫下了精彩的篇章。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彩篇章。

二、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回答了當代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問題

前已論及,在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勝利後,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可以率先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歷史性課題就轉變為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命題。這是整個20世紀社會主義各國都在探討和回答的當代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問題。

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實踐,以及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回答了當代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提出並不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這個歷史性意義,一定要給予實事求是的充分估計。當然,我們黨對這個重大命題的回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從初步回答到今天科學回答的過程。

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這個重大命題是在黨的十四大。十四大從九個方面概括了鄧小平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後明確指出:「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四大過去了二十多年,又開了四次黨代會。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這個重大命題做出了科學回答。今天,我們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雖然迄今黨代會或黨的全會還沒有就這個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做出正式概括,但是這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所包含的這六大理論(簡稱「六論」)科學回答了這個重大命題。需要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這「六論」增添了新的時代精神和科學內涵。

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首先要搞清楚本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即發展階段,這是最為重要的問題。我們黨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既克服了那些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方位這個重要問題。

二是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歷史唯物主義從來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高度發展的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因此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全力以赴去實現這個本質規定。但是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都不同程度地犯過錯誤,從而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我們黨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並且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本質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領域中的體現和要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回答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規定和基本特徵這個重要問題。

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長期以來,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把市場經濟看作是資本主義屬性,把計劃經濟當成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徵。這就嚴重製約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我們黨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並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這是重大的理論創新。這個理論實質上說明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是能夠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回答了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發展的主要途徑這個重要問題。

四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長期以來,社會主義國家在對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上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種錯誤傾向是否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另一種錯誤傾向則是誇大了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黨首先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並且認為這兩對矛盾是非對抗性的,可以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得到解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党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改革的立論依據,從而回答了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問題,這是重大的理論創新。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地釋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回答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這個重要問題。

五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社會和諧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這些論斷既指出了包括公平正義在內的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揭示了社會和諧與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聯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表明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存在各種矛盾,但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本質上是和諧的、優越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回答了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它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這個重要問題。

六是社會主義和平發展道路理論。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性質和中國傳統文化所決定的。對於這個問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都作過明確而深刻的論述。這個理論昭告世人:中國珍惜並利用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進一步促進當代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從而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貢獻。社會主義和平發展道路理論指明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全新的發展道路。它為社會主義在世界上贏得了親和力和吸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博大精深。但這「六論」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它回答了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的歷史方位,本質規定、發展途徑、根本動力、基本要求和發展道路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因而是對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命題的科學回答。這無疑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三次歷史性飛躍。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做出的重大貢獻。

積極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地位

在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三次歷史性飛躍之後,需要解決怎樣對外積極宣傳這個問題。這裡講的「積極宣傳」,是指既要掌握主動,又要防止好高騖遠。

現在國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媒體總拿「中國特色」、「中國道路」來說事。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觀點:說什麼「中國特色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搞資本主義」,說什麼「中國道路是國家資本主義道路」、「是第三條道路」,還說什麼「中國模式是後社會主義模式」,等等。其要害是講我們搞的不是社會主義。對於這些謬論,不能被動應對,而要掌握主動、積極宣傳、以正視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1]防止好高騖遠主要是指要防止講過頭話。而要積極搞好這個問題的對外宣傳,則需做到三個「密切聯繫」。

一要密切聯繫宣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綱領。兩年多來,民族復興中國夢已經深入人心並正在成為億萬人民群眾的宏偉實踐。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內涵很豐富。圍繞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我們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其要點有: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面向未來的;要把中國夢的內涵聚焦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上來;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必須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做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美好的夢想是相通的等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論述,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又大大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的親和力和影響力。

二要密切聯繫宣傳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這兩次全會都是舉世關注的。十八大後的一段時間,國外一些媒體、學者、政治家等一時半會兒還看不清中國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路。更有甚者誤讀中共中央提出並嚴格執行的「八項規定」以及掀起的反腐風暴等。有的外媒還猜測「中共將向『左』轉」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上述議論很快銷聲匿跡。今天回過頭來看得很清楚: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展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藍圖的一次重要會議。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綱領。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總目標和涉及近300項的改革,令國外矚目。

十八屆四中全會及其通過的《決定》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裡程碑。十八屆四中全會是我們黨執政六十多年來第一次召開的以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向全世界展示的這兩個方面是極其重要的。一是表明了我們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講清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係這個最重要問題。二是有了一份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綱,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了系統部署。《決定》涉及180多項法治改革。這對於以正視聽、正本清源,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中國聲音是非常重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談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後,西方一些人認為中國要達到這個目標,就應當向西方學習議會制、三權分立等那一套。西方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出「中國還不是法治國家」等。十八屆四中全會及其通過的《決定》有力回應這些誤讀和攻擊,並昭告世界:中國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根本區別於西方搞的「憲政民主」的。

更為重要的是,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其通過的《決定》,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往開來,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三要密切聯繫「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時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個倡議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國內外強烈反響。「一帶一路」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於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促進地區及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一帶一路」是合作之路、友好之路、共贏之路。

「一帶一路」戰略,集中體現了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美好的夢想是相通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會造福沿線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已超過50%,中國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將拉動亞洲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2]因此,向世界各國宣傳我國「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而有力的宣傳。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而且始終不渝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使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富裕起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起來。這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華民族的偉大實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雄辯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第三次歷史性飛躍。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

————————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頁。

[2] 同[1],第52頁。

《當代世界》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發展
    新華要論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實踐經驗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之科學含義。正是從這一角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中國經驗詮釋了社會主義之科學內涵,為之注入了新的內容和開啟了新的戰略視野,從而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代表著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深化。
  •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五講(總132期),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以「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主題,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進行導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實踐是理論之源,時代是思想之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2]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應時代之變遷、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也科學構建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形態。
  •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創性貢獻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正是把握了社會基本矛盾推動人類社會形態演進的歷史規律,闡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人類解放的正確方向,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毛澤東思想的確立,基礎是對中國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的系統分析,是對近代以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深刻揭示,從而揭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正確方向,開闢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源」和「根」
    他還回顧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指出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經歷了六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段話應該成為我們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關係的根本依據。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世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的政治判斷及其所依據和反映的歷史基礎、事實基礎,不僅在中國發展史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也從根本上改變著東西方之間、南北方之間的力量對比,簡而言之,從根本上改變著整個世界的力量對比,進而從根本上改變著近現代以來大國關係基本形態和國際關係基本格局。
  • 《源遠流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源頭在於何處?》
    從1516年英國的託馬斯·莫爾所著《烏託邦》一書算起,社會主義已經有了500年的歷史。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為標誌,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已經170年。自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命題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走過了近40年的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8)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們黨在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關係全局的重大戰略考量,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先進性本色,體現了把握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高度自覺和高度自信。
  •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
    實踐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理論創新也必然要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需要研究把握的基本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是一門研究和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社會進步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應是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基本原理,又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特色、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實踐特色的理論體系。
  • 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六個時間段
    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更深入理解中國是怎樣歷史地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從而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今天起,學習時報推出「社會主義從哪裡來」專欄,刊發相關文章。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
  • 論經濟學的發展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設
    通過對經濟學發展歷史的回顧,證明經濟學是在解決問題中發展的。已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也是在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並以探討經濟學發展所需要的條件為基礎,提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決的深層次問題。進而指出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科學而深入的研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歷史地位和世界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主要由「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兩部分構成。「八個明確」側重從理論層面闡明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十四個堅持」側重從實踐層面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與世界意義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的集中體現和重大成果,它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其所包含的關於世界治理命題的中國方案合時而生,為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發展與傳播增添了強大生命力,必將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在哪裡?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世界上既希望發展,又希望獨立的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可能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科學的形成及時代價值
    正因為尖銳地提出了這個問題,才有了鄧小平同志對這些重大問題開創性的科學回答,才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才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創新實踐的科學總結
    ,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金民卿:講話特別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依據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統一體,它受制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總體狀況,特別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躍進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決定性因素,主要矛盾階段性轉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依據,同時孕育體現新時代解決矛盾的新理論、新戰略。
  • 網評| 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嗎?當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堅定而明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