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胄先生是20世紀享譽中國畫壇的著名國畫大師,他的藝術對中國人物畫創作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且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黃胄的繪畫基礎上有著他多年堅持不懈的素描訓練,並結合中國古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審美哲學。在黃胄看來,源於生活的藝術創作才是取得藝術成就的唯一道路。他在速寫和水墨畫之間反覆探索,把中國傳統的繪畫和西方繪畫的透視關係結合在一起。
黃胄的邊疆人物畫情趣昂然、生動靈妙,豪邁中見秀麗,壯健中見精巧,在精妙處不失灑脫,酣暢中亦不失蒼潤。他的情感與現實生活一致,同時又與大眾審美情致契合。這使得他的畫不僅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還反映出了絢爛多姿的社會風貌,烙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他結合傳統技法、注重造型並深入描寫人物內心世界的嶄新藝術風格,為中國人物畫創作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黃胄新疆歌舞題材的創作分為兩類,一是三人以下的小型歌舞題材,二是人數較多的大型歌舞創作。其中小型的歌舞題材留存的數量很多,主要創作年代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表現的多是維吾爾族舞蹈和塔吉克族民間舞。
而大型歌舞創作的諸如《慶豐收》(1959年)、《軍民一家》(1950年)、《蘋果花開的時候》(1951年)、《廣闊天地大有作為》(1976年)。一般是在豐收或傳統節日時群眾性的歌舞表演。這些畫作尺幅大,畫面中人物眾多,色彩鮮豔,舞者在畫面中心的位置,四周是樂器演奏者和觀眾,觀畫者好像是坐在舞臺下的位置觀看演出。這些大型主題性歌舞繪畫的創作難度大,費時耗力,使得黃胄得到了美術界同仁的肯定與讚許。
觀看黃胄的新疆民族題材的畫面,一股強大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畫面洋溢著歡快,豪爽的民族風情,他的每幅畫都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有思考的空間。欣賞他那種從生活中去創作的方式,不拘於形式,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黃胄具有創新意義的繪畫技法,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中國的水墨人物繪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