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鱷「中植系」,盤旋在地產圈的魅影

2020-12-17 騰訊網

有圈內人說,解直錕的志向是做中國的巴菲特——不單自己投資成功,晉升富豪,還要帶領其他人包括投資人一起成功。在金融強監管時代,「中植系」這個萬億金融帝國要如何面對?

中房報記者 苗野丨北京報導

「中植系」跑馬圈地從未止步。

11月17日,青島中植天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紙豪擲13.4億元斬獲嶗山區3宗合計約90畝商住地的公告,再次讓低調潛行的「中植系」浮出水面。

與以往定增、合作不同的是,此次拿地是中植集團首次以單獨個體進入到房地產市場,也是其許諾將金融產業搬到嶗山區的先期條件獲得這3宗土地的開發。

這不是中植集團第一次與青島「結緣」,因嶗山區是青島國家級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所在地,中植集團董事局主席解直錕把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投向了青島,這也是中植集團優化戰略布局的首選之地。

今年3月20日,中植集團就與嶗山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旗下的四家財富公司即恆天財富、大唐財富、新湖財富、高晟財富以及中融匯信期貨等機構將入駐嶗山區,與嶗山區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中國財富管理第一中心」。

截至目前,中植集團已在青島累計投資達105億元,存續投資規模47億元,合作領域涵蓋青島金王、海力威等股權投資項目、青島(姜山)基金小鎮項目以及各類地產項目。

與嶗山區的合作,只是「中植系」投資版圖下的一小塊。在資本市場沉浮近30年,「中植系」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過去數年裡,諳熟資本運作的「中植系」在解直錕的掌控下,稔熟地遊走於國內金融與資本的敏感地帶,尤其是在A股二級市場,曾多次依靠借殼定增重組轉讓等「套路」頻繁進出各類上市公司,在造就萬億帝國的同時,也踩過不少雷區,遭遇過金融監管。

低調、神秘、家底殷實、毛阿敏老公……這是外界對解直錕的直觀感受,但難以窺測到「中植系」真正的內部運作方式。

地產圈「中植系」魅影

相比安邦被接管,海航萬億帝國「缺血」,「明天系」出售資產還貸,「中植系」一直在隱秘擴張,並於近年逐漸活躍在臺前,先後成為數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

透過「中植系」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戰役,不難發現其在巧妙地利用著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主要通過定增和二級市場收購參股上市公司,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獲得更多的股權或現金,進一步與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合作,緊接著拉高股價,再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高位減持套現,獲取巨額投資收益。

金融圈一位業內人士提到,當年中植集團和中融信託以「PE+上市公司」的模式玩轉多家上市企業,獲得了不菲收益。有的甚至入主後不久就謀求退出,過往的戰績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級市場。樂視網、康美藥業、中弘股份、長生生物、康得新、東方園林等這些「大雷股」,「中植系」幾乎無一缺席,但同時也在寶德股份、康盛股份、超華科技這些當年的牛股中賺得盆滿缽滿。

「中植系」在房地產行業內的動作也不少,是很多房企背後的「金主」。

33.12億元接盤爛尾樓中弘大廈後,又斥資12億元收購北京工體項目。皇庭國際鄭康豪出讓20%股權紓困,最終找來外援康順晟源的背後正是「中植系」,同樣也是「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向復活不久的佳兆業提供支援。在資本市場上「遊走自如」的中國恆大,其背後的資金來源也有「中植系」身影,旗下中融信託一直是恆大的鐵桿合作夥伴。

資本與地產的遊戲,「中植系」向來不陌生,中融信託是其樞紐也是籌碼,承擔原始資金融通的重要職責。

最近的一次是與佳源國際聯手出現在10月末浙江嘉興的一場土地拍賣中。自去年佳源國際在嘉興首次聯合「中植系」衝進土地市場後,雙方便以佳源國際持股60%,「中植系」持股40%的載體展開數次合作。

在「中植系」買入北京工體3號公寓的同時,世茂的名字以合作方的名義被提及。2020年4月26日,「中植系」投資平臺中海晟融披露已收購北京市東城區工人體育場西路公寓項目(北京工體3號公寓),並以40%權益引進世茂集團合作。坊間盛傳,「中植系」在房地產圈最大的合作對象就是世茂,通過中植創信投資這個平臺與世茂以50:50的股權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其次是佳兆業。2017年9月,佳兆業復牌半年後,掌門人郭英成用項目收益作為交換,引入「中植系」外援,旗下中海晟融透過設立35億元基金收購佳兆業位於深圳南門墩城市更新項目51%股權。中植方面稱,深圳這座城市是投資者們不願錯過的「寶地」。

彼時若按63.3萬平方米、單價4萬元計算,該項目可售貨值超過250億元。對於佳兆業而言,引入資金意味著犧牲了項目未來部分的利潤,但「中植系」藉此擴大了版圖。

華東某房企一位高管表示,「中植系」對房地產行業的投資相對簡單,也不謀求上市房企的控制權,極少過度介入企業經營,大多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但它的資金成本不低,相對來說「中植系」不那麼強勢。

這也可能是解直錕的戰術,從過往的操控來看,他本人並不直接持股麾下上市公司,通過多層股權結構設計,讓持股變得隱蔽和分散,令外界難以窺探「中植系」的全貌。

橫掃資本市場

解直錕到底是誰?「中植系」又是什麼來頭?

很長一段時期裡,解直錕和他的「中植系」都只是傳說般的存在。「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胞弟」……解直錕被貼上一個個標籤,各種猜測和傳言多年不息,但他從未回應。

據坊間消息稱,解直錕在上世紀80年代時只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印刷廠的一名工人,當時印刷廠出現虧損,解直錕因能力突出被任命為廠長並進行承包。在解直錕的帶領下,五營區印刷廠的經營大為好轉。隨後他下海經商尋找各種掙錢的方式,陸續開了麵食廠、服裝廠、儲木廠、水泥廠和養殖場,並收購五營區國有不良資產,1995年在伊春市打造了迷你版的中植集團。

隨後展開兼併、收購,涉足房地產開發、產業投資、礦業投資、公路、水利等諸多領域的業務,「中植系」逐漸成型。

最為關鍵的轉折點是在2002年,「中植系」入主中融信託,依託該平臺逐漸進入金融領域,完成由實業到「全牌照」金控帝國的轉型。

到了2014年年底,「中植系」已織就一張龐大的資本網絡,位居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如中南重工、興業礦業、上海電氣等。A股市場披露過與「中植系」存在資本運作的企業案例超過50個,如TCL 集團、福田汽車、佳都科技、格林美、金葉珠寶等,其業務範圍已涵蓋金融、地產、汽車、文化、環保、農業、影視等多個產業,總計資產規模超過萬億。

多年來,「中植系」馳騁國內A股市場,完成了一系列極為縝密且激進的資本運作。

《投資者報》曾稱,這一龐大的企業群,在股權結構上極為複雜,難以看透,空殼公司且用且棄,資本運作眼花繚亂,「中植系」成員間合作密切,但在規避法律意義上的控制關係、隔斷資金鍊危機等環節精妙設計、手法老道,使其在規則邊緣遊刃有餘。

據中植圈內人說,解直錕的志向是做中國的巴菲特——不單自己投資成功,晉升富豪,還要帶領其他人包括投資人一起成功。

與其匹配的是解直錕掌控的一系列金融機構,支撐著「中植系」資本版圖擴張。公開資料顯示,解直錕直接持有或控制達到5%以上的有中融信託、中融基金、中融期貨、橫琴人壽、恆邦財險5家。其中最核心的當屬持股比例達32.99%的中融信託,就連中融信託的現任董事長劉洋也是解直錕的外甥,但如今這張「中植系」頭牌深陷ST股中,累計虧損已超10億元。

曾經將「PE+上市公司」的投資模式玩到極致的「中植系」,很難說過去的投資方式適用於每一個投資標的。比如去年A股被曝出業績造假的康得新,「中植系」作為康得新的第二大股東,估算其損失大概為50億元。此外,「中植系」還踩雷過連續30個跌停板的ST天馬,造假疫苗的ST長生等公司。

在房地產行業,「中植系」也善用錯綜複雜的資本運作。除世茂、佳兆業、皇庭國際外,還與大名城、萬通地產、藍光發展等上市房企有過密切交往。

2016年4月,大名城25億元收購中植旗下公司中程租賃100%股權,形成商譽16.52億元。中植集團對該公司2016年至2019年承諾的業績對賭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公告之後的一個月內,「中植系」旗下公司在二級市場上耗資20億元增持大名城股份,形成更密切合作。

某P2P金融公司高管認為,這是產融結合,「中植系」先行耗資20億元增持大名城,其實質等同於資產換股權。換股雙方當時應該有過打造金融版圖的設想。

結果兩年後大名城又公告擬25億元將虧損嚴重的中程租賃再賣給「中植系」旗下公司。雙方約定,這筆25億元的轉讓款分五期付清,在最後一筆交易中「中植系」違約了。

一買一賣到底玩的是什麼遊戲?「中植系」拿不出5億元,是資金緊張還是另有原因,市場上質疑聲不斷。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萬通地產身上。2017年1月24日,萬通地產公告稱,中融鼎新合計直接或間接持有不超過萬通控股總股本35%的股權。中融鼎新是中融信託的子公司,背後的實控人自然是「中植系」。不出市場所料,5個月後萬通地產又花費5億購買了中融鼎新子公司中融國富100%股權,帳面形成商譽4.82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私募界人士認為,這就好比「自家人」遊戲,重點在於資產騰挪。一般情況下只要「中植系」出手,上市公司都會配合,雙方一買一賣互賺一筆。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公司,「中植系」也可以通過債務等方式將其推上拍賣臺,最終實現控股。「中植系」在金融圈素來就有「千年二股東」的傳說。

實際上,這些都是「中植系」慣用的金字塔式運作手法,它如同一輛高速行使的資本列車,投資風格和套利路徑令人驚訝。雖然隱秘且低調,但「中植系」還是走進了監管視野,罰單、內幕交易、違約等接踵而至,一個萬億金融帝國終將要面對金融強監管時代。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相關焦點

  • 接連遭打臉,中植系資本套路玩不轉了
    萬能如中植系,可能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砸招牌」:中弘股份被退市,恆天集團董事長被調查,中植系曾經引以為傲的資本套路也玩不轉了。而這其中,有中弘股份幾分「功勞」?又有恆天集團幾分「功勞」?或者,中植系自己又佔幾分呢?
  • 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做了一個中國版「黑石」夢
    來源:新浪財經中植系對於高端公寓情有獨鍾,繼拉夥世茂收購北京工人體育場西路公寓後,它又將下一個狩獵目標鎖定於上海陸家嘴CBD的另一處公寓項目。而曾經成功操盤的開元大酒店、太陽宮百盛的中植系,能否幫助明城花苑鳳凰涅??據悉,中融長河收購後,結合區域內海內外高端人士居住需求,對該項目進行半年的設計、改造,定名為「長河國際公寓」重新開業,提供293間意式風格的客房,試營業首月出租率達20%。 中國版「黑石」?
  • 鼎龍文化收購中鈦科技,「老朋友」中植系魅影浮現
    新京報記者發現,就在鼎龍文化收購中鈦科技的前幾個月,中植系入股中鈦科技又迅速離場,原因不明。新京報記者獲悉,鼎龍文化與中植系早有接觸,除了業務合作之外,中植系企業自2015年起就位列鼎龍文化主要股東。此次併購中鈦科技是否與中植系有關,尚待進一步了解。
  • 佳源搭上中植系 地產豪門裡的資管身影
    觀點地產網 在2019年開始在拿地上展開合作後,佳源國際與中植系的合作越來越頻繁。兩者最近一次的聯手,是在10月末浙江嘉興的一場土拍中。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在2017年3月,中植系通過旗下中泰創展控股有限公司與藍光發展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同設立商業地產併購基金並組建基金管理公司,在北、上、深等一線核心城市收購優質物業資源。同年7月,中植系通過旗下中海晟融與佳兆業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擬通過設立發展基金、共同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等方式,在包括不動產投資及資產管理、收購兼併、股權投融資等領域「形成戰略合作關係」。
  • 中植系資本套路玩不轉了:中弘股份被退市,恆天集團董事長被調查
    萬能如中植系,可能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砸招牌」:中弘股份被退市,恆天集團董事長被調查,中植系曾經引以為傲的資本套路也玩不轉了。而這其中,有中弘股份幾分「功勞」?又有恆天集團幾分「功勞」?或者,中植系自己又佔幾分呢?
  • 恆天集團董事長張杰被查 中植系的新危機?
    近年來,張杰治下的恆天集團在發展主業的同時,縱橫資本市場,涉獵多家上市公司,且在金融領域進行布局。目前,恆天集團的A股上市公司主體為經緯紡機(000666.SZ),其實際控制的股份達58.32%。密友中植系張杰主政恆天集團後,熱衷於金融資本,與縱橫中國資本市場的中植系建立起緊密關係。
  • 中植系接盤中弘大廈 地產冒險家王永紅十年一夢
    償付33億債權地產冒險家王永紅的爛尾樓中弘大廈終於被拍賣了。接盤者表面是債主東方資產,實際背後是中植系。4月8日,中弘大廈以33.12億元拍賣成功,買家是北京植晟雲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植晟物業的股東穿透後是東方資產旗下的東富嘉吉,但熟悉中植系的人士知道,「植晟」二字正代表了解植錕的中植系。東方資產是王永紅最大的債主,債權超過百億之巨。
  • 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構建系族 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ST富控近期公告,收到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要求公司就2019年年報中所涉預計負債、應付利息及罰息衝回的會計處理進行整改。
  • 清流|中植系資本邏輯:幕後金主變股東背後暗藏玄機
    出品|網易清流工作室作者|梁耀丹 主編|趙妍爆料郵箱: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2020年春節過後,許多企業尚未復工,資本大鱷「中植系」的動作卻頗為頻繁
  • 易到易主兩年殘局未解 股東韜蘊資本與中植系仍糾葛
    (原標題:易到易主兩年資本殘局未解 股東韜蘊資本與中植系仍糾葛)
  • 中植系旗下中植資本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跨界融合金融機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盛大開幕,聚集10大品牌活動,連續5天,全景展現2020經濟發展樣貌,並深入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機遇與挑戰。
  • 資本大鱷黑石,在中國「變臉」了
    大悅城地產於2017年3月,收購秦漢唐廣場80%股權,一年多之後,改頭換面為「大悅城」。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筆重資產收購發生時,正值大悅城全面轉型「輸出管理模式的輕資產」路線。由此可以看出,這張西安「大餅」,資本誘惑力難擋。   贏商大數據「2018年大宗商業物業收併購標的分布城市」報告顯示,西安位列資本青睞的TOP 5城市。
  • 中植系解直錕:資本市場趨於良好,監管作風更接地氣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戰疫」逐漸打響,中植系集團的項目規劃也開始加速推進實施。近日,中植系企業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允貴在採訪中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對整個企業的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對中植系集團而言,困難並不能阻礙企業既有的發展規劃,面對當前集團轉型發展的全新挑戰,全員都已復工的中植系集團將正面挑戰,抓住市場發展機會,努力實現新一年的企業上升發展。
  • 皇庭集團風波過後被中植系入股 合作規模達100億
    圖片來源:皇庭集團官網新京報訊(首席記者 趙毅波)皇庭集團被中植系入股後,旗下上市公司皇庭國際再次回應。和中植系合作規模初定為100億元5月13日,新京報獨家報導,深圳市皇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發生變動,中植系下屬的深圳市康順晟源實業有限公司入股。
  • 「資本運作高手」易聯眾張曦出售股權,「老朋友中植系」救急?
    股權剛被「中植系」接手獲得資金,易聯眾董事長張曦就開始解除部分質押,其解除股份質押的資金來源也受到深交所問詢。資本運作老手張曦在接手易聯眾之後就一直高比例質押,但公司業績、股價的持續低迷讓張曦資金壓力愈來愈大。本次前來「救火」的中植系,也不是第一次來「救急」了。
  • 重磅|輪到萬億中植系了!央企收購控股中融信託
    資本市場的普遍認知下,中融信託實為解植錕中植系的關鍵資產和資本運作樞紐。失去了中融信託的實際控制權,解植錕還是過去呼風喚雨、風格激進的資本大鱷嗎?  經緯紡機是大型央企,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旗下的中國恆天集團(持股57.73%)。  經緯紡機此次換股收購中植集團的中融信託股份後,中植集團將成為經緯紡機的第二大股東(30%)。
  • 中弘絕地掙扎:「分手」加多寶,牽手中植系
    和加多寶有緣無份的中弘股份,此時需要面對的是另一個問題:退市倒計時前,中植系能否帶領中弘股份走出深淵,重新振作?  10月10日開盤,中弘股份直線拉漲停,股價重回1元,報1.02元/股。截至收盤,中弘股份報0.98元/股,上漲5.38%。雖然股價上漲,但這已經是中弘股份第十四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1元/股,距離退市只有一步之遙。
  • ​資本大鱷劉益謙
    」十幾年前,他就將這句話用在了股市中。早在2000年左右,由於國家還未實行股權分置改革,尚未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已然是一塊掘金之地。敏感的劉老闆率先嗅到了這個商機,於是專門成立了上海新理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現為新理益集團有限公司)。
  • 中植系拉響警報,解植錕重出江湖,曾不讓妻子毛阿敏公開談論身份
    2014年到2016年前後,以「PE+上市公司」的資本操作,「中植系」染指20多家上市公司,成為龐然大物。「中植系」擅長以二股東的身份整合資源,推動資產重組,進行「市值管理」,高位套現或質押,以此獲利。 近年來,金融大勢變化,「中植系」在A股屢屢踩雷。
  • 「中植系」又出手了!解直錕或將再拿下一家A股上市公司
    而此後,寶德股份將易主首拓融匯,「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將成為其實控人。「名品世家已經做到了中國酒類流通行業的前三,華致酒行作為行業內唯一的上市企業為我們對接主流資本市場作出了成功的嘗試,這意味著名品世家也有比較大的機會。」2019年12月底,名品世家董事長陳明輝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