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先發動農民起義的首領,為何往往都會失敗?劉邦吸取教訓

2020-12-13 讀史閒談

每當王朝末年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無法解決的問題,如世家大族對土地兼併太重,導致農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中央朝政入不敷出,軍費開支頗多,再加上天災人禍。於是農民為了存活下去,就不得已起兵造反,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一般來說,歷史上最先發動農民起義的首領,為何往往都會失敗?大家都知道,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以來,我國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在王朝末期的時候,農民食不裹腹,不得已才起兵造反。然而一旦起義成功之後,就很容易陷入到農民階級貪圖享樂的思想中,建立的仍然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後來又被推翻。如近代洪秀全發動的太平天國起義,雖然建立太平天國政權,但卻開始貪圖享樂,驕奢淫逸起來,和晚清政府其實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最終也以失敗告終。

第一個發動起義的首領,往往都會失敗,這其實和中國文化中,槍打出頭鳥的思想有關,當然也和起義軍首領個人的品行有關,有些起義軍首領只是為了趁亂搶佔地盤和人口,過起山大王的生活。但有些起義軍的首領卻是軍紀嚴明,並且立志還天下一個太平,自然每個人的命運和結局也就不同了。秦二世時期,天下大亂,在大澤鄉發動起義的陳勝吳廣,卻最終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最後的勝利者卻是劉邦。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陳勝和吳廣在有了點地盤後,就開始得意洋洋,過起了貪圖享樂的生活,不思進取,最終被叛徒殺害。

然而劉邦卻不一樣,他吸取了陳勝和吳廣的教訓,雖然自己出身也比較低,但為人卻十分仗義,而且特別會隱忍,當年他和項羽激戰的時候,韓信卻向他要齊王的稱號。一般人在這個時候恐怕都會去興師問罪,但他卻能夠忍常人不能忍,給了韓信一個真齊王的稱號,並且打敗了項羽,而且我們再來看看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文有蕭何和張良。特別是張良,更是不世之良才,武有千古名將韓信,最終打敗項羽,推翻秦朝其實也就是理所當然的。當年他攻入鹹陽之後,便約法三章,而且對民眾秋毫不犯,最終贏得了民心,建立了400多年的大漢王朝。假使他也和陳勝吳廣一樣,胸無大志,只知道燒殺搶掠,搶奪財富和權力,那麼他也就不可能得到天下。

筆者認為,無論是劉邦,還是後來的朱元璋,他們都不是第一個率軍起義的人,然而卻能夠成功避免掉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目光遠大,立志解救天下窮苦的老百姓,最終建立新的政權,其實也就是理所當然了。而且他們也都吸取了前面起義軍的教訓,不會為非作歹,贏得了民心,在這點上,洪秀全就做的不怎麼好了。

相關焦點

  •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都失敗了,原因都在這裡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從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到近代太平天國運動的農民起義,為什麼大多數都以失敗而告終,只有劉邦、劉秀、朱元璋等寥寥幾人獲得了成功。原因是什麼呢,來分析分析!原因一:農民起義沒有獲得當時社會的支持,往往都是燒殺搶掠。農民起義往往對待地主階級都是很殘忍的,對地主階級危害很大。在唐朝之前,中國古代都是地主階級佔有當時社會很大的權力,而地主階級在朝堂上會有很大的話語權。
  • 歷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為什麼以失敗而告終
    我國歷史上發生了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但是真正取得成功的就三次。第1次是秦朝末年劉邦, 第2次是西漢末年的劉秀,第3次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三次農民起義成功之後,建立了三個偉大的大一統王朝。劉邦所建立的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2個大一統王朝,也正是因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確立了人們心中的大一統的思想,從而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雖然有過無數次的分裂和混亂,但是有識之士所追求的依然是一統天下,而不是裂土建國。
  • 為什麼農民起義大多都失敗了?因為他們沒有打通任督二脈
    我們常常以為,農民起義的失敗,大多是因為農民起義首領太過樸實,缺乏鬥爭經驗,而鎮壓者太過狡猾。一、農民起義三部曲的確,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發生了數不勝數的農民起義,而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都失敗於此。於是,就進入到了第三步,第二代頭目如果能吸取第一代頭目的鬥爭經驗和教訓,get到那個關鍵點,那麼,接下來只需要重複刷勸課農桑、東徵西討、求賢若渴三個任務,基本就離成功不遠了。然而,這個關鍵點,並不是所有的二代頭目們都能夠get到的。
  • 宋朝為何沒有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幾乎每個封建王朝都會爆發農民起義,而且很多都是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很多王朝就是被這種全國性的農民起義推翻的。不過有意思的是,宋朝時期,我國境內農民起義數量非常頻繁、但起義的規模卻很小,席捲全國的農民起義更是幾乎沒有。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宋朝為何沒有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首先,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宋朝人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高的。
  •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三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都是怎麼發生的?
    中國古代歷史上每到王朝末期通常會因為土地兼併嚴重,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爆發農民起義,這些起義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大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起事前往往會人為的製造一些神秘事件以鼓動饑民造反。從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開始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為止,我們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人為製造的神秘事件。
  • 為什麼古代最先造反的是農民,最後當皇帝的,卻往往是當官的?
    我們知道,當一個王朝要滅亡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許多推動這些王朝滅亡的人,這些人,被當時還殘存的王朝稱為造反分子。而這些造反分子中有一類人基數最大,這類人,就是古代的農民。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造反,還有一個奇特現象:那就是最先造反的是農民,最後當皇帝的,往往是當官的。
  • 同是農民起義,為何弱小的朱元璋成功了,而強大的李自成失敗了?
    同樣是農民起義,1356年的朱元璋勢力遠遠不如1644年的李自成,李自成的敵人也不見得比朱元璋的敵對勢力強大多少,為何李自成迅速敗亡而朱元璋卻成功了? 一、李自成的失敗 因為一些原因,我們常常惋惜於李自成的失敗。也有很多人往往遺憾於吳三桂的叛變,還有清軍的措手不及。
  • 近代中國農民起義的點滴思考
    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部還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向全黨發出通知:「郭文指出李自成之敗在於進北京後忽略敵人,不講政策,脫離群眾,妄殺幹部,實為明末農民起義留給我們的一大教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代偉人毛澤東特別希望總結歷史上李自成和洪秀全兩次農民起義的教訓,也特別要求我們黨要吸取這兩次農民起義失敗的教訓。
  • 農民起義軍女首領,呂母第一個女首領,楊妙真武功高!
    農民起義軍女首領,呂母第一個女首領,楊妙真武功高!我國歷史上幾乎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伴隨著農民起義。在無數的農民起義中,只有兩個起義成功。一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義後,劉邦打敗了項羽,笑到最後建立了偉大的漢朝。另一個是元朝末期和明朝初期,爆發了許多大規模的起義。蒙古元朝戰敗後,朱元璋在混亂中獲勝,建立了偉大的明朝。
  •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會失敗?範增道出其中真相,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陳勝吳廣起義為何會失敗?範增道出其中真相,有理有據讓人信服秦朝末年,秦二世生性殘暴,倒行逆施,整日醉心於酒肉美色,導致天下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逐漸生出了反抗暴秦的想法。大澤鄉起義又稱為「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行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陳勝吳廣起義後不久,就因受到了秦軍的鎮壓而失敗。那為什麼這樣一次大規模的起義最後會以失敗告終呢?其實範增早起說明了其中的真相。
  • 中國歷史上不存在「農民起義」
    1949年後,中國通史中有關「農民起義」「農民革命」的內容佔了很大篇幅,觀點都基於毛澤東的闡釋。他說,「在漢族的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幾百次的農民暴動,反抗地主貴族的黑暗統治;而每次朝代的更換,都是由於農民暴動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 近代農民戰爭史上,利用宗教來發動農民起義的是哪起?
    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利用宗教來發動農民起義並不是洪秀全的發明。早在東漢末年張角就是利用太平道教來發動黃巾大起義的。宗教思想原本只是統治階級用來愚弄和麻醉勞動人民的工具,但宗教之所以也受到勞動人民的歡迎,只因為其中有一些原始平等思想和能夠幫助勞動人民解脫殘酷現實的美麗言辭,因此這一點往往會成為發動和組織農民起義的有力工具和思想武器。但宗教並非科學的理論,利用它發動起義或革命,只能使起義或革命取得暫時的成功,而不能把起義或革命引向勝利。
  • 從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個字,透析中國古代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因
    作為為數不多成功的起義政權,透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個戰略,我們可以看到歷代農民起義普遍失敗的內因所在——編輯失敗內因之:被忽視的大後方和未曾深耕的力量歷史上農民起義一旦爆發,往往一呼百應,規模十分龐大,短時間就席捲全國
  • 歷史上農民起義大多都失敗了,為何朱元璋能成功?機遇很關鍵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就是農耕國家,利用農耕維持著國家的持續和發展,因此農民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農民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導致了為什麼在各個朝代之間都會活躍著農民。而且觀察歷史的人都知道,每個朝代之間的更替和農民都有一定的關聯,就是因為很多更換朝代的原因是由於農民起義。
  • 總結過往失敗經驗,善於吸取教訓的4個星座,往往更容易成功
    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要經歷一些磨難,有時候會成功,有時候會失敗。而有一些人會往積極的方向走。他們善於將挫折轉化為有利的經驗,讓生活變得更好。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總結過往失敗經驗,善於吸取教訓的4個星座,往往更容易成功。
  • 東漢末年,張角發動農民起義,為何剛剛攻下幾個州就失敗了?
    東漢末年,皇帝姦淫無道,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環境下張角發動了農民起義,然而他們不敵官兵,後來只能以失敗告終。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政治腐敗,社會動蕩不安。當時的漢靈帝只知吃喝玩樂,荒淫無道,庫房裡的錢用完了,想了個方法,在西園開了個鋪子,讓有錢人來這兒買官職和爵位,沒有錢也可以賒欠,準他上任之後,加倍付款,這便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賣官鬻爵」。朝廷的腐敗,地主豪強的壓迫,再加上接二連三的天災,老百姓沒法生活下去了,他們起被迫來造反。
  • 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兩橫上長下短;「囯」字內為「王」字),後期曾先後改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 秦末農民起義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率先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在他們的推動下,起義烽火很快便燃遍了秦朝大地(見成語故事《》)。       另外兩支著名起義隊伍有:劉邦在沛縣起義和項梁(和侄兒項羽)在吳中(現江蘇的吳縣)的起義(見成語故事《》和《》)。後來這兩支隊伍成為推翻秦朝統治的主力軍。
  • 盤點歷史上起義失敗的五個人,第一個留下一句所有人都知道的話
    說起我國歷史上的起義,可以說非常多。畢竟在王朝末期,由於統治腐敗,民不聊生。百姓為了生計,肯定都會選擇起義。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起義都能取得成功。我們今天看一下,歷史上起義失敗的五個人,每一個都非常有名。
  • 古代農民起義不斷,但是,為何勝利的很少?
    前言: 相信很多人都會對中國古代王朝的王朝興替產生這樣的印象:那就是為什麼古代中國只存在農民起義,而沒聽說過其他階層的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