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岡倉天心優雅的《茶之書》裡讀到的是茶的寂靜

2021-01-14 茶美家

無問西東的岡倉天心

在日本明治時期的西洋化大潮中,岡倉天心對日本近代美術的發展可謂厥功至偉。他曾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美術部主任的岡倉,是一位力圖融合東西精神的日本思想家。

一百多年前,一個日本人將霸權和利權的全球爭奪戰比作驚濤駭浪中的雙龍爭珠。這兩條龍,象徵著對立中的「西洋」和「東洋」。

《茶之書》被認為是一本以茶道為主題、向國外介紹日本文化的著作。然而,書中還包含著更多的信息。在承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岡倉認為兩者是平等的,如果互相認同對方的價值觀和文化多樣性,學會相互尊重理解,那麼彼此就可以獲得和諧。他巧妙地運用「茶道」的知識,向世界詮釋「喝茶」這種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促進人們之間的心靈溝通。正因為如此,《茶之書》至今仍受到全球讀者的喜愛和高度評價。


臺灣版

1906年,在美國出版的The Book of Tea(《茶之書》)中,岡倉寫道,為了修復被雙龍之爭而撕裂的世界,只能寄期望於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女媧」或印度的神佛化身「阿瓦塔」。在這種看似已經放棄了尋找解決方案,充滿萬分絕望的敘述之後,岡倉又向讀者呼籲「算了,還是來喝口茶吧」。他說:「晴朗的午後,陽光照在竹林之上,泉水奏起歡快的音符,茶釜中傳來滾滾聲。夢中虛幻,讓我們漫無邊際地來空想一番美妙之事又如何?

岡倉天心的這番話,是在勸誘對方走出黑暗的海洋,步入光明,來共享一杯茶。「西洋」喝的「茶」是「紅茶」,其茶葉來自「東洋」。紅茶是「西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日常生活中,飲茶小憩是跨越國家和民族的大眾休閒活動。享受下午茶時,在主客的互動中,存在著和日本茶道儀式共通的禮節、款待和對話。岡倉認為,對「茶的崇敬」不分西東,因此,東西方的人性早已「在茶杯中相遇」。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寫道:「得道之人可以在象牙色瓷器的琥珀色液體中體驗到孔子甘美的寡默、老子的辛辣諷刺、釋迦牟尼本人的神聖之香氣」。

將儒教、道教、佛教融為一體的「茶」的神髓,在於不獨一派而包容各種思想的多樣性。


關於茶道

茶,始於藥,而後為飲。在8世紀的中國,茶就作為一樁雅事而進入一個詩意王國。而日本則在15世紀將其尊崇為一種美的宗教——茶道。

茶道,是在日常染汙之間,因由對美的傾慕而建立起來的心靈儀式。茶道教人純淨和諧,理解互愛的奧義,並從秩序中挖掘出浪漫的情懷。它是一種溫柔的嘗試,試圖在我們所知的生命無窮盡的不可能中,來成就那些微小的可能,因而本質上是對不完美的崇拜。

世上最大的愉悅是悄然做一件善事,然後讓它無意間被發現。而茶道便是這樣一種藝術,它隱藏美,又待人們發現;暗示美,又不敢讓你明察。它是一種高貴的秘密,一種平靜徹底的自嘲,它是幽默本身,是哲學的笑意。在此意義上,所有真正的幽默作家皆可稱為茶哲,如薩克雷,當然還有莎士比亞。頹廢時代(世界幾時不曾頹廢?)的詩作,在其對物慾世界的反對聲中,某種程度上卻打開了茶道之門。而現如今,茶道或許成為了我們對這不完美世界的一道謙卑凝視,讓東方和西方在相互慰藉中融合。

在生命的荒漠中,茶室是綠洲一片,疲憊焦渴的旅人在這裡聚首,共享藝術的甘泉。茶道是一出即興戲劇,佳茗、香花、書畫,編織了它劇情的經緯。

8世紀時,一個叫陸羽[插圖]的人出現了,於是我們有了茶的第一個傳道者。陸羽出生在儒釋道和諧共存、追尋統一的時代。那個時代,泛神論的符號象徵意義促使人們尋找萬象世界個體中共有的神性。詩人陸羽,在茶道中瞥見了統馭宇宙萬物的和諧與秩序。在著作《茶經》(茶之聖經)當中,他系統地闡述了茶道規範。從那時起,陸羽便被尊奉為中國茶商的守護神。

茶道的全部理想,實為禪宗從微小之處見偉大觀念的縮影。道家奠定了茶道美學理想的基礎,而禪宗,則將這一理想付諸了實踐。

古代聖賢的教誨從來不是體系嚴謹、井然有序的。他們的言語常自相矛盾,因為怕過於明確的論斷會引起對真理的誤解。開始時他們如愚人般講話,而在結束時卻把聽眾變成了智者。老子曾以他的老子式幽默說道:「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未有一抹色彩打破茶室的色調,未有一絲聲響損毀事物的節奏,未有一個姿勢擾亂整體的和諧,未有一句言語破壞周遭的統一,一切行動都簡單自然——這便是茶道儀式的目標。不可思議的是,這目標總能如願達成。簡簡單單的茶道背後,蘊藏著深刻的奧義。茶道便是道家的化身。




然而,道家對亞洲人生活所作的主要貢獻,還是在美學領域。中國的歷史學家們將道家看作是「處世之道」,因為它對應現世,對應自身。正是在我們自身上,神性與本能相遇,昨日從明日中分離。當下,是流轉的永恆;此刻,是相對的所在。相對追求調適,調適便是藝術。生命的藝術,就在於對周遭環境的不斷的重新調適。不同於儒家與佛教,道家是接受這個俗世的,它試圖從這個充滿悲哀與煩擾的世界中挖掘出美妙來。宋代曾有三聖品醋的寓言,形象地說明了儒、釋、道三種教義的不同導向。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站在一罈子醋面前,醋是生活的象徵。他們都用手指蘸醋之後放在嘴裡品嘗。實事求是的孔子發現醋是酸的,佛祖宣稱它是苦的,而老子則斷言它是甜的。


關於茶室

茶室的簡約與脫俗,使它成為一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身在其中,也只有身在其中,人們才能夠不受打擾地,投身於對美的崇拜裡。

第一個獨立的茶室由千宗易創建,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利休[插圖],他堪稱茶道大師中的大師。16世紀時,在豐臣秀吉[插圖]的資助下,他將茶道的基本儀式固定下來,並將其領入一個至臻至美的境界。在此之前,茶室的基本格局,已由15世紀的著名茶師武野紹歐[插圖]所確定。所有偉大的茶師都是禪的弟子,他們嘗試將禪的精神引入生活的實踐。於是茶室,以及茶室中所用的茶道器皿,皆反映了一定的禪宗教義。

我們在日本茶道中能體會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樸素、精緻、節制。在這些示現的背後讓你為之所動的,是一種深刻的寂靜。而中國現今的茶界,我們看到的多是浮於表面的功夫與耽於物慾的歡樂,茶道所帶來的影響心靈的力量已經消失殆盡。


我們追求精細的芽尖,追求昂貴的茶器,繁華豐盛與品味不凡的背後,多為空洞無物的炫富,物質生活乃至精神生活之富,而心靈之富呢?岡倉天心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批評過,我們仍不知悔改,在茶的道路上曲折繞行,淺嘗輒止,對茶華麗的外圍孜孜以求,對它珍貴的內在視而不見。而可笑的是,我們才是茶與茶道之源。

在岡倉天心優雅的文字和豐饒的想像背後,我們讀到的,是茶的寂靜。世界原本就寂靜,不甘寂寞的我們總是攪起華麗的波瀾。而我們又試圖在一盞又一盞清茶中,回歸到內心的自然,回歸到我們的本來。




相關焦點

  • 岡倉天心和他的《茶之書》
    他穿上天心遺留的和服,面對悠悠蒼穹,滔滔海浪,動筆寫了一首詩:你的聲音朋友啊在我胸中迴蕩側耳傾聽猶如叢林間那低沉的海響嚶嚶鳴矣,求其友聲。岡倉天心的聲音,都匯融在他的名著——《茶之書》裡面。 《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用英文寫就,1906年在美國出版,即獲得世界性的聲譽,併入選美國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暢銷百年不衰。本書在英文原版基礎上翻譯,結合日本古典美學,力圖還原岡倉天心構造的茶道世界,為讀者呈現至真至美的審美體驗。岡倉天心1863年出生於橫濱。
  • 茶 岡倉天心的茶心
    十六世紀後,除了東方的漢學,他們又把目光投向西方,提出「和魂洋才」的主張。明治維新前後,對日本近代文明有過重要貢獻的福澤諭吉寫出《脫亞論》,認為日本應該「脫亞入歐」。而此時,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美術家岡倉天心,則提倡「現在正是東方的精神觀念深入西方的時候」,強調亞洲價值觀對世界進步做出貢獻。他首創的「亞洲一體說」,使他作為國粹派理想主義者聞名於世界。
  • 甘霞做客精讀堂解讀岡倉天心《茶之書》—— 中國茶文化 「走出去...
    以影響力論,明治維新代表人物岡倉天心著的《茶之書》僅次於《茶經》,甘霞多次捧讀該書,「學習《茶之書》,不僅是研究日本茶道的必備之書,也是現階段中國茶文化『走出去』的啟示之書。在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中,我們也應當守護我們的『中華之心』。」甘霞說。 嘉賓名片 甘霞,持續從事茶文化行業16年。
  • 岡倉天心其人
    岡倉天心,我們茶界知道的是他的《茶之書》,確實影響很大,但是,他在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歷史上,他首先是作為一個美術教育家,是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的創始人。中國很多的近代文化人,尤其跟繪畫有關的都在東京美術學校留學過,裡面出了很多比如像李叔同這樣的大師。他後來離開這個學校以後辦了日本美術院,他們所做的策展活動,在世界藝術展覽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活動。
  • 岡倉天心 茶之書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時期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早在1711年,英國《旁觀者》報就描述道:「在此,我向所有治理有方的家庭鄭重推薦,每天早晨留一小時享用一頓有茶與麵包黃油的豐盛早餐,並熱心地建議您請準時訂閱本刊,以便在飲茶時配讀。」
  • 《茶之書》 茶的東方美學(上)
    《茶之書》 茶的東方美學(上) 岡倉天心試圖以優美的文字,來消除歐美人對日本文化的誤解,從某種意義上講,今天,韓國的鳥叔用一曲《江南style》徵服了世界,一百年前,岡倉天心就是用《茶之書》來虜獲了西方人的心,甚至成為美國學生必讀的教科書。
  • 《茶之書》 茶的東方美學(下)
  • 讀書筆記 | 《茶之書》
    少有人知道岡倉天心,也少有人讀過他的《茶之書》。《茶之書》顧名思義跟茶有關,但岡倉天心在書中並未歷數日本茶道的發展史,也不拘泥於點茶技藝的詳細說明,而是著眼於茶道所孕育的精神和所包含的美的世界娓娓而談。
  • 精讀堂|甘霞:《茶之書》是中國茶文化「如何走出去」的啟示之書
    活動邀請到持續從事茶文化行業16年的高級經濟師甘霞,解讀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美術家岡倉天心的《茶之書》。甘霞「我第一次接觸茶,是我爸爸那斑駁的搪瓷大茶缸,抿一小口,滿嘴苦澀。後來,隨著我對這個行業不斷學習和了解,才慢慢了解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講座開始,甘霞首先分享了自己與茶文化的淵源。
  • 岡倉天心 隱而未顯的美,正在你的背後被時光一寸寸地虛化
    ,著有《茶之書》、《日本美術史》、《日本的覺醒》等著作。天心善交際,結識了波士頓社交女王加德納夫人,促成了天心名作《茶之書》的誕生。天心極有眼力,比如趁辛亥革命大批王公貴族變賣家產之際,前往北京收購。他獲利甚豐,因此得以在五浦和新瀉赤倉購置土地,建造別墅。五浦位於太平洋海岸,海洋邊的懸崖峭壁高聳,海鷗翔集。
  • 《茶之書》為什麼這麼火?中國為什麼沒有日式茶道?真相竟然是…
    我估計日本作家岡倉天心寫的《茶之書》,在茶書裡頭,其傳播率僅次於陸羽的《茶經》。 剛好我給新版本的《茶之書》寫了序,我的朋友蕭秋水買了一本《茶之書》,她告訴我」非常好看,《茶之書》根本不是講茶的」。《茶之書》是講東方式的審美,從我們的儒釋道,講到了空間、人、講到了茶。  有一個著名的茶梗要講講。很多人拿著《茶之書》的的日文版說,不懂日文就不要研究《茶之書》了,這就鬧笑話了,其實岡倉天心寫這本書不是用日文寫的,而是用英文。
  • 《茶之書》序一《一碗人情,百年茶典》
    1906年,岡倉天心以英文寫出《茶之書》,向西方介紹東方的茶道文化,這本小書僅只百來頁,輕巧纖薄不盈一握,分量卻如泰山盤石,歷久彌堅。一百多年來,《茶之書》不斷新刊重印,流傳世界,除了各種英文版,還有德文法文、瑞典文等版本,而由英文譯回的日文版,更有多種譯本,可見其經典地位。至於中文版,就我所知,近二十年來,《茶之書》至少有四種不同的繁簡體譯本,加上這本新譯的版本,意義尤其特殊。
  • 周作人,到底如何評價《茶之書》
    方紀生君譯岡倉氏所著《茶之書》為漢文,屬寫小序。餘曾讀《茶之書》英文原本,嗣又得見村岡氏日本文譯本,心頗歡喜,喤引之役亦所甚願,但是如何寫法呢。關於人與書之解釋,雖然是十分的想用心力,一定是掛一漏萬,不能討好,唯有藏拙乃是上策,所以就擱下來了。
  • 《茶之書》:你不知道日本文化密碼,都在京都建仁寺的這一盞茶裡
    論及日本茶道,剛倉天心的《茶之書》便是一部繞不過去的經典。從古到今,專門討論茶事的書籍少之又少。中國唐代陸羽的《茶經》,是茶文化的開山巨著,而剛倉天心的這本《茶之書》則緊隨其後。更重要的是,《茶之書》並沒有歷數日本茶道的發展史,也不全然拘泥於點茶等各種技藝的詳細說明,而是著眼於茶道所孕育的核心精神和美學境界。在剛倉天心的文字裡,處處流淌著日本文化的極致之美,也字字飽含了作者對日本文化、東方文化的欣賞和喜愛。
  • 日本名師 岡倉天心免費講座+1.5TB日本繪畫精美圖冊網盤合集大禮包來啦!
    我們的第一次講座是面向全國的東方文化愛好者的免費公益講座,我們有幸邀請到橫濱國立大學的著名繪畫藝術家赤木範陸老師。赤木老師在多年的繪畫研究中,逐漸找到了運用西方材料表現東方人文思想意境的新天地。他的藝術追尋生涯與日本一位近代藝術的開拓者先驅者的思想不謀而合。他就是研究跨越藝術,哲學,文化乃至茶道等多個領域的 岡倉天心。
  • 茶之書解讀|日本是如何擺脫中國茶文化影響
    隨著眼界的開拓,時間、年齡的增長,文化知識的豐富,對「道」、對「茶」、對「文化」的認知有了更多維度的思考和感悟。文化自信不等於傲慢自大,坐井觀天。關於《茶之書》其中,岡倉天心的《The Book of Tea》(翻譯:茶書;茶之書),讓我對日本審美,東方精神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思考。
  • 岡倉天心:《理想之書》
    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史上相當重要的人物。        本書開篇就說:「亞洲是一體」。
  • 茶的宗教和美的哲學
    ——谷意 前幾日讀完了岡倉天心的《茶之書》。起初以為這是一部介紹茶道和飲茶知識的書,讀完之後才發現,在這部書中並沒有如《茶經》一般具體的介紹茶和茶道,類似於科普說明一類的小冊子。相反,岡倉天心這這部書中所闡述的是由茶和茶道所反映出的日本古典宗教和美學。
  • 品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領略茶道的魅力《茶之書》
    午後陽光和煦,坐在窗邊,沏上一杯茶,再捧上一本書。頓時覺得心怡神曠,通體輕盈。讀一本好書、品一杯好茶,美好的午後時光也不過如此!《茶之書》的作者是岡倉天心,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岡倉天心1863年出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家,從小學習英語和漢學,受到他老師Fenollosa的啟發,致力於保護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
  • 周末書單推薦:四本值得一讀的日本茶書
    在我看來,一杯單叢,一本茶書,靜靜地看上一下午,趁閒暇時間給自己充充電也許不錯。今天編輯就按自己的日常閱讀體會,給茶友們推薦四本日本著名茶書,有興趣的可以加進自己的書單,有空的時候看一下。猶記得編輯在四年前看岡倉天心《茶之書》時的那種美感,現在都回味無窮。難怪有人說岡倉天心是向西方世界譜寫了一曲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