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2年9月中旬,岡倉天心第二次到了印度。泰戈爾親自去港口迎接他,他就住在泰戈爾家裡,結識了泰戈爾遠房侄子的遺孀普裡揚巴達·黛微·班拉吉。她比天心小九歲,是個美貌的詩人。天心在此居留遊覽一個月後,於10月12日,從孟買出發去歐洲。
在輪船上,他迫不及待地給她寫了第一封信:「親愛的夫人:我以極大的興趣讀了你的詩——它們如此有魅力,與我有強烈共鳴。我很遺憾不能讀到孟加拉語原文,它們一定更美妙。可能我某天會學習這種語言。你的善意成為我和印度的另一條紐帶。我希望你能給我寄些照片。」僅僅過了三天,天心開始寫第二封信,開始直呼其名:「親愛的黛微:我正在遠離你的海岸,一種奇怪的傷感佔據了我的心,我渴望回到你所愛的孟加拉。」他在信中為了展露他的才華,寫了一首名為《玉樹》的漢詩,再翻譯成英文給她品讀。一場跨越大洋之愛拉開序幕。
2
岡倉天心為日本明治時代著名思想家、美術家和批評家,著有《茶之書》、《日本美術史》、《日本的覺醒》等著作。被譽為罕見偉傑,一生跌宕多姿,性情奔放,以奇言瑋行著稱。
天心1863年2月14日生於東京,父親原為福井縣武士。明治維新後其父覺察時代變化,讓天心七歲起就開始學英語和漢學,十九歲即畢業於如今的東京大學。當時美國美術家費諾羅薩到東大講學,天心為其翻譯,自此踏入美術研究領域,立下向西方介紹東洋之豪志。畢業後到文部省就職,上司九鬼隆一對他頗為賞識,令其和自己一道在奈良等地調查古代美術,到歐美做美術考察。1888年,25歲的天心受時任日本駐華盛頓公使九鬼隆一之委託,護送其懷孕妻子,藝伎出身的星崎初子(又名波津子)回國。這個孕中的胎兒就是日後以「粹」之美學知名的哲學家九鬼周造。自美國到日本的漫長海程近三個月,兩人埋下戀情種子,導致九鬼隆一夫妻日後別居。1890年,年僅29歲的天心任東京美術學校校長。1893年,天心第一次到中國考察,歷時半年。1898年,他與星崎初子的戀情暴露,天心妻子基子憤然與其別居,而九鬼隆一與妻子離婚,後初子發狂被送入精神病院。天心被彈劾,被迫辭任。然天才人物魅力昭然,學校大批教授與其聯袂辭職,在美國富商比格羅的贊助下,另建日本美術院。之後,又在茨城縣五浦創立日本美術院,號稱東方巴比松畫派,其代表人物橫山大觀、菱田春草、下村觀山均為日本美術史上顯赫的人物。
3
天心於1904年率弟子訪美,開設日本畫展,大獲成功。後波士頓美術館聘其為東洋美術採購,自此多次往返於美國與日本,1910年後正式擔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部主任,交替在美國和日本工作。天心善交際,結識了波士頓社交女王加德納夫人,促成了天心名作《茶之書》的誕生。天心極有眼力,比如趁辛亥革命大批王公貴族變賣家產之際,前往北京收購。他獲利甚豐,因此得以在五浦和新瀉赤倉購置土地,建造別墅。
五浦位於太平洋海岸,海洋邊的懸崖峭壁高聳,海鷗翔集。天心好其奇景,在此築居,並特意於離海邊最近一處陡壁建了可觀海垂釣之六角堂,形制為天心設計,仿杜甫草堂之造型,屋頂為佛教寺廟之圓頂,又名觀瀾亭,語出《孟子》:「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天心服膺道教,常著中國傳統道服,自號五浦釣徒,又造了一艘機動漁船,名龍王號。不在美國工作的時間,就在五浦過釣魚讀書的隱逸生活。
4
天心1902年第一次到印度考察,那正好是日本美術院陷入困境之時。在印度,他結識了印度思想家威埃卡南達、英國女性妮維達特,也結識了詩人泰戈爾,產生了亞洲一體的思想意識。他在印度寫了《東洋之理想》,由妮維達特贊助在倫敦出版,自此開始了他英文著述的生涯。1912年天心再度到印度時,已是著作享譽歐美,見多識廣,身心極具魅力的國際知識人了。
情書裡的天心多情溫柔,小心翼翼:「你厭倦了我的信嗎?坦率地告訴我。」他對黛微無限愛慕,對她的稱呼忽為「寶石聲音一般的人」,忽為「水中月」,忽為「蓮花寶石」。他在信中對她袒露心聲,自己一生的悲哀和失敗,向她渴求溫情和愛。臨終前五個月時在五浦給黛微的信中寫道:「我終日坐在海濱,看著海邊波浪翻湧,想像你某日自海中薄霧升起。你會來嗎?……徒然,徒然的夢想,然而是甜蜜的。」有了黛微的愛情,也帶著對波津子悽絕的回憶,天心寫下了自己的天鵝之歌:三幕英文歌劇《白狐》,這是根據日本的信太森林的白狐傳說,白狐為了報答安倍保名的救命之恩,化身為女子與其相戀,生了男孩的五年後,消失在森林裡的故事。天心喜歡改寫日本傳說,向西方人介紹,他也曾寫過日本「源平戰爭」中的敦盛的故事,獻給波士頓的庇護者加德納夫人。天心這次開始寫歌劇,並借用了黛微詩歌中的某些句子,放入劇本。後門下弟子畫家下村觀山作《白狐》屏風畫,畫作目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
5
天心對黛微可謂晝思夜想。臨終前四個月,寫了一首漢詩,同樣翻譯為英文寄給她:「相逢如夢思悄然,手撫孤松思悄然。巖上側身夜蕭颯,流星一點入南天。」英文詩中他譯為:這顆星為什麼不是我呢?天才的天心在去世前一個月有死亡預感,給黛微寫下了臨終遺言:「當我死時,勿敲鐘,勿展旗,將我靜埋於孤寂海邊之松葉下,將她的詩置於我胸上。讓海鷗來唱輓歌。若要立碑,請植一些水仙,一株梅。也許,一個白霧的夜晚,我能聽到她踏著甜美的月光而來的腳步聲。」
天心逝於1913年9月2日。去世前兩周,他在病床上給黛微寫了最後一封信,談到他的人生漸入安寧和幸福,然而日漸體弱。天心的死訊是由岡倉弟弟,英文學者由三郎電報告知黛微的,黛微聞訊擬往五浦完成天心遺願,在其墓前植下水仙和梅花,但未能成行。
天心遺骨分葬東京和五浦。五浦墓地如其所願,在海邊的蒼松之下,有鷗鳴相伴。兒子岡倉一雄在《父岡倉天心》的結尾寫:母親基子將父親的納骨壺放入墓內,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個疊好的紙包一同葬入———那是波津子的一張小照。波津子1900年與九鬼隆一離婚,1906年因精神疾患被送入東京巢鴨精神病院,後在醫院度過殘生,1931年去世。之後,九鬼周造將母親的骨灰葬在天心在東京染井墓所五十米遠的地方。
6
九鬼周造在回憶錄中說,「想到他就是那個讓我母親陷入悲慘命運的人,對他還是有相當複雜的感情。」他成年後與在東京大學講授美術史的岡倉巧遇時,連招呼也沒打就過去了。但日後,「我聽說過,岡倉氏是非凡的人,他東洋美術史的講義極其優美。可是我對他還是有複雜的私人感情,連一次也沒有去聽過,現在回想起來非常遺憾。我求學歐洲的時候,看了他寫的《茶之書》和《東洋的理想》的原文,非常感動,於是常常把他的書贈送給別人。以後我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也去世了。現在我對岡倉的感情只有純然的尊敬,所有的回憶都是美好的,明亮的地方是美好的,陰影的地方也是美好的。誰都沒有過錯,全都像詩歌一樣美。」
天心給黛微的十九封英文信,1955年才公開發表。此時,天心去世四十二年,黛微亦去世二十年。天心在五浦的舊居和墓前均植有水仙和梅。
如今,天心幻想沉思情人升起于波濤之中的六角堂在今年3月的海嘯中蕩然無存。然造物易為時間所朽,五浦的峭壁蒼松、大洋的波濤裡卻會永遠迴蕩這段不朽傳奇。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是對日本近代文明有過重要貢獻的福澤諭吉認為日本應該「脫亞入歐」,而岡倉天心則提倡「現在正是東方的精神觀念深入西方的時候」,強調亞洲價值觀對世界進步作出貢獻。
岡倉天心在20世紀初旅英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相繼用英文寫下《東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覺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書》(The Book of Tea,1906),並稱為岡倉天心的「英文三部曲」,前一部刊行於倫敦,後兩部刊行於紐約。
三部作品中,《茶之書》的影響最大,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多種譯本,併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該書在為岡倉天心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也向西方世界譜寫了一曲意味深遠的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
「茶道」已然成為日本傳統美學之精髓。天心文筆清雅雋永,蘊藏文人氣息,帶領讀者一窺日本古典美學的世界。
403國際藝術中心·漫行書店
微信號:mxsd403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寶通寺路33號
聯繫電話:027-87204299
QQ:595148259
猛戳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