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倉天心 隱而未顯的美,正在你的背後被時光一寸寸地虛化

2021-01-14 漫行書店



1


1912年9月中旬,岡倉天心第二次到了印度。泰戈爾親自去港口迎接他,他就住在泰戈爾家裡,結識了泰戈爾遠房侄子的遺孀普裡揚巴達·黛微·班拉吉。她比天心小九歲,是個美貌的詩人。天心在此居留遊覽一個月後,於10月12日,從孟買出發去歐洲。


在輪船上,他迫不及待地給她寫了第一封信:「親愛的夫人:我以極大的興趣讀了你的詩——它們如此有魅力,與我有強烈共鳴。我很遺憾不能讀到孟加拉語原文,它們一定更美妙。可能我某天會學習這種語言。你的善意成為我和印度的另一條紐帶。我希望你能給我寄些照片。」僅僅過了三天,天心開始寫第二封信,開始直呼其名:「親愛的黛微:我正在遠離你的海岸,一種奇怪的傷感佔據了我的心,我渴望回到你所愛的孟加拉。」他在信中為了展露他的才華,寫了一首名為《玉樹》的漢詩,再翻譯成英文給她品讀。一場跨越大洋之愛拉開序幕。




2


岡倉天心為日本明治時代著名思想家、美術家和批評家,著有《茶之書》、《日本美術史》、《日本的覺醒》等著作。被譽為罕見偉傑,一生跌宕多姿,性情奔放,以奇言瑋行著稱。


天心1863年2月14日生於東京,父親原為福井縣武士。明治維新後其父覺察時代變化,讓天心七歲起就開始學英語和漢學,十九歲即畢業於如今的東京大學。當時美國美術家費諾羅薩到東大講學,天心為其翻譯,自此踏入美術研究領域,立下向西方介紹東洋之豪志。畢業後到文部省就職,上司九鬼隆一對他頗為賞識,令其和自己一道在奈良等地調查古代美術,到歐美做美術考察。1888年,25歲的天心受時任日本駐華盛頓公使九鬼隆一之委託,護送其懷孕妻子,藝伎出身的星崎初子(又名波津子)回國。這個孕中的胎兒就是日後以「粹」之美學知名的哲學家九鬼周造。自美國到日本的漫長海程近三個月,兩人埋下戀情種子,導致九鬼隆一夫妻日後別居。1890年,年僅29歲的天心任東京美術學校校長。1893年,天心第一次到中國考察,歷時半年。1898年,他與星崎初子的戀情暴露,天心妻子基子憤然與其別居,而九鬼隆一與妻子離婚,後初子發狂被送入精神病院。天心被彈劾,被迫辭任。然天才人物魅力昭然,學校大批教授與其聯袂辭職,在美國富商比格羅的贊助下,另建日本美術院。之後,又在茨城縣五浦創立日本美術院,號稱東方巴比松畫派,其代表人物橫山大觀、菱田春草、下村觀山均為日本美術史上顯赫的人物。




3


天心於1904年率弟子訪美,開設日本畫展,大獲成功。後波士頓美術館聘其為東洋美術採購,自此多次往返於美國與日本,1910年後正式擔任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日本部主任,交替在美國和日本工作。天心善交際,結識了波士頓社交女王加德納夫人,促成了天心名作《茶之書》的誕生。天心極有眼力,比如趁辛亥革命大批王公貴族變賣家產之際,前往北京收購。他獲利甚豐,因此得以在五浦和新瀉赤倉購置土地,建造別墅。


五浦位於太平洋海岸,海洋邊的懸崖峭壁高聳,海鷗翔集。天心好其奇景,在此築居,並特意於離海邊最近一處陡壁建了可觀海垂釣之六角堂,形制為天心設計,仿杜甫草堂之造型,屋頂為佛教寺廟之圓頂,又名觀瀾亭,語出《孟子》:「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天心服膺道教,常著中國傳統道服,自號五浦釣徒,又造了一艘機動漁船,名龍王號。不在美國工作的時間,就在五浦過釣魚讀書的隱逸生活。


4


天心1902年第一次到印度考察,那正好是日本美術院陷入困境之時。在印度,他結識了印度思想家威埃卡南達、英國女性妮維達特,也結識了詩人泰戈爾,產生了亞洲一體的思想意識。他在印度寫了《東洋之理想》,由妮維達特贊助在倫敦出版,自此開始了他英文著述的生涯。1912年天心再度到印度時,已是著作享譽歐美,見多識廣,身心極具魅力的國際知識人了。


情書裡的天心多情溫柔,小心翼翼:「你厭倦了我的信嗎?坦率地告訴我。」他對黛微無限愛慕,對她的稱呼忽為「寶石聲音一般的人」,忽為「水中月」,忽為「蓮花寶石」。他在信中對她袒露心聲,自己一生的悲哀和失敗,向她渴求溫情和愛。臨終前五個月時在五浦給黛微的信中寫道:「我終日坐在海濱,看著海邊波浪翻湧,想像你某日自海中薄霧升起。你會來嗎?……徒然,徒然的夢想,然而是甜蜜的。」有了黛微的愛情,也帶著對波津子悽絕的回憶,天心寫下了自己的天鵝之歌:三幕英文歌劇《白狐》,這是根據日本的信太森林的白狐傳說,白狐為了報答安倍保名的救命之恩,化身為女子與其相戀,生了男孩的五年後,消失在森林裡的故事。天心喜歡改寫日本傳說,向西方人介紹,他也曾寫過日本「源平戰爭」中的敦盛的故事,獻給波士頓的庇護者加德納夫人。天心這次開始寫歌劇,並借用了黛微詩歌中的某些句子,放入劇本。後門下弟子畫家下村觀山作《白狐》屏風畫,畫作目前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




5


天心對黛微可謂晝思夜想。臨終前四個月,寫了一首漢詩,同樣翻譯為英文寄給她:「相逢如夢思悄然,手撫孤松思悄然。巖上側身夜蕭颯,流星一點入南天。」英文詩中他譯為:這顆星為什麼不是我呢?天才的天心在去世前一個月有死亡預感,給黛微寫下了臨終遺言:「當我死時,勿敲鐘,勿展旗,將我靜埋於孤寂海邊之松葉下,將她的詩置於我胸上。讓海鷗來唱輓歌。若要立碑,請植一些水仙,一株梅。也許,一個白霧的夜晚,我能聽到她踏著甜美的月光而來的腳步聲。」


天心逝於1913年9月2日。去世前兩周,他在病床上給黛微寫了最後一封信,談到他的人生漸入安寧和幸福,然而日漸體弱。天心的死訊是由岡倉弟弟,英文學者由三郎電報告知黛微的,黛微聞訊擬往五浦完成天心遺願,在其墓前植下水仙和梅花,但未能成行。


天心遺骨分葬東京和五浦。五浦墓地如其所願,在海邊的蒼松之下,有鷗鳴相伴。兒子岡倉一雄在《父岡倉天心》的結尾寫:母親基子將父親的納骨壺放入墓內,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個疊好的紙包一同葬入———那是波津子的一張小照。波津子1900年與九鬼隆一離婚,1906年因精神疾患被送入東京巢鴨精神病院,後在醫院度過殘生,1931年去世。之後,九鬼周造將母親的骨灰葬在天心在東京染井墓所五十米遠的地方。


6


九鬼周造在回憶錄中說,「想到他就是那個讓我母親陷入悲慘命運的人,對他還是有相當複雜的感情。」他成年後與在東京大學講授美術史的岡倉巧遇時,連招呼也沒打就過去了。但日後,「我聽說過,岡倉氏是非凡的人,他東洋美術史的講義極其優美。可是我對他還是有複雜的私人感情,連一次也沒有去聽過,現在回想起來非常遺憾。我求學歐洲的時候,看了他寫的《茶之書》和《東洋的理想》的原文,非常感動,於是常常把他的書贈送給別人。以後我的父親去世了,母親也去世了。現在我對岡倉的感情只有純然的尊敬,所有的回憶都是美好的,明亮的地方是美好的,陰影的地方也是美好的。誰都沒有過錯,全都像詩歌一樣美。」


天心給黛微的十九封英文信,1955年才公開發表。此時,天心去世四十二年,黛微亦去世二十年。天心在五浦的舊居和墓前均植有水仙和梅。


如今,天心幻想沉思情人升起于波濤之中的六角堂在今年3月的海嘯中蕩然無存。然造物易為時間所朽,五浦的峭壁蒼松、大洋的波濤裡卻會永遠迴蕩這段不朽傳奇。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是對日本近代文明有過重要貢獻的福澤諭吉認為日本應該「脫亞入歐」,而岡倉天心則提倡「現在正是東方的精神觀念深入西方的時候」,強調亞洲價值觀對世界進步作出貢獻。






岡倉天心在20世紀初旅英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相繼用英文寫下《東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覺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書》(The Book of Tea,1906),並稱為岡倉天心的「英文三部曲」,前一部刊行於倫敦,後兩部刊行於紐約。


三部作品中,《茶之書》的影響最大,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多種譯本,併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該書在為岡倉天心贏得世界性聲譽的同時,也向西方世界譜寫了一曲意味深遠的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


「茶道」已然成為日本傳統美學之精髓。天心文筆清雅雋永,蘊藏文人氣息,帶領讀者一窺日本古典美學的世界。




403國際藝術中心·漫行書店

微信號:mxsd403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寶通寺路33號
聯繫電話:027-87204299
QQ:595148259


猛戳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岡倉天心其人
    岡倉天心特別受影響,當時有一個美國學者費諾羅薩到日本當教授,當時岡倉天心是京都帝國大學第一屆學生,他生長的橫濱是日本最早開放的港口城市,他的父親是一個下級武士,為他的藩主在橫濱做絲綢生意,所以岡倉天心從小既受了漢學的教育,又受了英文的教育。       他英文特別好,他在東京大學給費諾羅薩這個美國學者做翻譯,陪他到各地調查日本的傳統文化。
  • 岡倉天心和他的《茶之書》
    他穿上天心遺留的和服,面對悠悠蒼穹,滔滔海浪,動筆寫了一首詩:你的聲音朋友啊在我胸中迴蕩側耳傾聽猶如叢林間那低沉的海響嚶嚶鳴矣,求其友聲。岡倉天心的聲音,都匯融在他的名著——《茶之書》裡面。 《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用英文寫就,1906年在美國出版,即獲得世界性的聲譽,併入選美國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暢銷百年不衰。本書在英文原版基礎上翻譯,結合日本古典美學,力圖還原岡倉天心構造的茶道世界,為讀者呈現至真至美的審美體驗。岡倉天心1863年出生於橫濱。
  • 茶 岡倉天心的茶心
  • 孫歌:福澤諭吉與岡倉天心的亞洲論述
    一個是以福澤諭吉為代表的所謂「脫亞入歐」論,另一個是以岡倉天心為代表的「亞洲一體論」。前者主張擺脫亞洲的「惡友」以迅速進入歐美列強的行列,後者則認為亞洲為世界提供了歐洲文明所無法提供的「愛」和「美」的文明,在這一意義上,它具有歐洲文明無法企及的價值。
  • 在岡倉天心優雅的《茶之書》裡讀到的是茶的寂靜
    無問西東的岡倉天心在日本明治時期的西洋化大潮中,岡倉天心對日本近代美術的發展可謂厥功至偉
  • 李公明︱一周書記:岡倉天心的……「亞洲覺醒」
    費諾羅薩曾經在東京帝國大學講學,對於佛教和日本美術都很痴迷,那時岡倉天心是他的學生。1890年波士頓美術館成立日本部(後來改名為東方部),費諾羅薩擔任主任,在他主持下購買了五幅南宋名畫《五百羅漢圖》。在此之前, 他曾經將在日本購藏的古畫賣給波士頓慈善家韋爾德;1911年韋爾德去世後,這批收藏全部捐給了波士頓美術館。1895年費諾羅薩離開了波士頓美術館,1904年他推薦岡倉天心擔任中國美術部顧問。
  • 甘霞做客精讀堂解讀岡倉天心《茶之書》—— 中國茶文化 「走出去...
    展現岡倉天心的文化宣言 講座上,甘霞首先對岡倉天心這 「一人」 及其《茶之書》這「一書」介紹。「《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的文化宣言,他用日本茶道傳遞出來的審美,就是向當時逐漸西化的世界宣傳,想向全世界展示東方人的傳統文化。」甘霞說。 這其實意味著岡倉天心在中西之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岡倉天心的選擇與路徑,與因英文寫作而成為亞洲首個諾爾貝文學家獲得者的泰戈爾有相通之處。
  • 岡倉天心的中國之行與中國認識
    日本著名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和思想家岡倉天心(1863—1913),1890年任教於東京美術學校,教授「日本美術史」與「泰西美術史」
  • 岡倉天心:《理想之書》
    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史上相當重要的人物。        本書開篇就說:「亞洲是一體」。
  • 日本名師 岡倉天心免費講座+1.5TB日本繪畫精美圖冊網盤合集大禮包來啦!
    但是岡倉天心為藝術乃至亞洲藝術所做出的貢獻遠不止是一本茶之書,下面讓小編一起和大家細數一下岡倉天心的幾大功績。    他被譽為:「明治奇才」 日本美術先驅、美術活動家、教育家、文藝理論家。1863年生於神奈川縣橫濱的一個藩士家庭,幼名角三,後更名覺三,中年號天心。
  • 岡倉天心眼中的道與禪
    文章節選: 岡倉天心(日)著/ 江川瀾 譯 /《茶之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 岡倉天心 茶之書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時期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而十五世紀,日本將其尊崇為一種美的宗教—茶道。茶道,是在日常染汙之間,因由對美的傾慕而建立起來的心靈儀式。茶道教人純淨和諧,理解互愛的奧義,並從社會秩序中開發出浪漫情懷。它是一種溫柔的嘗試,試圖在我們所知的生命無窮盡的不可能中,來成就那些微小的可能,因而本質上是對不完美的崇拜。
  • 宋元古畫的寶庫——波士頓美術館背後的「黑手」
    岡倉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美術教育家,思想家。岡倉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是對日本近代文明有過重要貢獻的福澤諭吉認為日本應該「脫亞入歐」,而岡倉天心則提倡「現在正是東方的精神觀念深入西方的時候
  • 顯與隱!有形與無形!
    顯代表有形,是假有;隱代表無形,是假無。 世界的有無虛實是客觀的,為意識所反映才是人的世界。與宇宙意志相比,人是渺小的,人所感知的空間與宇宙相比只是蜉蝣之於天地、一粟之於滄海,世界萬象而人不能盡察,宇宙全息而人不能全識,因此有了顯與隱。
  • 岡田健史客串《Doctor X》主演米倉涼子讚不絕口
    人氣男星岡田健史客串米倉涼子主演的人氣日劇《Doctor-X~外科醫·大門未知子~》第六季第四集,首次合作的米倉涼子對他讚不絕口。岡田健史在劇中飾演田徑短跑冠軍四日市清昭,創下百米短跑記錄,參加強化訓練時他突然右腿疼緊急回到日本,秘密進入東帝大學醫院治療,查明是膝蓋滑膜問題。
  • 小隱於野,小隱於尙山
    這裡的尙山小隱,也許會讓您遇上嚮往的生活。尙山小隱是什麼?尙山小隱是一處集精品民宿、自然風光、生態美食、體驗活動於一體的鄉村體驗綜合體。目前,精品民宿地球倉、雲水閣已經營業,戲墨齋、星空木屋等旅居特色民宿正在緊張建設中。
  • 被譽為宋元古畫寶庫的波士頓美術館,其背後的「黑手」 究竟為何?
    在日本停留期間,他頻繁地前往京都、奈良,並與著名的古董商山中商會保持著密切的交往,以個人之力收集了質量驚人的日本美術品;同時與他的學生岡倉天心一同對寺廟神社進行了文物調查,開啟了日本「文化財保護法」的前身「古寺社保存法」的制定。另外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的創辦、明治時代日本的美術研究、教育、傳統美術的振興、文化財保護制度的建立……都與費諾羅薩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