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不走丟,努力堅持日更優質好文,一個希望用文字打動你的女孩
我覺得三十歲左右,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要在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處亂跑之後要做一次減法的重要時間,否則就晚了,為什麼要做減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該去做八條線拴著你,你能跑多遠,他可能會互相牽制。——白巖松
成年後才明白的事,原來加減乘除才是對人生完整的定義。
偶爾有過滑滑梯一路順暢的感覺,有時又會試著學會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不適合與無關的都漸漸懂得放下。
這不是成熟的表現,卻是成長的進行,對減法有誤解的你,也要早點明白其實它才是關鍵時刻最理智的選擇!
拿得起就要放得下,學會明智的取捨
經常聽過「情場得意,球場失意」想類似的話,當你全身心投入一方面時,另一方面必定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孩都會喜歡邊看電視劇邊吃飯,然後電視劇演完了,可是飯還是滿滿一碗,情節的難以預料與跌宕起伏,比過多少美味佳餚。
一個是擺在你眼前的誘惑,一個是充滿許多未知的探險似的旅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前者就是那樣,毫無挑戰,也激發不了好奇心。
「拿得起」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妥協,只有應該做的,應該承擔的。
「放得下"卻變得沒有那麼簡單,小時候不喜歡的可以撒手就丟,後來越長大卻越學會了沉默與保留。
其實不是不捨得,而是你不知道當下做得決定是對還是錯,結果會如何,顧慮很多,思考想不完,也就自然沒有過說走就走的旅行,被大事小事都牽絆住,不是世界不給你自由,是你還沒有學會理智的選擇。
別人說的不一定對,但總會存在一絲道理
成年後,才明白父母的嘮叨是有道理的,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指責與批評你,用心去感受,許多事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青春期的時候,一般正常的孩子都會有過那段刻骨銘心又隱藏於內心的小歡喜,喜歡沒有說出口,卻可以從你一言一行中流露出來。
父母好像看出了什麼端倪,總是在吃好飯後來一場人生思考的辯論,他們說你還小,先好好學習,什麼年齡段該做什麼事,不要犯傻與糊塗。
一般你聽完過後都是憤怒,因為話中有話是最可怕的提醒,直接點他們不想傷害你心中懵懂的喜歡,也就只有旁敲側擊,給個提醒。
再到後來,長大了到了真正該談婚論嫁的年齡,可身邊還沒有出現那個人,你著急了卻還是想等一等,然而父母比你更著急,相親也就自然地闖進了你的生活。
你總是帶著排斥的心理去看待一件事,卻沒有想過如果大方自然地去對待,還可能真的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半,」真香「定律是存在的。也許從小到大,父母說的話並不一定每次都是對的,但每一次他們都沒有惡意,也都是有一點道理的。
長大後,給人生做減法不是表示放棄,是嶄新的開始
放下過往一切,趁年輕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重新開始,前面的路有多難走,你不知道,但明白回去是不可能的。
那個背包的少年,一套攝影裝備,一個背包,便開始了別人眼中羨慕的旅行家,你瞧不起人家的想法,卻實則上是在羨慕他具有你沒有的勇氣與魄力。
如今那個少年也長大了,成為了一個文藝青年,從事的工作還是從前一直在追求並一直熱愛著的攝影,用相機記錄每一個溫情的瞬間。
當他選擇去勇闖天涯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學會了人生中的減法過程,過去許多事物並不都適合自己,真正適合自己的也有好與壞之分,關鍵就看你自己如何選擇了。
他選擇了那條大人們都覺得不穩定的事業,可是時間與努力證明了他的選擇是對的,背上背包奔向第一站時他就明白這才是嶄新人生的開始。
他眼中對遠方的嚮往的目光,也不比你少,還比你更加堅定與從容,遇事不亂,處理方法理智又有原則,多年後的他歸來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可以照舊喝著酒談理想,你呢?
凡事都有一個適度原則,在我們還未衝破現實的束縛時,什麼是「適合」我們的,我們自己也不懂,就如同為人處世的「方與圓」,多嘗試多經歷,找到適合自己的好的人與物。
(本文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