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碗與公仔麵:香港電影輝煌時代的經典記憶

2020-12-05 中國網

中國網4月21日訊(記者曾鑫)日前,周星馳導演的電影《美人魚》票房已近34億大關。無論電影最終票房幾何,都已經創下了內地的票房新紀錄。考慮到當年我們欠星爺的電影票,以及曾經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的輝煌,這一成績並不令人意外。

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香港電影創造了無數經典,甚至一度可以與好萊塢交相輝映。今天,當我們漫步在香港街頭,欣賞著中環、尖沙咀的街景,或是坐在麥奀記吃一碗港式雲吞麵,或者哪怕只是在便利店買一包公仔麵,腦海中都會自動浮現當年香港電影中那一幀幀熟悉的畫面。

說起公仔麵,這是香港最著名的方便麵品牌。1960年起,公仔麵在香港面市,並憑藉典型的港式風味特色迅速為香港人接受,稱霸香港速食麵市場超過半個世紀之久。如今,公仔麵在香港人眼中已經成為方便麵的代名詞。

雖然麵食對於香港人來說並不是第一主食,但香港人普遍對雲吞麵、公仔麵等經典港粵風味麵食有著濃鬱的內心情結。一碗富有港式特色的雲吞麵、一杯三分鐘煮熟的公仔麵,不僅能夠迅速喚起港人的內心記憶,更成為無數經典港片裡的經典橋段。

《賭俠》中,周星馳為拜賭神為師專門寄了一盤錄影帶,為了證明自己底氣十足,一邊吃麵一邊口出狂言,將方便麵吃得囂張跋扈、張狂十足。《重慶森林》裡,梁朝偉飾演的巡警警員,手拿杯麵時照樣對王菲放電,吃麵的眼神是那般憂鬱、多情、燈火闌珊。在《無間道》中,劉德華飾演的高級督察住在濱海豪宅,追蹤破案時始終以杯麵為餐,甚至手握杯麵時始終眼盯案情,不難看出他是多麼喜歡做警察,多麼渴望"做個好人"。

特別是周星馳,他對方便麵可謂是情有獨鍾。公仔麵與雞公碗,幾乎已經成為他的經典符號。從《逃學威龍》、《百變星君》、《國產凌凌漆》,到《食神》、《功夫足球》、《功夫》,我們都可以看到他一邊捧著雞公碗吃麵,一邊發出招牌式無釐頭笑聲的經典場景。

即使如周星馳般事業成功,也可以在被詰問"吃方便麵"時,一本正經地回應:"其實我不只喜歡吃方便麵,混沌面啦,上海面拉我都喜歡。"香港人對公仔麵的喜愛,並不因職業、名望、財富的不同而改變。

如今,香港電影的輝煌已成記憶,"雙周一成"都已變老,《美人魚》中鄧超也不再手捧雞公碗與方便麵,而是換成了一百萬一瓶的紅酒,可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正是因為它永不褪色,正如星爺始終是星爺,公仔麵始終是公仔麵。

相關焦點

  • TVB第一道具雞公碗產於何地你可知?
    「雞」與「吉」諧音,大家將吉祥如意的情感寄託於雞身上。廣州人對「雞」,也有著獨特的情意結。而與「雞」相關的物品中,雞公碗和雉雞尾最為街坊所熟知。
  • 香港拍《紙牌屋》?先砸了「雞公碗」吧
    【面面觀】  香港是一塊「妙地」,它與內地同根同源、文化相融,卻有更為寬鬆的製作環境和豐富的行業運作經驗。在內地影視產業基本為零時,港劇毫不費力地成為過去一二十年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那時候的港劇帶給我們無盡的新鮮感:警匪臥底、家長裡短、宮廷爭鬥、江湖武俠,還有各行業的專業類型劇,幾乎部部精品。
  •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86至1996年間的香港影壇,可謂是電影的十年黃金歲月,的確,在這10年中,香港影壇為觀眾締造了太多的電影佳話,留下了無數光輝璀璨的記憶。同時,在這10年中,香港娛樂圈最大的成就是捧出了以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為首的「四大天王」,並由此進入了一個異常活躍的時期。而身處在那個黃金年代中的四位娛樂寵兒,更是通過各自的歌聲和銀幕形象,與無數觀眾一同走過並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巔峰時代。
  • 香港人為什麼摯愛吃泡麵 還能吃出花樣來
    香港的方便麵,是本土品牌「公仔麵」和日本品牌「出前一丁」的天下。也不是沒有別的牌子,但港人都籠統地稱之為「公仔麵」,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在茶餐廳點一碗麵,可以選意粉、細面或公仔麵,但若是用更高貴的出前一丁,往往要多加三塊錢,為此還衍生出點單術語,將普通公仔麵轉為出前一丁稱為「轉丁」。
  • 雞缸杯和雞公碗的前世今生(圖)
    原來,這種熟悉感來自於TVB「第一道具」——雞公碗。網友們不約而同地曬出周星馳與香港TVB御用的那隻雞公碗,調侃稱:「它們莫不是失散多年的好兄弟?」   雖然畫的都是雞,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同款兄弟」並沒有與它同樣高昂的身價。大家好奇,價值2.8億港元的雞缸杯和雞公碗到底有何淵源?雞缸杯又為何讓如此多的收藏者趨之若鶩?
  • 地方特色美食篇 | 香港平民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
    在變幻的時代中,它是一個永定的錨點。車仔面,香港市井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能在早晨喚醒你的腸胃,也能在深夜撫慰你的心,很適合承載人生中某些溫柔的、失意的、長情的瞬間。《春嬌與志明》中,港男張志明念念不忘一碗車仔面,餘春嬌便從香港帶了一碗給他。
  • 香港電影沒落是時代的進步
    香港電影沒落是時代的進步曾幾何時香港電影是香港的一張黃金名牌,鼎盛時期,香港電影暢銷東南亞,從業人員有5萬之眾,好萊塢有50萬從業人員,香港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直到現在,那些經典的電影仍然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眾多香港演員小視頻下面的評論也還挺活躍。香港電影的前期發展和上海電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其實早在抗戰之前,上海的一些大電影公司就已經瞄準了包括香港在內的東南亞電影市場,甚至有些已經在香港開分公司。
  • 那個群星薈萃、百花齊放的香港電影時代只能懷念了
    香港電影對於80、90後來說是不可磨滅的青春的回憶。儘管如今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但是每每有港片元素的電影上映人們還是忍不住期待、忍不住要到電影院一看,想要回味香港電影的那個輝煌時代,卻終究難掩失望。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其中的經典作品至今還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 《抹不去的香港電影記憶 陶笛留聲機》昨天首發成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抹不去的香港電影記憶 陶笛留聲機》昨天首發成功 歲月如斯,光影流轉,香港電影的百年畫卷上,有一些形象讓我們記憶深刻,難以忘記。這些經典的銀幕形象和他的塑造者一起成為後來者的偶像,他們的故事也因此在影壇流傳,成為佳話。
  • 回顧港片輝煌時代,你心中最經典的香港電影是哪部?
    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重要的一部分,也可謂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在每個人的青春記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幾部香港電影沉澱在你的腦海中。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無間道裡的鬥智鬥勇、星爺電影裡一個個不甘平庸的小人物……來騰訊企鵝問答,聊聊你心中最經典的香港電影是哪部?
  • 《無雙》,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迴光返照?希望是再創輝煌的起點!
    自2000年以後,香港本土票房及東南亞出口票房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影製作成本的需求,香港電影工作者開始大面積北上,尋求新的契機。然而,直至今日,這些電影精英們仍然沒能再創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輝煌,甚至香港電影淪落到需要「金像獎」實施地方保護政策的尷尬處境。
  • 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 十大導演及十大經典
    當年的"雙葉"(葉玉卿、葉子楣),其風月無邊的故事濃縮了一代人的記憶,看到她們就如同看到曾經懵懂無知的青春期。香港電影三級片(這裡指含有色情暴露鏡頭的三級片)真正的興盛,來自電影審查上的改革,讓其逐漸興起,香港的脫星們--尤其是女星--也在90年代初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甚至在90年代中期成為港片救市的一種重要類型片。
  • 武俠 香港電影最好的時代
    臨近年底,放眼電影圈,仍佳片不斷,給觀眾提供各種類型的視覺盛宴。  徐克和袁和平帶著新片《奇門遁甲》來了,引發了滿滿的回憶。1982年版的《奇門遁甲》曾在坎城電影節上引起轟動;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也是香港武俠電影最耀眼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有無數的明星投入到了武俠電影的演出之中,許冠文、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將大家從香港浮華的花花世界帶入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中去。
  • 香港電影:從光輝歲月到後港片時代嬗變
    從黃秋生所飾演的電影放映員老左眼裡,我們依稀目睹了香港幾十年來地滄海桑田地變化。幾十年來,香港電影有過往的輝煌,也有過當下的頹敗。曾經的小馬哥只剩下一個穿風衣的剪影;陳家駒與香港皇家警察一起成了歷史名詞;黃飛鴻變成了哼哼哈哈的霍元甲;如花已撒手人寰,寧採臣隨風而逝,聶小倩紅顏不在……我們也在漸漸長大,成熟,變老。
  • 97年票房慘敗的10部經典香港電影:《恐怖雞》只賣了48萬
    票房少不一定是爛片,票房高不一定是好片,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影響因素比較多。作為香港電影愛好者,我們用1997年的香港電影來說明,那一年有許多佳片在票房上遭遇滑鐵盧,下面10部都是經典,票房卻連400萬都不到,一起看看吧!
  • 上海成龍電影藝術館,找尋香港電影的記憶,重溫大哥50年輝煌歷程
    成龍電影藝術館收集了成龍電影藝術生涯中所經歷過的各種場景實物,包括成龍從影以來所悉心收藏的大量道具、服裝、劇照、獎品和榮譽證書、聲像資料等實物原件或複製品,其中的每一件展品都與中國電影息息相關。按照成龍的成長和經歷,藝術館共分為四個部分編排為四個展廳:第一部分「童年時光」,著重介紹成龍的成長史;第二部分「勇者無懼」,展示成龍最初的電影實踐,以及香港類型電影的崛起和成龍個性化表演;第三部分「分享成功」,重點介紹成龍勇闖好萊塢的經歷;最後一部分「大愛無名」,這是成龍的新夢想新起點——慈善事業。
  • 武俠,香港電影最好的時代
    「2017年度名人堂」,年度電影誰主沉浮?臨近年底,放眼電影圈,仍佳片不斷,給觀眾提供各種類型的視覺盛宴。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徐克和袁和平帶著新片《奇門遁甲》來了,引發了滿滿的回憶。1982年版的《奇門遁甲》曾在坎城電影節上引起轟動;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也是香港武俠電影最耀眼的時代。
  • 香港電影:從光輝歲月到後港片時代,承載了青春
    每個70年代生或80年代初出生的人,估計都有段關於光與影的記憶深藏在內心一隅。李小龍的精武門,小馬哥的風衣和牙籤,黃飛鴻的無影腳和寶芝林……那一本本大字典一樣的錄像帶裡,包裹著一個個玫瑰色的世界。為那裡的故事,我們曾歡欣曾流淚。這種輓歌般的抒情一方面讓香港電影的過去顯得輝煌無比,另一方面也讓它與香港電影現在的落寞相形之下更加悽涼。
  • 成龍與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象徵著一個時代,然而這個以地域區分的時代總歸走過了它的暮年,迎向死亡,取而代之是華語電影這個以文化區分的電影時代。說起成龍,總會想起那段香港電影輝煌的時代,而成龍從影這60年來也是伴隨著香港電影的起始萌芽,盛極一時,衰敗沒落,歷經了整個香港電影完整的一個周期,只不過如今的香港電影是真的沒落了,而成龍依然奮戰在一線,依然具備號召力!一.
  • 流金歲月:推薦十部經典的香港電影,你都看過嗎?
    導語:推薦十部經典的香港電影,你都看過嗎?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最輝煌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名揚海內外。所以才會有這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無疑是華語電影的裡程碑,也是後來香港電影人再難以創造的輝煌。高峰期香港能夠年產達300部電影,但如今出片卻已不足百部,時光流逝,昔日的香港電影早已輝煌不再,逐漸走向衰落。但是香港電影的魅力還永遠駐足在那裡,尤其是當年的黃金時代裡,百花齊放、形式多樣的香港電影,伴隨了香港和內地很多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