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木成金,流光四溢——記非遺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

2020-12-15 班墨空間

賴沛鈿,1964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金石鎮的木雕世家,「源順坊」第五代直系傳承人。中國非遺保護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賴沛鈿大師工作照

潮州木雕藝術起源據考最晚可追朔至唐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藝術表現體系的雕刻藝術形式。與浙江的東陽木雕、福建的莆田木雕和江西的婺源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雕。由於潮州木雕主要用途是用於建築、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通常都是髹漆貼金,所以也稱為「金漆木雕」。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潮州木雕產地主要分布於粵東地區,梅州的五華、大埔、興寧以及閩南一帶的木雕也與潮州木雕的技法、藝術特點同出一源,通稱為潮州木雕。其特點是以多層鏤空的形式,把發生於不同時空的事物都同時表現出來,使各種事物的種種關係、發展情節和場境都一目了然。這種虛擬場景的構圖方式,誇張變形與寫實相結合的表現藝術以及在刻劃、刀法上的運用,都是別的木雕流派難以做到的。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潮州木雕在清康乾年間得到了全面發展,完全擺脫了明代簡練粗獷的手法。特別至清未民初,隨著潮商的崛起,尤其是旅居海外的華僑,紛紛攜財還鄉,興建祠堂廟宇,建豪宅大屋,競相比闊。這個時期的木雕工藝水平、表現風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景界。賴厝木雕正是在這個時期由十七世裔孫德意公創立並繁衍至今廿一世裔孫——賴沛鈿,前後一共歷經五代,100多年。其時德意公憑藉高超的技藝在高手林立的環境中搏得個「蓋三陽」( 即海陽、潮陽、揭陽) 之稱,可見其技藝之精堪(存世之作現在福建東山島帝君廟中),賴厝木雕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工藝。但隨著社會動蕩,戰亂頻絨,經濟蕭條。賴厝木雕也險遭滅頂失傳之災,有賴十九世源順公苦苦支撐,才得以一脈傳承。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今逢盛世,黨和政府重視地方傳統文化,潮州木雕業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木雕這個傳統工藝也有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賴厝木雕事業也隨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作為第五代傳承人——木雕大師賴沛鈿在繼承前輩的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刻苦鑽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在傳統的潮州木雕技法的基礎上,吸取和揉和了閩、浙木雕的技巧,使賴厝木雕工藝技術得到了質的飛躍。戲曲、神話人物,花草蟲魚,江海水族,珍禽瑞獸等題材廣泛應用於作品中。作品不再簡單用於古建築裝飾,還廣泛用於現在家居的裝飾,有些作品更被名家所收藏。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賴沛鈿大師從事木雕行業四十年來,潛心鑽研,精心製作了一大批古建築木雕裝飾工程。作品遍布潮汕三市及東南亞各地。其中,不乏國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有很多名勝古蹟。特別是設計、施工、製作的揭東縣雲路鎮隴上村「泰華祠「,歷時八年,將其打造成一座名符其實的粵東古建築的博物館,工藝之精湛受到各界學者、專家的一致好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家居裝飾的需求,在保持潮州金漆木雕工藝特點的基礎上,汲取其他流派的精華,大膽創新。創作了一批優秀的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的木雕工藝品,多件作品分別榮獲中國輕工業部、國家級、省級的金獎、銀獎。

賴沛鈿大師作品欣賞

賴沛鈿作為賴厝祖傳木雕的傳人,為弘揚發展潮州金漆木雕的傳統文化和工藝,不論地域,積極收徒授藝,弟子遍布全國南北,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木雕後起之秀。賴厝木雕已經發展成為本鄉的一個特色產業,現有三家初具規模的生產廠家,有的已把業務發展到外地,產品已大量銷往東南亞各地,為享譽中外的「潮州金漆木雕」藝術做出了特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潮州木雕傳承人:165年,六代人,不希望在我這一代斷了
    從1851年高祖父賴茶天創立木雕開始,傳承至賴沛鈿已經是第5代,165年從未間斷。他們祖祖輩輩在此化木成金,也雕琢著一生的榮光。刀刀落木無悔,只為跨越165年的守望。
  • 樂清4名非遺傳承人上榜
    其中,樂清有4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上榜。樂清獲獎名單■ 浙江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濤林的竹殼雕作品《群英薈萃》榮獲薪傳獎傳統工藝大展(竹木工藝)銅獎■溫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堯輝的黃楊木雕作品《春光無限》榮獲優秀獎。
  • 非遺故事之九龍木雕傳承人馬曉斌
    2020年10月4日,國慶節假日第四天,風和日麗,我們一行走進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東北十多公裡處的雷牙鎮雷牙村,拜訪了非遺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2007年祖傳技藝「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3月馬曉斌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 創新 傳承
    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祖輩師傅勤勞刻苦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輩勇往直前,用匠心打造精品。」賀耀輝表示。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創新傳承
    惠安木雕興於唐、五代,成熟於宋元,明清時步入巔峰,源於中原文化的雕梁畫棟,是與建築雕刻相輔相成並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 創新 傳承
    ■本期執行:賴小玲惠安木雕興於唐、五代,成熟於宋元,明清時步入巔峰,源於中原文化的雕梁畫棟,是與建築雕刻相輔相成並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
  • 三雕藝術非遺傳承人任清文:匠心 堅守 傳承
    三雕(木雕、石雕、磚雕)藝術,是靈石縣王家大院總體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其布局、其技法,集中體現了古代纖細繁密的典型藝術風格。任清文向人們介紹自己的作品王家大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家大院有一位名叫任清文的「三雕」非遺傳承人,多年來,他在致力於保護院內
  • 「峽江木雕」傳承人劉志華:以刀為筆 點木成「金」
    劉志華在工作室 向紅梅 攝中新網湖北秭歸11月23日電 題:「峽江木雕」傳承人劉志華:以刀為筆 點木成「金」作者 向紅梅由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舉辦的首屆「百鶴杯」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近日在南京落下帷幕,42歲的劉志華憑藉木雕作品《知足常樂》榮獲百鶴新銳獎,成為湖北地區唯一獲獎作品。
  • 心系木雕悠悠情——記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鄭勝寧
    鄭勝寧,是1943年生人,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和追求,使他技藝一路精進,並榮獲中國根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民間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等榮譽,擔任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名譽主席。他擅長黃楊木雕 、根雕和城市雕塑等,作品50多次獲全國金獎和銀獎。他的木雕藝術呈現了別樣的新意,在傳承和創新中將黃楊木雕這門傳統技術發揚光大。
  • 「徽州趣青年2」唐蜀輝:95後的徽州木雕技藝非遺傳承人
    【徽州趣青年2】唐蜀輝:95後的徽州木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司馬狂/文 初識唐蜀輝,是在九月徽州老闆汪姐組織大家聚餐的時候。乍聞席間有一木雕高手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一臉沉穩相,側臉看還有幾分神似張國榮的哥們,竟然比我小了足足10歲,是個95後。
  • 東山金木雕:非遺技藝「雲」上煥發生機
    「我現在做的是東山金木雕,這是一門傳承600餘年的非遺技藝。從雕刻成型,到上漆貼金箔,這尊關公像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許燕玲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回答網友的留言。據她介紹,這座木雕有六七十斤重,高約1.2米,寬0.78米。許燕玲是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金木雕技藝傳承人許慶石的小女兒,14歲起她便開始學藝。「看到父親在做雕刻,自己很感興趣,但是只敢偷偷摸摸地學,怕被父親罵。」
  • 益陽王慶云:從木匠到洞庭木雕非遺傳承人
    他給自己的木雕作坊取了一個很韻味的名字——洞庭木雕。在沅益公路邊上與旁邊的便利店、汽修店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培訓班作為紐帶,讓他結識到了益陽市裡眾多的藝術大咖和各類非遺大師。同時,他開始思考「藝」與「術」的關係。他說作為木雕匠人,非科班出身,只講究雕刻的手藝,對於作品本身的價值並無過多的思考。這是民間藝人與科班出身的藝術大師思維的差距。邁不過去這一個門檻,就無法成為大師。與人交談藝術的時候總是提及袁慶典、危祿綿、向亮晶、石印文等益陽相關藝術領域的大咖們。
  • 非遺故事之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
    2020年10月4日,國慶節假日第四天,風和日麗,我們一行走進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東北十多公裡處的雷牙鎮雷牙村,拜訪了非遺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2007年祖傳技藝「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列入陝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3月馬曉斌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50餘件象園木雕精品福州展出 「非遺」木雕藝術煥發生機
    50餘件象園木雕精品福州展出 「非遺」木雕藝術煥發生機 2017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曾章團表示,木雕藝術是福建省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福州的象園木雕更是淵源流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派並且代代有傳承人,藉此次展覽專門把象園精品木雕作品作一個展示,參展作品中有幾代人共同完成的心血製作,也有中國工藝大師之作。  「協會還將成立木雕專業委員會,把木、根雕技藝予以傳承並發揚光大。
  • 絲上繡世界 木裡雕乾坤——非遺技藝煥發生機
    圖為雙面潮繡丹頂鶴這些優秀作品的製作人是廣東省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潮繡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女士。康惠芳已經73歲了,從藝長達58年。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雕刻的傳承人,金子松在金先生的作品展示區,記者看到種類繁多、做工精巧的雕刻作品。
  • 江海一位木雕大師入選!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遺傳承人
    7月24日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江海區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傳承人梁群英入選去年9月曾登上學習強國APP第四代傳承人梁群英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手工木工)考評員,國家技能(手工木工)二級技師,佛山市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廣東省民間文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門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廣東省嶺南工藝研究院研究員,廣東省嶺南風物「民間文化大講堂」培訓師,江門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門市木雕刻根藝創作研究基地負責人,江門市新的階層人士聯合會會員。
  • 非遺傳承人劉成興:指尖上的「真匠心」
    走進沙坪垻區土主鎮幸福社片區的一戶農家小院裡,循著自然淡雅、清馨怡人的陳木味,「非遺」傳承人劉成興正聚精會神地「精雕細琢」,這座看似雜亂侷促的家庭藝術館裡,擺放著上百件「木雕」工藝品,還有八仙桌、高帷床、大花轎等百年收藏品。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趙如柏因病辭世
    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揚州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趙如柏因病去世,享年82歲。在揚州漆藝的世界裡,趙如柏無疑是一顆閃亮的明星,他將傳統雕漆技藝融入楠木雕,創造性地恢復了失傳近200年的漆砂硯製作工藝,60多年的漆藝生涯中,創造出了屬於他個人以及揚州漆器髹飾技藝的輝煌。
  • 非遺傳人•在中國:木雕大師王金生
    王金生,是徽州三雕技藝的傳承人,多年來他一直主攻木雕技法。從17歲開始至今,木雕刻刀已經伴隨著王金生走過60多年的歲月了。他雕刻的木雕作品層次分明,變化無窮,時而奔放沉著,時而粗獷憨拙,遠近聞名,在當地有著「木雕金師」的美稱。徽州木雕,實際上是一種文人木雕,為我國南方著名的明清木質雕刻流派,它與徽州的著名的石雕、磚雕並列為"徽州三雕"。
  • 非遺傳承人「出街」秀絕活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劉培)6月25日端午佳節,在武漢市江岸區黎黃陂路,江岸區第二屆雲上非遺·健康生活節活動舉辦,中藥、木雕、麵塑、泥塑等20多名非遺傳承人集體「出街」秀絕活。漢派彭銀亭中藥炮製技藝傳承人張義生現場「聞香識藥」,「解碼」中醫藥材的奧妙之處,吸引了不少市民們駐足圍觀。張義生給大家普及中醫藥及其功效。記者 林琳攝中藥大師街頭教市民一招識藥「看,它的色澤更加通透,手感質地也更加細密,如果還是無法辨別,可以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