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好,高掛五亭橋。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今天遊客對於揚州的了解,最可能是瘦西湖、五亭橋吧。瘦西湖里,除了亭臺樓閣,看橋其實是不錯的風景。瘦西湖的橋,從進門前開始。石板拱橋大虹橋,如同彩虹臥波。站在大虹橋上, 「一水迴環楊柳外,畫船往來藕花天」。 瘦西湖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個人以為,瘦西湖中好看的橋至少有三座:五亭橋、二十四橋、小紅橋。
五亭橋,中國最美的橋
五亭橋,名氣太大了。著名學者陳從周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最美的橋。我嚴重贊同。五亭橋的美,在於端莊秀雅和奇特。橋,本是為了溝通河兩岸,給人以交通的便利。趙州橋,中國最古老的石拱橋。茅以升告訴我們,隋代的能工巧匠李春設計製造了趙州橋。五亭橋的設計者是誰?不知道。為了拍乾隆皇帝的馬屁,揚州鹽商有一夜堆白塔的壯舉。白塔,仿製了北海的喇嘛塔造型,是揚州寶塔中唯一一個喇嘛塔。五亭橋也是。它仿照了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設計出這麼一座極具個性的橋,實在了不起。
五亭橋是如今揚州的城市名片,地標建築。橋如其名。橋面上建了五座亭子。橋下四個角有四個橋墩。橋墩中空,構建了十五個橋洞。簡單地說,就是在水面上先寫出大大的一個「工」字,四個角和正中各安放一個亭子。四個角的下面建了橋墩。橋墩也是空的,做成一個個圓圓的橋洞。整座橋黃色的琉璃瓦,紅色的立柱。遠遠看去,猶如一朵美麗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被稱為蓮花橋。白塔、五亭橋,都是為迎奉乾隆帝而建設。鹽商的富可敵國,馬屁拍得雖好,卻讓皇帝起了疑心,削減了鹽商們的計劃份額。
長24米,寬2.4米,兩邊24幅畫,上下各24級臺階的新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比起五亭橋,名聲更大。橋,是不是更加古老?我們從唐人杜牧的詩中,已經認識了二十四橋。杜郎月下的二十四橋,何其美哉?「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月華如水,玉人吹簫。詩人在幹什麼?「漫贏得青樓、薄倖名存」。那是銷魂的夜。一輪明月在揚州的上空久久不願離去,惹得徐凝忍不住低吟淺唱:「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無賴」二字,實在妙不可言。
宋朝辛稼軒後來仿徐凝,也在詞中用了「無賴」。「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幅美好的農村生活和三兒的可愛圖畫,活生生出現在眼前。
大虹橋上看瘦西湖
扯遠了。二十四橋是指一座橋還是總共二十四座橋?難有定論。上次看到一個介紹,說乾隆下江南,帶了二十三個妃嬪,在一座橋上休息時可能開心了,玩了點名遊戲。數到最後一人,第二十三。該女子輕拍腹部說:「念四。」軟軟的腔調,顯而易見是江南佳麗。乾隆得知喜訊,興奮地封那座橋為二十四橋。看到這個故事,很好笑。胡說八道!乾隆年間,才有多久?於是又有了一個版本,男主角換成了隋煬帝,說圓了杜牧的二十四橋。三種說法共存,二十四橋的趣味愈發地強了。
與二十四橋聯繫在一起的,除了風花雪月的綺麗,還有冷冰冰的悲傷。姜夔一曲《揚州慢》,看哭了多少揚州人?「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開?」他「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為什麼?姜夔看到了金兵南侵,已是感而慨之。他沒有看到清兵南下的兇殘。「揚州十日」後,揚州城還剩幾人?「漸黃昏、清角吹寒,都是空城。」清人殺戮後的揚州城,還有人吹響號角嗎?
小紅橋,萬綠叢中一點紅
小紅橋,瘦西湖中最簡單、我個人以為最漂亮的一座橋。它妙在了色。它正對小金山,四周皆為綠樹。偌大的瘦西湖,只有小紅橋欄杆是鮮豔的大紅色。為什麼?「萬綠叢中一點紅」啊。小金山不是山,是挖湖的泥堆積成的小丘,水中央的小島。揚州沒有山。謙虛的揚州人將此命名為小金山,因為對面即是鎮江的金山。鎮江好勝的和尚說:「青山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熱愛家鄉的揚州和尚不同意。兩人下棋打賭,勝者為此島取名。揚州的棋高一著,於是揚州有了「小金山」。這個故事說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好勝心不比我們俗人少。
紅紅的小紅橋,點亮了四周的景。這一抹紅,鮮豔了綠樹黃花。冬天白雪皚皚,臘梅花吐露芬芳。黃色的臘梅上,還有沒有消融的雪。唯有小紅橋,在寒冷中如花一般綻放。臘梅、白雪、綠色的竹子與紅色的橋交相輝映。走在畫的美麗裡,設計者的高妙,瞬間便能體會。
這座橋沒有名字,一樣美不勝收
瘦 西湖里的橋有很多座。不管有名無名,借著玲瓏瘦秀的湖水,氳潤出如夢如幻氤氳。每一座便有了獨特的魅力。橋,在吳語軟腔裡,成了「嬌」。曾經水網縱橫的揚州城,嬌橋都是風景。之所以介紹這三座橋,純因為我個人的喜愛。閒閒獨步,悠悠尋找,尋找失去的過往和不可知的未來。為橋,為人……
小金山門前的一對明朝獅子,守護著裡面的化石綱,表情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