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楊柳垂枝,一汪碧水,一座煙雨中素靜的橋,就是瘦西湖!

2020-12-13 小阿雷1

楊柳垂枝,一汪碧水,一座煙雨中素靜的橋,就是瘦西湖,就是揚州的千載流光,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

揚州的風流,就在瘦西湖柔軟的柳岸間生根發芽。五亭橋,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初生的煙雨朦朧。橋上的亭臺籠著霧氣,隱隱綽綽,安然地和遠山融為淡出視線的背景。

習慣於春花秋月的人們或許會驚訝,瘦西湖里漫山遍野,絢爛如畫彼岸花,竟然也有煙花三月的如火如荼與轟轟烈烈。

逛瘦西湖時特意到熙春臺歇歇腳,喝杯揚州茗茶「綠楊春」,聽曲賞舞。若有興致還可以扮上古裝穿越時空發現另一個自己。

瘦西湖的美要泛舟湖上才能感受更多,從御碼頭上船,在大明寺下船。在船上聽船娘唱揚州小調,途徑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乘船來到大明寺。

在大明寺的棲靈塔上可以飽覽綠楊城郭美景,近觀瘦西湖,遠眺揚州城。瘦西湖景區周邊方圓十公裡都沒有高層建築,一覽無餘的暢快。

相關焦點

  • 「桃花盡日隨流水」揚州瘦西湖
    楊柳垂枝,一汪碧水,一座煙雨中素靜的橋,就是瘦西湖,就是揚州的千載流光。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的、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 ——茅以升
  • 通訊:黃金周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醉遊人
    中新社揚州十月一日電 題:黃金周揚州瘦西湖「四橋煙雨」醉遊人   中新社記者 崔佳明 韓勝寶   「十一」黃金周頭一天,揚州瘦西湖迎來大批海內外遊人,其中大部分是自駕遊。遊覽揚州瘦西湖,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她的橋。登一樓而能看「四橋煙雨」,有遠有近,有濃有淡,有高有低,呈現一派「四橋飛跨煙霧裡」的迷人景致。
  • 遊覽瘦西湖的美麗風光,賞五亭橋和二十四橋風景的詩情畫意
    瘦西湖位於揚州市北郊,瘦西湖園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為一體,在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所謂「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其名園勝跡,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
  • 春日中國行(8):瘦西湖中尋芳蹤
    「燕瘦」旁的長堤春柳跟「環肥」旁的白堤和蘇堤一樣,都在春日裡美出新高度。白居易主持修建的白堤和蘇軾主持修建的蘇堤兩側是楊柳低垂,「人面桃花相映紅」。長堤春柳旁,也是「春柳最依依」,「桃花笑春風」。從楊廣親手在瘦西湖栽下第一株柳並賜姓柳開始,楊柳便洇遍瘦西湖的堤坡平疇。
  • 瘦西湖在哪裡?瘦西湖名稱的來歷是什麼?
    瘦西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的「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上園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於一體,風韻獨具而蜚聲海內外。卷石洞天、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月觀、小金山、釣魚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景區等名園勝跡,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 淺唱低吟:遊揚州瘦西湖詩詞六首(作者 劉凌林)
    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遊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裡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遊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據說,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一夜之間用鹽包等製作而成。
  • 是橋還是嬌?瘦西湖橋多,揚州嬌多
    今天遊客對於揚州的了解,最可能是瘦西湖、五亭橋吧。瘦西湖里,除了亭臺樓閣,看橋其實是不錯的風景。瘦西湖的橋,從進門前開始。石板拱橋大虹橋,如同彩虹臥波。站在大虹橋上, 「一水迴環楊柳外,畫船往來藕花天」。 瘦西湖的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個人以為,瘦西湖中好看的橋至少有三座:五亭橋、二十四橋、小紅橋。
  • 愛上揚州,從瘦西湖開始
    早就聽聞,煙花三月的揚州是人間天堂,此番前來,卻在八月,未曾想到,八月的瘦西湖也令人一見傾心。 比之水光瀲灩的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並無如此廣闊的湖面。縱觀整個瘦西湖,仿佛一條小河在山巒起伏間遊走,而後亭臺樓閣拱橋長堤依次生長出來,如此便形成了一座優雅恬靜的園林。
  • 春來煙花三月下揚州,瘦西湖怎麼遊玩最佳
    瘦西湖遊覽面積2.5 平方公裡,清代康乾時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園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於一體,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名園勝跡,風韻獨具而蜚聲海內外。所謂「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其名園勝跡,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儼然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瘦西湖風景區分為四橋煙雨景區、二十四橋景區、石錦泉花嶼景區和新開闢景區,有大虹橋、長堤春柳、吹臺、五亭橋、小金山、鳧莊、望春樓、熙春臺、白塔、月觀、徐園、萬花園等景點。
  • 揚州瘦西湖春意盎然
    所謂「煙花三月」在揚州應理解為農曆三月,春風拂面、煙雨濛濛、垂柳依依、百花競開……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五亭橋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五亭橋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的,又叫蓮花橋。
  • 醉美揚州之詩畫瘦西湖
    瘦西湖,多麼撩人心弦的地方,我第三次走進那片美麗的清湖翠林,駕舟緩行在瘦西湖的水面上,放眼望去,正所謂「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處處名園勝跡,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猶如一幅次第展開的國畫長卷。
  • 揚州瘦西湖古香古色亭臺樓閣,壯觀二十四橋
    如果你來揚州旅遊,有一個景點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它就是瘦西湖。瘦西湖是AAAAA級風景區。為什麼推薦去瘦西湖逛一逛呢?因為它不只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更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我覺得最能引起我的興趣的就是二十四橋了,因為有很多古代著名的詩詞當中都有提到過二十四橋。鄭燮就在《揚州慢》中寫到「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整個二十四橋由棧道和拱橋組成,拱橋的長度和它的名字相符為二十四米。
  • 圖文: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橋-雁齒虹橋儼畫圖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
  • 西湖:挽起一片輕紗,遇見瘦西湖的清韻!
    我是突然闖進的過客,自是不敢驚擾這美好的畫卷,繼續輕輕的,輕輕的沿湖而行,曉風拂面,情思悠長,沭浴在這片輕柔的涼中,心情也沉寂於這一片水墨丹青的秀色裡,我是喜歡行走的,在自由不羈,來去如風的行走中洗盡鉛華,蕩滌塵埃,眉眼之間是震撼的,天地之間是寂靜的,萬物之間是空靈的,心靈之間是肅然的。
  • 徐月祥:揚州西湖的「瘦」之美(散文)
    正在恍惚中,一抬頭,「二十四橋」的標誌牌,立於視線。於是,圍繞這個標誌牌的搜尋,儘管四周可謂移步換景,橋橋相連,卻也無論如何數不出二十四橋來。正迷惑間,陡然心生一計,上網百度!原來這二十四橋的來歷,源於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二十四橋,實則單孔橋。
  • 曲徑通幽話揚州,秋殤別戀瘦西湖
    且不說春江花月夜的美好,就是沐浴這一簾煙雨,輕柔、朦朧,恰到好處,仿佛步入明清時期,這瘦西湖的清秀和溫婉隨著舒緩的斜風細雨一路逶迤而來,水意氤氳間淡墨情濃,詩畫的意趣便如瘦西湖的清波流溢得眸裡心間恬恬靜靜。也只有這瘦西湖的水才能滋養出如此靈秀的身段,流轉千年的夢幻。
  • 瘦西湖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雖「瘦」但卻更美
    去年五一小長假我們去了浙江西湖玩了兩天,回來路過揚州,想起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那裡還有個瘦西湖,這個瘦西湖和西湖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叫瘦西湖。心中的欲望驅使我下了高速,調轉車頭,二十分鐘後便到達了瘦西湖。網購了門票,直接進入景區。
  • 當揚州的瘦西湖遇上杭州的素西湖,相看兩不厭,各有各之美
    在江南,揚州「瘦西湖」的名氣與人文同樣興盛,只是名字裡夾帶的「西湖」二字總是避不開與西湖比較的命運,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之感。「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原是揚州城外一條較寬的河道,本名為「保障湖」,由於水道彎曲狹長,並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有「瘦西湖」之別稱。
  • 煙雨西湖,一首流淌千年的詩
    雖然已是下午四點多了,但因心裡惦記著西湖,便打車直奔西湖。車在斷橋邊停下,踏上橋時,卻有一種陌生而又熟稔的感覺,是什麼卻又無法說清。是「良是有緣意外奇,未曾謀面已心知」的際遇,還是像餘秋雨所說的「西湖即便是初遊,也有舊夢重溫的味道。這簡直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常用意象,摩挲中國文化已久,心頭都會有這個湖」那樣一種風景之外的牽引。
  • 雨中瘦西湖,情深深雨濛濛
    古人有云:「晴湖不如雨湖」,也就是說,春光明媚的瘦西湖不如煙雨迷濛的瘦西湖好看,春雨裡的瘦西湖更加富有詩意、韻味。好吧,那麼我們就乘著這一場濛濛的春雨,一起去看一看如詩如畫的瘦西湖吧。整個瘦西湖籠罩在薄薄的雨霧之中,仿佛是一位絕色的美人披上了一件輕紗,所有的色彩都降低了飽和度,平日裡的桃紅柳綠不再是那麼明豔,柳樹的綠,淡淡的;桃花的紅,粉粉的;迎春的黃,淺淺的……原來,卸了妝的瘦西湖才是最美的,尤其是剛剛經歷過一場疫情,少了摩肩接踵的喧鬧遊客,今年的瘦西湖顯得更加嫻靜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