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楠楠說
大家應該從小都聽過老人常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這樣的說法吧,在小時候長輩們都會避免正月裡去剃頭,也會把這句略微帶點恐怖色彩的話警告給小輩,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具體了解過這樣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那麼這句俗語到底啥意思?剃頭和舅舅有什麼關係?雖然長輩們會有這樣的說法,但是其實大多數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的習俗。
但是其實這句話完全就是個誤會是諧音,並沒有所謂正月裡剃頭會死舅舅的說法更加沒有這樣的事例,其實不剃頭的意思是「思舊」,為什麼是思舊呢?這就要從清朝的「剃頭令」說起了,這裡的思舊其實是思念上一個朝代的意思,也就是在思念明朝。因為清朝入關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剃頭令」最不為廣大百姓所接受,因為從小的教育和認知在漢人的心裡篤信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哪怕是頭髮都是不能傷害的。在這種傳統裡這樣的一個「剃頭令」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了。其實原本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誰做皇帝都無所謂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溫飽而已,但是這樣的一個政策仿佛觸及了普通百姓的底線和禁區,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彈。
因為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正月,認為這是一年的開端是第一個月,而正月思舊這樣的說法這也證明了當初漢人百姓為了保護自己頭髮的決心。而且事實上為了「剃頭令」確實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百姓們為了保護頭髮比他們為了皇帝打仗還要英勇,甚至最先「剃頭令」因為實行實在過於艱難還被廢除了一段時間,可是後來多爾袞又再一次頒布了「剃頭令」並且說出留髮不留頭這樣的恐嚇,最終仍舊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為了項上人頭這個政策就漸漸地實施了下去。
政策雖然實施了,但是百姓的怨氣依舊無法平息,為了表示反對的決心,他們喊出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大概也是因為不敢正面說出思舊這樣大逆不道的話所以取其諧音,變成了死舅,逐漸竟然演變成一種習俗。
現在大家在正月期間都想博取一個好彩頭,不管這個習俗從哪裡來的,畢竟剃不剃頭也不是非在正月不可,晚一個月也不耽誤什麼,所以有意無意的大家都儘量避免了正月裡剃頭,慢慢的好像也成為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了。尤其是家裡的長輩,都不願意觸及這樣的一些老習俗,所以我們可以用理解包容的正面心態來面對這些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