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冬天的植物,
想必很多小夥伴脫口而出: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但今天,
知力君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
「抗凍」植物——忍冬!
看到圖或許你會說:
咦?這不就是金銀花嗎!
確實,你說的沒錯!
傳統醫學中所說的「金銀花」
植物中名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也許你還聽過另外一個名字
「金銀忍冬」——也就是金銀木。
它跟金銀花同屬忍冬科,
但二者的個頭兒和身板相差甚遠
↓↓↓
金銀木是長成小樹或者籬笆的樣子,而金銀花則長成藤子的模樣攀附在牆壁或者籬笆之上。至於說花朵的個頭,雖然金銀木的植株更大,但是它們的花朵倒顯得更小一些。
金銀花(左)與金銀木(右)
而從分布上看,金銀木的生長範圍遠比金銀花要廣,從我國的東北到西南都有金銀木的分布,在國外,俄羅斯、朝鮮和日本都有金銀木的分布。這還得益於這種植物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
忍冬科是一個成員異常獨特的科,
整個家族的變化十分巨大,
從藤子模樣的到小樹模樣的都有。
當然了,
大家還是更關心忍冬這個名字的來歷,
它們真的抗寒嗎?
毫無疑問,很多忍冬科植物確實生長在高山草甸和北極圈之內這些寒冷的地方,抗寒的能力可見一斑。
植物的抗寒能力通常是跟植物體內水的分布狀況和可溶性物質的多少有關係。植物體內的水有兩種,一種是死賴在細胞中不走的結合水,一種是可以在細胞內外自由穿梭的自由水。自由水越多,植物細胞的抗凍性就越強。因為在溫度降低的時候,細胞可以把自由水趕到細胞之前去,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細胞內產生的冰晶變少了,對細胞的傷害也就更小了。至於說,可溶性的蛋白質、胺基酸和多糖的數量足夠多,就會拉低細胞內溶液的冰點,道理就像下雪天撒鹽,可以幫助融雪一樣。這些可溶性物質的大量存在,就讓植物細胞儘可能遠離冰凍困擾。而很多忍冬科植物就具備這樣的抗寒絕技。
即便是同樣一個物種,這兩個條件的改變也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巨大影響,耐寒的長綠期金銀木的生長期要比普通金銀木長23~31天。於是,金銀木成了現代城市綠化的寵兒。
以上內容節選自圖書
《Great!植物學家的苗圃》
作者:史軍
總策劃:《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
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史軍,植物學博士,「玉米實驗室」創始人,科學松鼠會成員,兒童科普圖書策劃人。中國植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教科版小學科學課本核心作者。
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蘭科植物繁殖和保護。著有《植物學家的筷子和銀針》《植物學家的鍋略大於銀河系》《花花草草和大樹,我有問題想問你》。還是《Lonely Planet》旅行叢書的譯者之一。
同時,擔任《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水果傳》、《風味人間》等多個紀錄片科學顧問。
12月28日,史軍老師
將在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
為大家帶來精彩講座
【五分鐘讓你成為植物學家】
具體報名信息後續發布,敬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