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09 水往雲來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金剛經》是一部佛陀講的經書,它的目的是讓人通過了解佛經的意思,生出諸般智慧,用以作為修行的指導。正因為它是一部指導修行的經書,所以看裡面的經文,要站在修行者的角度,才可以真正理解它。

經文中,佛陀提到了四種相,分別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些相,都是人對事物的一種直接了解和認識。須菩提問了佛陀一個問題:「菩薩於法,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根據他的這個問題,說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裡的無所住,是有指向的,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就是說,修行的人,不應該執著於所有看到的相,逐漸地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所謂的「心」,指的是自己的清淨心,也就是人的佛性。

為什麼要無住呢?因為一切相,都是不實的,容易發生變化的。比如你執著於人相,因為人有生老病死,當人去世以後,你所執著的對象沒有了,但是心還在執著當中,就無法從具體的人相當中解脫出來,所以要做到無住生心。而要做到無住生心,先要認識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意思,並不是沒有相。事物的相都是存在的,但是它的本質是空,最終成空,所以《心經》中也說「諸法空相」。修行的人,就是要認識到相的本質為空,但是又不能執著於空的這種本質。一旦過度地認為相是空,就會導致行為上的錯誤。

佛教中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僧人,認為世事本空,一切本空,就認為是什麼都不做了。於是他經也不念了,什麼活也不幹了,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老和尚知道後,就拿起一根木棒照著他的頭重重打了一下,疼得他哇哇亂叫。老和尚就問他,一切皆空嗎?僧人頓悟,明白自己還有痛執,是沒有達到空的表現。

所有的相,存在虛妄的本質,是因為所有的相,都在不停地在發生著變化。比如我們用木柴生火,覺得那是火,但是當木柴燒燼後,火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說,火併不是永恆的。所以在佛經中就講「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就是指的娑婆世界的一切,都容易發生變化的這種根本法則。

雖然說事物「皆是虛妄」,但是並不是指的什麼都沒有。比如我們有個身體,不吃飯肚子就會餓,不喝水就會渴,挨打了會感覺疼。虛妄的意思就是這些感覺,都會過去,肚子餓了就去吃飯,渴了就去喝水,挨打了雖然疼,但是過了一會就會不疼。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不能對餓、對渴、對疼生起任何的執著。要像沒有那麼一回事一樣,才是看空,住空。

過去大德講,《金剛經》說的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其實意思就是所有的事物具備的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但是它們的最終性質,會歸於空。因為所有的相,都是在人的妄想執著中產生出來的,都會讓人執著。只有將它們看成是虛妄,才能明白修行的道理,才能踏實地按照「無住生心」的方法去修。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願大家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金剛經》的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佛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修行悟道的基礎,也是打開我們智慧的途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末學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末學愚鈍,所談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大德指點一二,不勝感激。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意思?《金剛經》在教我們什麼?
    今天先來說一下《金剛經》,其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於大乘佛教般若類的經典。從字面理解,金剛指無堅不摧,堅若磐石的,「般若」是開悟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意思,「般若密」是指到達彼岸的意思,我們知道佛陀的世界觀裡是有六道輪迴的,到達彼岸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達到涅槃。那麼《金剛經》就是教人堅若磐石的開悟智慧。1、何為「破相」?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要是有眾生被如來滅度,那如來不就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啦。須菩提,如來有時會說我,其實真不是有我這麼個東西,是因為凡夫眾生,以為有我。須菩提,我們所說的凡夫,在如來看來也是虛妄不存在的,只是有個凡夫的名稱罷了。這一段的經意和第二十一段差不多。也沒有啥新鮮的。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現實啟迪意義
    在《金剛經》裡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告訴我們諸相不是真的,相併不是不存在,而是幻有、是假像,並非真有。我們感覺到的一切相都是真實的,可是佛菩薩卻告訴我們眼前這一切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必不執著,我們把這些幻相誤以為是真實的,所以處處執著,這是自找苦吃。
  • 《金剛經》淺易之凡所有相皆為虛妄10
    各位同修,在今天末法時代,能夠深入研究三世諸佛的妙理,非常難逢難得,本人非常高興,也非常樂意和大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一起學習《金剛經》。今天我們學習凡所有相皆為虛妄。我們先看一下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無心,不是追求可得,一追求就是妄想心,而是要放下、放下……,「放舍諸相,休息萬事」。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 讀《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能夠相信嗎?
    關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少解釋中將「凡」解釋為「凡是」,於是整句話的意思就變為:凡是所有現象,都是虛妄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如來所見之相也是虛妄的。如果說如來所見之相是虛妄的,那麼,依照「性相一如」的說法,相是虛妄的,性也應該是虛妄的,那真心本性何從談起呢?
  • 於曉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原標題:於曉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系列導讀之二十八這個問題《金剛經》裡沒講,但是佛陀在其他經裡反覆講了,應化到人間的佛、如來,有相對穩定的色身形象, 這個形象叫作「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什麼意思?中國有相學, 民間有人會看面相、看手相;印度也有相學,而且相當發達,印度人看相不僅僅看面相、看手相, 是從頭到腳看,無處不看。
  • 《金剛經》空的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其意思是指世間的一切物質和現象都是空幻不實的,如夢幻泡影,實相者則是非相。因此,修行者要」遠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放棄對現實世界的執著或眷戀,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界上的一切事都如夢如幻,如水面的氣泡,如鏡中的虛影,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閃電,瞬息即逝。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無自性,所謂」緣起性空「。因此,我們平時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象,實際都不是它們真正的形象,事物真正的形象是」無相「。這樣,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執著,這就是」無住「。
  • 如何理解《金剛經》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句出自《金剛經》,是佛法的核心所在。這裡的「如來」指的是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意思就是說所有的相,凡是形體構造出來的東西都是虛妄,都是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分別心在起作用。如果我們看到了世間萬物空的本性,也就達到了佛的境界。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可信嗎?
    在《金剛經》裡有句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同樣的觀點,在《金剛經》的其它部分和其它佛典裡都有許多類似的表述,那麼,佛家的這個觀點可信嗎?我們又應該怎樣去看待佛家的這個觀點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追根溯源,回到佛教的理論基礎上來。
  • 《金剛經》: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見如來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直譯--「佛告訴須菩提說:凡所有一切法的相貌都是虛妄不實的。如果能夠在看到一切的法相當中,而不認為有真實法相的話,這就有機緣可以見到如來了。」解釋--「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亅虛妄」--眾生都生活在一切相上,在這一切相去攀緣、分別、執著、妄想;可是眾生絲毫不知道一切的相都是虛幻不實的,因為不管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乃至一切法相,都是不真實。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虛妄並不是沒有,有人說佛經就是在講一個「空」字,萬法皆空,四大皆空,空就是不存在,一無所有。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說空不能執著空,否則無異於掩耳盜鈴,一葉障目,所謂虛妄並不是一無所有,不是空,而是假象,不真實,總在變來變去,因為無常,所以根本不需要執著。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虛妄並不是沒有,有人說佛經就是在講一個「空」字,萬法皆空,四大皆空,空就是不存在,一無所有。
  • 佛教問答: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現實生活中的「相」?
    0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基本含義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原句是這麼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什麼是「如來」呢?按照《金剛經》的解釋就是「無所去,也無所來。」只有找到那個如如不動的「自己」才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 我們熟悉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出現在《金剛經》的第五篇《如理實見分》,原文是:「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就是佛教對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的一個根本性的認識論。什麼叫相?相不僅僅指我們眼前看到的,而且包括我們所有的感官所感應到的,比如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碰到的,甚至是想到的。這些相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本來是不真實的,而我們誤把它當作是真實的。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真的懂了嗎?
    可是,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不同,所以,他就很迷惑,到底佛經應該怎樣去理解?今天,雲來就針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金剛經》第五品中的一句話。原話是佛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裡的相,由於是針對修行人講的一句話,所以他只對修行人起到指導作用。
  • 夢中見佛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不是相悖?
    摘錄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博客問:有師兄問,《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可是為什麼《無量壽經》說,要是人往生會在夢中見阿彌陀佛?不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嗎?答: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後面接著還有一句:「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虛妄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有「見諸相非相」的正見。2、非相不是沒有相,不要會錯了佛法大意。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相究竟是什麼
    《金剛經》第五品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到底什麼是「相」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
  • 讀《金剛經》第四悟:什麼是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在上一篇提到佛陀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什麼是菩薩呢?菩薩的梵文是「Bodhisattva」,又譯為菩提薩多、菩提薩陲、覺有情、大士等。「Bodhi」,是智慧,覺悟的意思。「sattva」是有情眾生的意思。合起來就是:菩薩就是覺悟了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