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2020-12-09 醍醐書院

一、心中無事,不受幹擾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與你有關係,所以任何現象不會干擾到你,這就是「放舍諸相」。「休息萬事」與「絕學『無為』閒道人」中的無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行住坐臥,都還是有的,但不是什麼事都不必做了,而是心中沒有什麼事可以讓自己牽掛的,所以默照,是承認一切都有,如果忽略現象的有,那就沒有照了。

所以說禪法是心法,主要的意思是心中不會受到任何事情幹擾。一般人總是思前想後,不斷回憶著過去,總覺得許多機會沒有好好把握,或念著曾經做過的事、發過的財、出過的鋒頭;這一生不是在悔恨,就是在陶醉之中度過。要不然就是憂慮擔心著未來會發生什麼狀況,或者事情未到,就提前高興著美夢成真。

夢,在想像之中總是太過美好了,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夢裡,對未來想像得太天真。譬如許多人在結婚之前,都會把婚姻想像得美滿快樂;而我小時候上山出家之前,就把山上想像成仙境一樣;然而,這種對於未來的憧憬,多半是有問題的。

當我閉關修行六年出關之時,高雄鄉下的一個小鎮,有個蓮社要請我去演講,一路上有位居士陪著我。那是個滿熱鬧的小鎮,街上許多人看到來了這麼一位不認識的和尚,都會多看兩眼,這位居士於是高興的對我說:「法師,一定是老早宣傳過,說有位出關的法師要來弘法。你是剛剛修行出山的人,一定有很多人晚上準備聽你演講。」我還信以為真。可是到晚上我要演講時,只來了三、四十位聽眾,這個夢很快就破滅了。從那一次以後,我就了解到,凡是事情尚未發生之前,不要想像得那麼的美好、那麼的順利。

二十多年前我在臺灣主持禪七,那個道場很小,只能容納二、三十位禪眾。有一次禪七結束後,大家報告心得,有好幾位禪眾一邊感恩一邊哭著說,師父是他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恩人,從此要生生世世跟著師父修行,發願生生世世不退轉。我心想:「有可能嗎?現在是聲淚俱下的感恩,沒有多久就會將我忘了,當我死的時候最多說一聲:『喔,這個老和尚死啦!』」您們不信嗎?真的是這樣!

當年那些年輕人目前還留下來跟著我修行的,已經很少了。不過發好願還是應該要發,即使是不能持久。

二、止於一念不是無心

但是,一些空洞的夢想,對心理是負擔,對時間則是浪費。所以要「放舍諸相,休息萬事」,讓我們在用方法時只有「當下,當下……」,有了任何經驗就是「放下,放下……」,同時不斷地繼續用方法。如果經驗到統一心時,知道是統一心,因為正處在統一心的狀態中無法放下,等境界過了之後,要告訴自己:「這個境界不是我要的!」有統一心的經驗很好,但是不要去追求統一心,因為越追求越得不到,而且統一心不一定有用,最多只能入定。

因此,不論是默照禪或話頭禪,並不鼓勵注意或進入統一心。中國禪宗參話頭時,隨時隨地都有話頭,話頭就像一把鎖匙,只是個工具。有話頭可用,絕對不會發生內外統一或絕對統一的狀況。絕對統一已經是念念的統一──前念、後念,念念止於一念,是念的統一,這就是進入深定;身心統一及內外統一還沒有到達念念統一的程度。我們不希望進入念念統一的定境,但也不要把統一心當成壞事,可是絕對不要把統一心當成追求的目的。

念念統一是定,能夠有入定的經驗是不壞的,當念念止於一念時,沒有前後交替念頭的過程,時間的感覺就不存在,坐一天和坐一秒鐘是相同,這是真的進入了定境。能夠有此境界固然很好,但這只是統一心,是一種修行的經驗,不是無心,並未得解脫,也不是智慧。

修行的過程中有三種心理狀態:1.散心。剛開始時的心是散亂的、雜亂的,從散亂心用方法,這個方法使得心能夠傾向集中。2.集中心。在修行過程中,必定先經過散亂心的掙扎,然後變成集中。3.統一心。從集中心漸漸妄念越來越少,到完全沒有妄念、雜念,只有方法,此時就出現統一心。統一心有三個層次或現象,那就是身心統一、內外統一、前念與後念統一。但是,我們所期待的是無心,並不是這三個統一心,這都是過程。無心,不是追求可得,一追求就是妄想心,而是要放下、放下……,「放舍諸相,休息萬事」。

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六祖壇經》講的無相,是說一切相都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相。現象雖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緣有而自性空,只因為因緣的湊合而有了現象;如果另外的因緣產生,現在的現象就會改變,形成另一種現象,所以稱它為虛妄相。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實相,就不會被其困擾,而產生痛苦的煩惱心,此時智慧就出現了。「法住法位」是指當下現在的這一刻,每一法都有其特性與狀況,如果有新的因緣參於進去,原有的狀況就會改變;就好像化學變化,只要一個成分不同,所產生出來的便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記得我小時候在上海時,有位居士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也會講經說法,有一次他家裡失火,房子被燒掉。房子被燒之後,全家人都很懊惱、痛苦,另外一位聽過他講經的居士安慰他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房子本來就是虛妄的,燒掉就燒掉了吧,不必太難過了。」房子被燒的居士說:「對,房子是虛妄的,我這個人也是虛妄的,但是虛妄的我,還是需要有虛妄的房子來住啊!」於是大家幫忙捐助了一些錢,讓他們暫時有地方可住。後來有一次他發表學佛心得說:「看到別人有事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旦事臨到自己,所有相都是真實的,房子燒掉是真的,馬上就是一個現實,不知道要住在哪裡。」當時我的師父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從佛的立場來看,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是虛妄的;可是從眾生的立場來看,看到別人是虛妄,但卻不承認自己也是虛妄的。不過,我們要學佛,雖然自己發生問題是真實的,但是要將它當成虛妄的來觀想,能夠如此,痛苦與煩惱就會減少。必須要有勇氣面對所發生的問題,因為你還要繼續活下去。」

修行,就是要練習著用佛的角度來體驗生活,因為我們還沒有開悟,沒有智慧,沒有辦法像佛一樣。特別是在家居士們,有家、有孩子,也有很多的責任,房子被燒是個非常現實的大問題。而我們出家人大概好些,這個廟燒了就到另一個廟去,不過在西方社會也不是這麼簡單,其它的廟並不一定會隨便接受。所以只有學佛,練習著了解自己,化解心中的苦惱及牽掛,能夠「放舍諸相,休息萬事」,漸漸就能體會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還是要很細心的照顧、運用這些虛妄相,自利利人是要從有相開始,體驗無相、體會無相,然後才能實證無相。

我們修行用方法是在練心,不是在練環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不是說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說一切相都有,但是當實證無相的時候,心不會受其影響而波動。之所以發生影響和波動,是因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覺得那些人、事、物、環境狀況種種對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關,所以認為是真實相。修行時,首先一定要肯定自己、承認自己本身是虛妄的,進而體會到自己的身體與心也都是虛妄的,然後才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否則只是閉著眼睛說:「虛妄的!外面的環境統統都是虛妄的!」結果別人給你一個耳光,所有的一切就變成真實;這並不是外面的狀況有什麼不同,而是自己內心的轉變。所以,體驗、承認堅固的自我執著是虛妄的,如此,也能進一步體驗到一切的環境都是虛妄的。

我有一位弟子,打坐很精進,對《般若經》、《楞嚴經》的內容也很熟悉。有一次他在夜間打坐,有個鬼來找他,他跟鬼說:「你不要找我,你找師父去。」第二天他還問我:「師父,昨天有沒有鬼來找你?」他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既然是虛妄相,真有鬼出現時就不管它,還去找師父做什麼呢?過了兩天,夜裡我去看他,他正在打坐,經過他面前時,他馬上打了個手印,然後睜眼一看:「喔!師父是你!」。這真是有趣了,鬼在面前,叫它找師父;師父在面前,還把師父當成是鬼。

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我執以及身體是虛妄相,所見所思是幻想幻覺,才能夠在面對外境時真正把它當虛妄來看。否則只是觀念上的理解,當自己遇上境界時就不虛妄了。

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觀念上的認知一定要有,然而僅僅有認知是不夠的,如果不練習著體驗「放舍諸相,休息萬事」,就好像別人家的房子燒了卻跟他說:「房子燒掉就燒掉,不要執著,那是虛妄的。」但是當自己的房子被燒,就痛苦不堪。如果能體驗到自己的身心是虛妄相,所以自我就是虛妄相,房子被燒是因緣法,接受事實,再做善後的處理,這就是智慧而不是煩惱。

相關焦點

  • 心經揭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以人所知的一切,所生的一切,所有的一切,全是空的,因為全都在心裡,都是空生的。心裡生的有,有沒有呢?有,但只存在於人的心裡。心裡有它時,它就有,心裡無它時,它就無。所以心一念就有,一念就無。它的有無隨著人心生滅,隨著一念有無,所以是空的。所以在空上生有,有即是空。明白了這個道理,心還執著於自己生的有嗎?不會了,因為我決定它的有無,我是它的主人。
  • 《金剛經》的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佛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修行悟道的基礎,也是打開我們智慧的途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末學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末學愚鈍,所談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大德指點一二,不勝感激。
  • 於曉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原標題:於曉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系列導讀之二十八須菩提回答完了,看老師怎麼評價的:「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見相非相這段經文, 鳩摩羅什大師譯得非常好, 佛陀跟須菩提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說的「 相」, 對照梵文原本來看, 指的是佛陀應化到人間的色身的「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我對佛陀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理解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上面這句話是《金剛經》中佛陀對須菩提說的一句話。我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起初是有疑問的:「我們明明可以看到、感覺到的東西,怎麼就都成了虛妄的了呢?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現實啟迪意義
    在《金剛經》裡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告訴我們諸相不是真的,相併不是不存在,而是幻有、是假像,並非真有。我們感覺到的一切相都是真實的,可是佛菩薩卻告訴我們眼前這一切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必不執著,我們把這些幻相誤以為是真實的,所以處處執著,這是自找苦吃。
  • 佛教問答:什麼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現實生活中的「相」?
    0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基本含義這句話出自《金剛經》,原句是這麼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什麼是「如來」呢?按照《金剛經》的解釋就是「無所去,也無所來。」只有找到那個如如不動的「自己」才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要是有眾生被如來滅度,那如來不就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啦。須菩提,如來有時會說我,其實真不是有我這麼個東西,是因為凡夫眾生,以為有我。須菩提,我們所說的凡夫,在如來看來也是虛妄不存在的,只是有個凡夫的名稱罷了。這一段的經意和第二十一段差不多。也沒有啥新鮮的。
  • 動漫女頭: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動漫女頭: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 《金剛經》淺易之凡所有相皆為虛妄10
    今天我們學習凡所有相皆為虛妄。我們先看一下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夢中見佛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不是相悖?
    摘錄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博客問:有師兄問,《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可是為什麼《無量壽經》說,要是人往生會在夢中見阿彌陀佛?不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嗎?答: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後面接著還有一句:「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虛妄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有「見諸相非相」的正見。2、非相不是沒有相,不要會錯了佛法大意。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真的懂了嗎?
    今天,雲來就針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金剛經》第五品中的一句話。原話是佛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裡的相,由於是針對修行人講的一句話,所以他只對修行人起到指導作用。後來也流傳到不修行的人中,並且被廣泛應用,以至於將它的意思搞得很混亂。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中的相究竟是什麼
    《金剛經》第五品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到底什麼是「相」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
  • 讀《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能夠相信嗎?
    關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少解釋中將「凡」解釋為「凡是」,於是整句話的意思就變為:凡是所有現象,都是虛妄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如來所見之相也是虛妄的。如果說如來所見之相是虛妄的,那麼,依照「性相一如」的說法,相是虛妄的,性也應該是虛妄的,那真心本性何從談起呢?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可信嗎?
    在《金剛經》裡有句著名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同樣的觀點,在《金剛經》的其它部分和其它佛典裡都有許多類似的表述,那麼,佛家的這個觀點可信嗎?我們又應該怎樣去看待佛家的這個觀點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追根溯源,回到佛教的理論基礎上來。
  • 淨空法師:凡所有相皆虛妄,凡所有相皆實相
    佛法裡面講的『本空』,所謂是萬法皆空,是從無相的實相,從體上說的。那麼體雖然是無相,它起作用的時候,則有相。無相它能夠現這個一切相,我們在這裡叫『無不相』。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相與無相一如。空有不二,這個地方講空,這是講有,空有不二,空有一如,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虛妄並不是沒有,有人說佛經就是在講一個「空」字,萬法皆空,四大皆空,空就是不存在,一無所有。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說空不能執著空,否則無異於掩耳盜鈴,一葉障目,所謂虛妄並不是一無所有,不是空,而是假象,不真實,總在變來變去,因為無常,所以根本不需要執著。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虛妄並不是沒有,有人說佛經就是在講一個「空」字,萬法皆空,四大皆空,空就是不存在,一無所有。
  • 如何理解《金剛經》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句出自《金剛經》,是佛法的核心所在。這裡的「如來」指的是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意思就是說所有的相,凡是形體構造出來的東西都是虛妄,都是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分別心在起作用。如果我們看到了世間萬物空的本性,也就達到了佛的境界。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第五品揭示佛法的真諦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原文大意「須菩提!你覺得怎樣?見到如來的身相就等於見到如來嗎?」「不能,世尊!如來身相不等於如來。為什麼呢?如來所說的身體相貌,不是絕對的身體相貌。」(意思是說如來展示給我們的相貌生老病死,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報身、化身,並非如來不生不滅的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