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原文大意
「須菩提!你覺得怎樣?見到如來的身相就等於見到如來嗎?」「不能,世尊!如來身相不等於如來。為什麼呢?如來所說的身體相貌,不是絕對的身體相貌。」(意思是說如來展示給我們的相貌生老病死,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報身、化身,並非如來不生不滅的法身)。佛告訴須菩提:「所有的外相,都是虛妄的。如果能明白這一點,就等於見到如來了」
身見等於真見嗎?
關於這一品,我們先講一個故事,佛上天給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三個月,說法歸來時,弟子們因為思佛心切,都希望能第一個見到佛。其中有位蓮花色比丘尼,因為是女眾的關係必須排在男眾後面,但她神通廣大,為了第一個見到佛,就運用神通變現了輪王身首先來到佛面前。她非常高興,以為佛會讚揚她,沒想到佛卻對她說:「你不是第一個迎接佛的。」蓮花色比丘尼急忙問:「那麼第一個迎接佛的是誰呢?」佛說:「是須菩提。」
原來佛返回人間時,須菩提尊者正在靈鳩山上猶豫著是否隨眾人去迎接佛,此時,尊者憶起佛曾說過的一句法語:「若見緣起即為見法,若見緣起即為見佛」,因此,須菩提尊者認為,我應該見法,他就思惟一切因緣生法均是有生有滅,因緣和合就生起,因緣離散就息滅了,法是隨順因緣之轉變而有生有滅,它本身是無決定性,就是無自性、畢竟空的意思,須菩提尊者乃從緣起法、畢竟空道理中悟道,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道理。因為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才是真佛,報身、化身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須菩提尊者觀察諸法的空性,所以才是真正迎接見到佛的第一人,因為見法的人才能第一個見到佛。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告訴須菩提,所有的外相都是虛妄的,只有當你明白了所有的外相都是虛妄的時候,你才真的看到了如來。世界是虛妄的,只是我們被迷惑,把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當作真實的,正如他最後說的那樣,世界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像夜晚的睡夢一般虛無,像池塘雨點激起的水泡一樣飄忽,像清晨的露水一樣短暫,像天空一道閃電一樣飛逝,世事無常,沒有一成不變。
就像現代科學家發現的那樣,物質只有在絕對零度才能徹底靜止,但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絕對零度,只能無限接近,也就是說不存在靜止不動的物質,這裡是說微觀的原子哦,不是你指著一塊大石頭說他幾千年都這樣,其實它裡面無數的原子都在無時不刻的運動的!
我們常說,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你想想,你真的擁有過嗎?它只從你的世界流過,沒有絲毫的停留,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也就是這個道理!凡人三毒貪嗔痴,哪一件不是因為佔有欲而產生的?眾生的煩惱皆來自我見。
當我們明了了這個真諦,並且在生活中去踐行,打消貪嗔痴的妄想,我們就等於見了如來,見到了如來,就等於見到了佛法的真諦,也等於我們就成為了如來,因為佛法本來就周遍法界,自性圓滿的,在佛法的光芒下,褪去無知的黑暗,照亮我們自有的佛性。如來,無處不在,亦無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