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汽車逐漸普及,若是以家庭為單位計算,可以說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車;不過從汽車普及的周期來看,咱們國內的汽車普及時間真不算長,大面積普及幾乎不到十五年,對比歐美、我們的汽車文化、對於汽車的理解真不算長,所以我們很多車友對汽車的認知、也存在差異,有一些錯誤理解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誤區一,車子高速行駛發飄,是因為車子輕的原因
實際上車子跑高速、發飄,與車子重、車子輕關係不大,與懸掛行程、避震軟硬、轉向虛位大小、隔音好壞的關係比較大!舉一個很簡單的反例,F1賽車只有幾百公斤、重量絕對低於99%以上的民用車,可它飄麼?這個路面上最快的工具之一、那麼輕,卻不飄憑什麼?F1賽車的例子足矣推翻車輕、高速飄錯誤認知;再舉個抬槓的例子,滿載的大貨、夠重不?實際上把滿載的大貨開翻、比把家用車開翻要容易得多!
再想想大型客機、一百多噸,是不是夠重?可它非常飄,速度稍微快一些、它甚至能飄到上萬米高空,當然這個例子太槓、不過足以推倒輕飄、重穩的常規認知!實際上懸掛行程過於長、彈簧過軟、隔音差、轉向虛位大、才是真正令車飄的元兇!試想啊,具備這幾樣特質的車子、高速行駛,一旦變線、穩定性會非常之差,而隔音差、車輛高速行駛時,噪音的嘶吼將會令駕駛者心中不安,這幾樣問題綜合到一處後,結論就是該車很飄;但實際上與車重或輕沒關係對吧!
日系車不喜歡用渦輪增壓
從日系車企推出的車型來看,採用渦輪增壓的車型的確比歐美車系佔比要少一些;所以早期很多朋友的邏輯就是,日系車企討厭渦輪增壓技術、因為不穩定?但實際上隨著日產、豐田及本田都推出增壓車型後,這樣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被糾正!不過又產生了新的誤解,那就是日系車企退出渦輪增壓是針對國外市場,而本土依然是以自然吸氣為主?
真的是這樣麼?實際上在日本本土市場,那類小不點可kcar大行其道,保有量佔據日本本土40%以上,而這些小不點無一例外清一色是渦輪增壓,可以說最近這二十幾年來、日本車企早就全面推出了小排、甚至微排量增壓車,當然對於大部分朋友而言、不知道罷了;而在常規的人之中,很多朋友把自己的無知、當作不存在罷了,所以也就產生了日本車企對於渦輪增壓不熱衷、日本車企骨子裡不認可渦輪增壓的錯誤認知!
空濾可以用氣槍吹一下後,繼續使用?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空濾在被氣槍吹的時候、所承受的壓強太大,要知道氣槍的出氣口只有2.50毫米左右,它直接吹到的位置形成的壓強能達到6.0Bar左右,這是空濾在車子正常行駛、撞風所受壓力的一百多倍;強大的壓強會導致空濾的氣孔間隙變大,很多顆粒甚至會被過高的壓強、強行推入到氣孔中,後果就是導致空濾失去過濾能力;所以空濾要麼換新、要麼就別清理,髒不怕、但拿氣槍吹空濾等於讓空濾失效!
傳說中的減速玻璃?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減速玻璃的故事、鄙人小時候也聽過,並信以為真?但實際上這所謂的減速玻璃真的存在麼?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減速玻璃;可以這麼說,減速玻璃可以認知為符合標準、合格的玻璃,而那些不能減速的玻璃其實就是不合格、透光率偏低的玻璃;道理很簡單,視覺會欺騙我們;假如我們駕車來到30千米時,透過玻璃、車外的景物卻已經發生扭曲、甚至嚴重的拖尾,那麼是不是我們就會感覺車子很快呢(一些競速類遊戲所營造的效果,原地未動、感覺很快),這就是那些透光率不合格的玻璃、所營造出的加速效果,所以時間或存在加速玻璃(透光率不合格),卻不存在減速玻璃!
總而言之上述就是幾個關於車子錯誤認知,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太多、即便舉個一天一宿也舉不完,比如其它的錯誤認知如車重安全、碰撞後車損嚴重不安全(捨命不舍財?)、沒後防撞鋼梁的車不安全(縱向受力、衡梁的意義微不足道,和牙籤有一比,初中物理其實都講過的、可能學文科的朋友太多了),等等的例子層出不窮,實際上還是源於汽車在咱們這的普及時間短、汽車底蘊不深罷了;在不遠的將來車子一定會進一步普及,消費者對於車輛的理解也會進一步加深,到了那時、很多誤解自然就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