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畫家江明賢的「兩岸情」

2020-12-17 參考消息

中新社臺北1月16日電 題:臺灣畫家江明賢的「兩岸情」

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願

江明賢的名片上,印有兩個手機號碼,一個是臺灣的,一個是大陸的。

把兩地電話印在同一張名片,他說已有多年,因為「常去(大陸),這樣聯繫比較方便。」

1942年出生於臺中的江明賢,曾任臺師大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長。目前已在海內外舉辦個展60餘次,參加聯展百餘次。

1988年,江明賢攜畫作前往大陸,成為臺灣地區「解嚴」後赴大陸辦畫展的第一人。

「那次展覽主要是展現臺灣的風光,很多人去看。」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笑言剛接到邀請時還有些不敢答應,「當時壓力蠻大,擔心回來出狀況,後來還好。」

返臺後的江明賢,「被禁止兩年不能出境」。在他看來,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兩岸都是中國人,同根同祖無法分割,文化交流是很正常的。

「我單純的想法就是文化交流,我是畫家,沒有考慮政治的問題。」他同時又補充,至於有沒有政治的影響不曉得,也無法去判斷,但從那時起兩岸文化交流漸漸加強。

從1988年至今,他粗算了一下,到大陸超過200次,幾乎跑遍除青海外的省份,並都留下作品。「多的時候一月要去兩三次,比跑臺中、高雄還密集。」

近日,「歷史·人文·美學——江明賢的墨彩世界」個展在臺北開幕,展出他在兩岸和海外各地創作的畫作百餘幅。雄偉壯闊的臺灣玉山、底蘊厚重的大甲鎮瀾宮、風景如畫的雲南麗江古鎮、神秘美麗的香格裡拉……兩岸間浸透著歷史記憶的知名自然美景、古蹟建築和風土民俗躍然紙上。

開幕致辭中,他主動提及1988年到北京後,拜訪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的經歷,李老把年輕時寫生的「鎮箱寶」拿了出來,告訴他如何寫生。「這也給我很大啟示,長輩要提攜、鼓勵後輩。」

活動中,面對參觀者合影、籤名等要求,江明賢一一滿足。直到最後一位籤名者離開後,才在工作人員數次提醒下,到一旁休息室向出席活動的貴賓道謝。

展室內,一幅小版本的《新富春山居圖》,吸引許多書畫愛好者駐足。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繪,後因火焚殘缺,分為《無用師卷》與《剩山圖》兩部分,分別收藏於兩岸,在臺合璧展出時曾引發轟動。

2011年,江明賢被國務院參事室邀請與大陸畫家宋雨桂代表兩岸主筆畫家合繪《新富春山居圖》,表現新的富春山水。「整整畫了一年,展出後很轟動。」

他創作的《新富春山居圖》有兩個版本,一是合繪的大版本,一是本次展出的小版本。「這是小版本在臺首次曝光。」

面對媒體採訪,江明賢經常說到「根」,如放棄美國綠卡回故鄉只為尋根;如談及西方之行對繪畫影響時說向西方學習大有必要但要有自己的根。

江明賢認為,文化藝術創作有根才能成長、茁壯、開花結果。「如果沒有根移植過來,可能會枯死,就算長大也是病態的。」

去年7月,由他倡議的「傳承與衝擊——臺灣中青年水墨學術展」在北京開展。「文化、學術交流都很單純,我們沒有考慮政治因素。」江明賢說,已退休的他現在全力投入創作,並會繼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互相交流,互相影響,才能推動兩岸書畫的共同發展。」(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醉心水墨長河 情系兩岸文緣——專訪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
    (楊家鑫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畫家江明賢的「兩岸情」  中新社臺北1月16日電 題:臺灣畫家江明賢的「兩岸情」  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願  江明賢的名片上,印有兩個手機號碼,一個是臺灣的,一個是大陸的。
  • 臺灣水墨畫家江明賢參訪連橫紀念館
    中國臺灣網3月30日杭州訊 3月27日下午,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一行來到瑪瑙寺連橫紀念館參觀交流。  山水為引、文化作陪。參觀期間,江明賢先生對紀念館優雅的環境、豐富的展品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稱讚不已.他認為,連橫紀念館作為兩岸文化交流平臺,集聚臺灣風貌、歷史文化、民俗藝術和現代發展等多元文化於一體,尤其是寓情山水的環境和氛圍,實為館內點睛之筆。他還表示,之後會以書畫的形式,將紀念館的風情呈現給更多的兩岸民眾,為兩岸文化交流盡一份心力。
  • 臺灣畫家江明賢在京舉辦個展
    本報北京8月1日電 (葉庭嘉)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與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的「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8月1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   江明賢被譽為臺灣當代畫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傑出的畫家之一。
  • 臺灣知名畫家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成都杜甫草堂開展
    安源 攝中新網成都9月12日電 (記者 安源)「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於12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詩書畫院美術館、中國書法館開展。展覽精選臺灣知名畫家江明賢遊歷兩岸和海外各地所創作的近百件墨彩作品,以「雲月八千裡」為主題,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展開,呈現出其廣闊的胸襟與宏大的氣韻,更彰顯了「一帶一路」文化先行的理念。
  • 臺灣知名畫家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記者 鄭巧 應妮)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與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主辦的「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1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兩岸的近百位文化藝術界代表齊聚中國美術館,一起欣賞臺灣畫家江明賢遊歷海內外創作的近百件墨彩作品。
  • 個展再進中國美術館 臺灣畫家江明賢談「一生的熱愛與夢想」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江明賢1942年生於臺中,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留學西班牙,還曾旅居紐約多年,現為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明賢在開幕式上致辭。
  •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
    2019年8月1日上午,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與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主辦「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精選江明賢遊歷創作的近百件墨彩作品,以「雲月八千裡」為主題,圍繞「一帶一路」之所見一一展開。江明賢的畫作將中西兩種不同美學理念充分融合,形成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畫界獨樹一幟。「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是中華文化聯誼會自1999年開始舉辦臺灣「藝術巨匠」系列活動的延續,是兩岸藝術領域交流的又一大盛事。
  •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墨彩河山個展北京開幕
    中新社發 石龍洪 攝  「歷史 美學——江明賢的墨彩河山個展」2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這次畫展是我藝術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展覽。」江明賢在開幕式上說。此番,他準備了100多幅畫,大部分題材都是兩岸風光,江明賢說「中國的大山大水非常適合入畫」。
  • 攜「雲月八千裡」三度走進中國美術館 臺灣畫家江明賢談「一生的熱...
    當日,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記者陳舒)「我一生熱愛中華文化,從小就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薰陶。到大陸交流、學習、旅遊和作畫,是我一生的夢想。」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以「雲月八千裡」為題的墨彩巡迴展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他第三次在這裡舉辦個展。
  • 臺灣畫家:中國畫走向世界需兩岸藝術家共同努力
    臺灣畫家:中國畫走向世界需兩岸藝術家共同努力 2016-04-17 19:34:40梁犇 攝   中新網濟南4月17日電(曾潔 李欣)來自臺灣的中國畫家江明賢17日在濰坊「第六屆中國畫節」辦展。江明賢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畫走向世界還需兩岸藝術家共同努力。  名為「墨彩新境」的畫展共展出江明賢66幅作品,其中包括現《金門民房與洋樓》等多幅現代水墨畫。
  • 江明賢:水墨世界,藝術人生
    江明賢,一位來自寶島臺灣,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畫家;一位傳承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又融合西方繪畫理念的美學大師;一位頻繁往來兩岸之間,致力於文化交流而樂此不疲的睿智學者……曾是第一個來到祖國大陸舉辦個展的臺灣畫家
  • 臺灣知名畫家攜水墨浙江辦展 盼兩岸合作同推中華文化
    7日,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臺灣美術院常務副院長江明賢在杭州表示,中華文化要推向世界,一定要兩岸合作,甚至不止是兩岸人民,全世界的華人也要來共同推動。  水墨是中華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為增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7日,由文化部所屬中華文化聯誼會邀請臺灣地區五位當代水墨名家舉行的「婆娑蓬萊——臺灣水墨名家」特展在浙江杭州開幕。江明賢亦是此次參展畫家之一。
  • 陳履生:江明賢的藝術特色
    在經歷臺灣20世紀50年代政治風雨的洗禮之後,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畫家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表現出了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雖然,他們在某些點上有殊途同歸的跡象,可是,在更大的範圍來看,不同的價值取向卻反映出了根本的文化對立。江明賢的文化背景不同於那些由大陸遷臺、在臺灣成長的畫家。
  • 梁國揚主席出席江明賢墨彩巡迴展開幕式
    、臺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蕭瓊瑞、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紀連彬、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蘭靜,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書畫工作委員會副會長林平、副秘書長兼《中國藝術博覽》雜誌執行主編李明等來自兩岸文化藝術界的200多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活動。
  • 匡時2016夏拍 江明賢專題
    江明賢生於臺中,於一九八六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一九七四年畢業於西班牙國立馬德裡聖·斐南度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長。現為臺灣美術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研究員。
  • 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將於8月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美術館、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學會、中華全國臺聯兩岸文化交流中心支持的「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將於8月1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 江明賢墨彩作品來寧巡展
    本報訊(記者朱凱)8月18日,「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開展。此次展覽由江蘇省美術館與臺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展期至8月25日。江明賢早年擔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長,任職期間成立了臺灣第一個美術創作、藝術行政與管理、藝術評論等博士班,對臺灣高等美術教育貢獻良多。退休後,江明賢全力投入創作,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藝術交流,2011年擔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江明賢在藝術創作中主張融和中西方美學精神之精髓,創造出了獨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
  • 遇見便是風景 江明賢水墨畫論
    江明賢 印象太行 88×96cm 2010年一  作為「臺灣中生代最負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畫家」,江明賢教授不僅參加了百餘次重要展覽,而且在世界各地舉辦過40餘次個人展覽。之後,他又在江蘇美術館(1990)、中國美術館(2005)、上海美術館(2005)、廣東美術館(2005)、中國國家博物館(2012)、山西美術館(2012)等大陸重要美術館舉辦個展,與大陸美術界頻繁交流,成為兩岸藝術界交流的使者。
  • 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隆重揭幕
    2019年11月11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首爾中國文化中心、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中國臺灣)共同主辦的「雲月八千裡——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首爾中國文化中心隆重舉辦。李範憲理事長致辭韓國美術協會理事長、著名畫家李範憲在致辭中對展覽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並表示江明賢教授作為中國海峽兩岸最具代表性的著名藝術家此次到訪韓國
  • 江明賢:放眼看世界,心意無去留
    畫家江明賢(左)如果我沒看錯,臺灣畫家江明賢在山西拜師學武的儀式上,所做的動作是渾圓樁。渾圓樁,就是心意或大成拳的核心,是這一門派臻拳學化境最基礎也最高級的功夫。江明賢《晨曦待渡》江明賢是名畫家。繪畫也是實操功夫,需不斷體認才能大成。他的畫,中西融合的路走得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