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學風列入研究生必修課

2020-12-17 新東方網

 

  今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將成為在校研究生的必修課。記者從昨天召開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座談會」上獲悉,三年之內所有在校研究生畢業前都將接受智慧財產權、道德規範和作風方面的教育,從源頭上規範整個學術界。
  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昨天在會上透露,去年、前年科技界出現了一些不好的事件,包括肖傳國事件等,對科技工作者的形象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為了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學術規範,中國科協專門設立了道德與權益委員會,推進道德學風的建設。
  張勤透露,此前中國科協所作的一項調查發現,大部分人不知道科學道德學風到底應該遵守什麼樣的規範,很多失範行為都是在無意中犯下的。「研究生是我們科學界的未來,這是一個在科學道德方面重點需要加強和改進的群體。」
  張勤表示,今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將做到「全覆蓋」,即要覆蓋到所有新入校的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博士生。張勤透露,今年將基本做到70%以上的新生全部接受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教育,之後將推廣到所有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單位等。目前的基本設想是,從今年開始每年在研究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就完成對新生道德學風的宣講教育培訓活動,讓它成為一個必修的、制度性的環節。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清華研究生「學風年曆」請查收
    清華大學研究生作為學術科研的重要群體、學風實踐的生力軍,以「學風建設年」為契機,立足學生視角,自發舉行系列活動倡導學術學風建設,在新時代弘揚學風建設優良傳統。 底線教育:弘揚學風正氣 圍繞「如何檢驗學風教育成果」「如何實現學術規範教育全覆蓋」「如何加強學術道德警示教育」三個問題,清華大學研究生學子推動 「一網一冊一視頻」學風底線教育系列工作。
  • 蘭州理工大學「院長論壇」倡導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
    每日甘肅網訊  為貫徹落實中國科協和教育部《關於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活動的通知》精神,加強學院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於11月4日晚,在1北203教室開展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教育活動,邀請了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周勇教授為土木學院全體研究生做此次報告。
  • 踐行優良學風!50所高校研究生會共同發出這份學風倡議書
    近日,來自全國50所高校的近200名研究生齊聚清華大學,交流學風建設經驗,凝聚優良學風共識,面向全國研究生50所高校研究生會共同發出學風倡議書,一起來看。高校的研究生同學:優良學風是新時代研究生為人為學的基礎。弘揚優良學風關涉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回望歷史,一代又一代學者大師方言矩行,不畏挑戰,無私奉獻,不懈追求,鑄就高尚人格,勇攀學術高峰,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推研究生學風自律倡議書、線上雲組會,華東理工打造科研誠信建設平臺
    華東理工大學將每年的4-5月定為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月。今年,以「弘揚優良學風,同心戰『疫』踐行科學精神」為主題,推出研究生學風自律倡議書,通過線上線下聯動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號召全體研究生導師和學生,將弘揚科學精神,恪守誠信規範,營造良好學風,追求科學真理,勇攀科研高峰的信念融入自身的科研學習過程中,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誠信建設新格局,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的社會文化基礎。
  • 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 近6000師生現場聆聽科學大家演講
    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 近6000師生現場聆聽科學大家演講 2019-11-14 17:18: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
  • 重慶科學道德宣講會舉行 兩教授結合自身經歷談學風建設
    重慶市2017年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重慶科技學院舉行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10月11日21時43分訊(記者 伊永軍)只有在一個科學道德得到遵守的環境裡,社會公眾才會相信科學研究成果的真實可靠,才會認可和支持科研事業的發展。今(11)日,由重慶市科協等主辦的重慶市2017年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在重慶科技學院舉行。
  • 科學道德與學風是學術大廈的根基
    科學道德與學風是學術大廈的根基 2020-12-03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黨的學風帶動高校學風建設的理論思考與探索實踐
    三是教學管理存在制約學風養成的薄弱環節。有的課程挑戰度不夠高;部分課堂規模過大,不利於師生互動;基礎課的因材施教模式還需要繼續探索;研究生學位評定還存在「數論文」問題;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投入要求不夠嚴,考核不夠到位,評價不夠科學;對嚴格要求學生的教師給予的制度支持不足;教師教學研討氣氛不夠濃厚,助教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
  • 中南民族大學2020年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風建設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研究生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 文學院多措並舉紮實推進學風建設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苑博)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激勵和引導廣大研究生同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文學院積極響應學校黨委號召,全面推進學風建設活動,凝聚誠信共識,營造良好學術生態,賡續百年南開優良學風。
  • 醫德是醫者的終身必修課
    大幅擴大麻醉、兒科研究生招生規模,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程,將醫德醫風作為醫務人員必修課……未來的醫學教育將發生這些重大改變!師者與醫者,都是很看重職業道德的職業。關於師道,祖師爺孔子多有論述。至於醫者,杏林名家們也有許多名言傳世。如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 陳凱先院士到寧波材料所作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專題報告
    7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主席、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凱先應邀為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黨員同志和科研骨幹作了一場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專題報告。來自科研、管理部門的黨員、科研管理骨幹近300人參加了報告會。黨委書記嚴慶主持報告會。
  • 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舉辦道德和學風建設專題講座
    近日,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閱松亭」講壇邀請內蒙古醫科大學醫學實驗與測試中心主任康毅敏教授作了題為《高等學校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專題講座。講座旨在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和求真務實的學術氛圍。
  • 南京理工大學關於2020級碩士研究生(含直博、碩博生)研究生英語...
    ://www.eol.cn/ceici/ 2020級碩士研究生(含直博生、碩博連讀生): 為推進我校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切實提高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2020級碩士研究生(含江陰校區碩士研究生)、直博生、碩博連讀生(不包括公共事務學院社會工作專業、MPA、MBA
  • 全國人大代表鄭堅江:將「急救」知識培訓列入中學、大學必修課
    針對這種現象,鄭堅江代表提出建議:將「急救」知識培訓列入中學、大學必修課程。眾所周知,以生產空調起家的奧克斯集團,近年來在醫療產業亦有布局,因此,近年來鄭堅江代表提了不少有關醫改方面的建議。此次提出將「急救」培訓知識列入中學、大學必修課的建議時,鄭堅江列舉了充分的數據。
  • ...牢記使命】先進材料實驗室開展師德師風、學術規範和學風建設...
    在學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先進材料實驗室黨總支響應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強師行動計劃」實施,全面推進「三全育人我當先」教育實踐活動,近期在全體教工中開展師德規範和學術規範方面的集中學習,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和道德學風建設。
  • 哈爾濱師範大學舉辦研究生科技學術文化節頒獎典禮暨「研途我和你...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開展好校研究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價值引領、創新思維培育、專業情志培養和「先優模」表彰工作。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修養、文化素質、科技創新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努力營造濃厚的研究生學術氛圍。
  • 鄭健龍、印遇龍兩位院士為湖南科研代表宣講科學道德
    9月23日至24日,2017年湖南省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分別在長沙人民會堂和湖南科技大學舉行。他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生物腫瘤學》等期刊大規模撤稿事件,李連生、李富斌等曾經的「科技之星」因學術不端行為,而身敗名裂的事件為例,寄語現場青年工作者要弘揚科學精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用科技行為準則自覺規範自己的科研工作,做一名品德、品行和科技道德高尚的科技工作者。印遇龍以自身成長經歷為切入點,與現場師生談論了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