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幅擴大麻醉、兒科研究生招生規模,將中醫藥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程,將醫德醫風作為醫務人員必修課……未來的醫學教育將發生這些重大改變!
師者與醫者,都是很看重職業道德的職業。關於師道,祖師爺孔子多有論述。至於醫者,杏林名家們也有許多名言傳世。如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一視同仁,「皆如至親」道盡中國傳統醫德之精髓。
醫德為什麼重要?皆因醫務人員面對的是人,是患了病的人,而不是出了故障的機器;醫療服務是和人打交道,而不是修理機器,所以用技之外,還要用心、用情、用德。跑偏了的醫學實踐往往容易出現科學與人文斷裂、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疏離的現象,這一現象不但不利於疾病治療,也讓醫患鴻溝越來越深。假如醫者都能「醫德服人」,何愁醫患關係不和諧?
當然,醫德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醫患關係上,在某個特殊時刻和危急關頭,高尚醫德還有拯萬民於水火之功。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對於病毒傳染性問題,鍾南山直言存在「人傳人」現象,給政府迅速做出防控決策提供了依據,避免了疫情繼續擴散的風險。此情此景,求真務實的醫德,善莫大焉。
將醫德醫風作為醫務人員的必修課,並非要將醫務人員推向神壇,更不是要對醫務人員進行道德綁架,而是因為醫德是一劑良藥,不僅對患者有效、對社會有功,對醫務人員亦有益處。作為醫務人員,誰不希望有更良好的職業聲譽、更和諧的醫患關係?
在醫學教育中增加醫德教育內容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必須提醒的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重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避免走過場、放空炮。醫學院校要遵循醫學教學和學生成長規律,不斷創新教育手段、豐富教育內容,把醫德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
(廣州日報評論員 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