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2014-2015北京地鐵公共藝術創作

2021-02-19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2014年12月28號,北京地鐵新線路正式投入運營的同時,又一批地鐵公共藝術作品面世,受到了業內的普遍好評和公眾的廣泛關注。本文將為您介紹由中央美術學院軌道交通公共藝術創作團隊為北京14號線東段與15號線2期設計的多件(組)公共藝術作品,帶您領略北京地鐵公共藝術的風採。

從1984年北京地鐵壁畫的創作首次將藝術帶入地鐵空間至今,北京地鐵公共藝術在創作理念、表現題材、藝術形式、空間媒介和材料語言上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長足的進步。地鐵公共藝術已不再局限於對公共空間的裝飾和點綴,而因其廣泛的受眾群體和良好的傳播效應,逐漸成為接續城市文脈、展示城市精神重要平臺,觸動城市文化生長、實現文化互動的關鍵媒介和綻放城市友善表情與建構城市文化意象的重要手段。北京地鐵公共藝術建設正從「藝術裝點空間」轉型到「藝術營造空間」,進而走向「藝術激活空間」。

14號線——望京站

14號線望京站共有3件公共藝術作品,這個三幅作品都選擇了都市休閒生活題材作為創作元素。乘坐著旅行箱,手拿氣球翱翔在藍天中的小女孩;站在蘑菇雲上的小朋友;乘坐著熱氣球追尋太空夢想的小男孩;這一切一切的奇思妙想,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這些畫面又那麼的熟悉,那麼的親切,仿佛是我們兒時的夢想,也仿佛是我們都市生活的憧憬。作者意在用這種輕鬆的主題褪去人們在都市生活中的壓力與疲憊。

《都市生活》 熊時濤、李震

不鏽鋼鍛造、噴漆 6m×6.65m

《都市夢想》 熊時濤、李震

不鏽鋼鍛造、噴漆 6m×6.65m

《都市時尚》 熊時濤、李震

不鏽鋼鍛造、噴漆 6m×3.65m

望京站的整體裝修風格是以都市立方體為設計元素,在公共藝術的創作形式上,延續瞭望京站裝修的視覺元素,選擇像素化的拼插玩具的方式來構成整個畫面,讓作品與整個空間融為一個整體,同時讓其更具童趣、更具時尚感。

14號線——阜通西街站

《一人一畫》 王中

鋁板切割、UV噴繪 16.8m×4.3m

《一人一畫》並不是一件完全從視覺效果出發而設計的作品,甚至不是一件由藝術家或藝術家們獨立創作完成的作品。它是一件公眾參與的藝術作品,更準確地說,是一個公共藝術計劃作品。在畫面平鋪的陣列中,一百多個或圓或方形狀各異的單體畫面,是由不同階層的公眾在作為組織者的藝術家提供的材料上畫出心中的理想畫面,再由藝術家裁切留取局部而形成的。作品以這樣的方式突破社會中的身份、地位、文化類別等身份屬性,強調一人一畫,一人一夢想的平等和諧社會。


《一人一畫》的重要價值不僅在於它整體的美觀和百餘個畫面的藝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地鐵公共藝術創作過程中市民的參與和互動,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七歲頑童,不論你是都市白領還是藝術家,都可以參與到生活區域地鐵公共藝術的創作中來,它讓更多的普通人參與其中,感受到藝術帶給人的無窮樂趣;也使地鐵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和載體本身,成為城市公共事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它還是藝術家在城市文化生活中播下的一粒種子,在人們關注的目光中沐浴,隨著來往的乘客傳播發酵,最終將孵化成為城市文化生長的新希望。

14號線——東風北橋站

《仲夏夜之夢》 潘公凱

陶板燒制 10m×3.6m

《勒杜鵑》 常沙娜

陶板燒制 10m×3.6m

在東風北橋的公共藝術創作中,為了提高站內整體的藝術氛圍和文化水品,創作團隊特邀潘公凱教授和常沙娜教授兩位國際知名藝術家,創作了兩幅傳統的中國畫作品。


14號線——望京南站

《地鐵.2014》(臨時性公共藝術作品)柳青

玻璃鋼著色、不鏽鋼 6m×2.2m×2m

15號線——清華東站

《學子記憶》 武定宇、魏鑫

青銅、不鏽鋼、LED 3.2m×20m

清華東站的公共藝術作品選擇「學子記憶」作為表現的主題,不僅因為這一站在地理位置上臨近多所高校,更因為在當代社會,幾乎所有人都有著類似的求學經歷和身為學子的青蔥記憶。某種程度上,附近的這些知名學府,承載的也是每一個學子、乃至於國家和民族的夢想和希望。選擇學子記憶進行演繹,將最大限度地激發欣賞者的共鳴,觸動珍藏於內心的美好記憶。

無論六零後、七零後還是八零後,說起十年寒窗、說起對象牙塔的憧憬,都會在心中激起無數漣漪。幾乎每個人的學子記憶中,都有響著車鈴聲的林蔭路、教室裡朗朗的書聲、球場上揮汗如雨的身影、電話那頭的鄉愁與牽掛、書桌上堆積的書本和青春懵懂的愛情。《學子記憶》選取了16個最具代表性的場景或情境,用特殊的透視和照明手法,在牆面的「窗口」中進行展示和還原。


《學子記憶》同時是一部互動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公眾可以通過掃描作品旁的二維碼關注學子記憶公眾互動平臺,輸入相應「窗口」的數字編號聽到關於作品表現場景的情境對話和錄音。並且,可以通過日後的運營中組織新的公共藝術活動或計劃,向公眾或周邊學子徵集他們各自關於作品表現場景的感受和錄音,並在特定的時間或條件下在公眾平臺上發布,促使新的學子記憶與文化事件生成。

地鐵公共藝術作品往往設置在通過性的空間當中,無論是出於通行的需要還是乘客本身行程的影響,觀眾欣賞公共藝術作品的時間和空間都較為有限。《學子記憶》運用網絡等虛擬空間形成與觀眾的互動與延展,使地鐵公共藝術作品的成為可以帶走閱讀和玩味的新型媒介,以公共藝術計劃的形式來推進地鐵公共藝術品的再設計,圍繞並服務於區域的城市文化脈絡,從而實現在地性、互動性、生長性和延展性的統一。

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

《奧運中國夢》 武定宇、崔冬暉

馬賽克、鋼板噴漆、LED 3.9m×50m

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的主體人物採用了抽象剪影的藝術形象,並在剪影中細化出在2008年奧運會中中國獲獎項目的動作符號。背景整體採用中國色彩,畫面中融入的紅旗、奧運、火炬等元素,則帶給人們強烈的國家榮耀和歸屬感。

創作團隊簡介

中央美術學院軌道交通公共藝術創作團隊是在協同創新的框架下,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和城市軌道交通站點空間設計研究中心為核心力量,廣泛聯合國內外專業院校、公共藝術領域的知名學者、專家、藝術家,致力於依託中央美術學院高端的國際視野和優質的學術資源,搭建集教學發展、學術研究、創作實踐為一體的軌道交通公共藝術發展服務平臺而形成的一個擁有頂尖學術水平與創新意識的、有著高度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創作團隊。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和城市軌道交通站點空間設計研究中心協同多家單位,完成了北京地鐵文化藝術線網規劃研究,北京地鐵8、9號線公共藝術創作設計,青島軌道交通公共藝術總網規劃,青島軌道交通M3號線公共藝術創作及長春地鐵公共藝術品創作等多項重要的軌道交通公共藝術項目,代表了目前我國軌道交通公共藝術領域創作與研究的最高水平。

團隊總負責人 : 王中

線路負責人 :14號線——熊時濤、李震 ;15號線——武定宇、崔冬暉

設計團隊 :張楠 魏鑫 邵旭光 俞勤遠 王維東 袁瑞紅 郭立明 霍興海 路通 陳剛 李瑞鋒

策劃團隊 :丁亞慧 宿辰 王浩臣 高雅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微信公眾帳號:CAFA-PARCC,了解國內外公共藝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原來,這些不高冷的公共藝術是中央美術學院出品!
    從事公共藝術建設的藝術家將對藝術的感悟、研究、創新融在與公眾對話的創作中。藝術不再高冷,藝術是我們的「朋友」。李震、曹雨西 《水墨互動》中央美術學院作為八大美院之首,是多少藝術生夢寐以求的高等藝術學府。渴望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的一份子,不只是因為央美的名聲,更是因為央美不斷在社會上做的事情。
  • 【回顧】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臺灣考察紀實
    ,研究分析當下我國公共藝術發展中的問題,為我國公共藝術的蓬勃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開展了中國公共藝術文獻研究展的專項研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臺灣考察紀實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設計大展——中國公共藝術專題展」即將於2015年12月初於深圳舉辦。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臺灣考察紀實(續篇)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臺灣考察紀實(續篇) 繼7月23日緊鑼密鼓的採訪和參觀活動之後,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考察小組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輾轉臺中
  •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少年兒童藝術創作之旅
    四家權威機構聯合組織本次遊學營活動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景德鎮陶瓷學院  招生對象:7-18歲學生(7-11歲學生建議家長同行)  招生人數:15-20人  活動時間:2014年8月1日--8月16日循環開團,行程為期7天  活動地點: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 《2015中國公共藝術年鑑》發布暨年鑑研討會在京舉行
    》(以下簡稱年鑑)發布暨年鑑研討會在北京中國國家畫院舉行。本次會議由年鑑出品方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中心主辦。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伍皓,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公共藝術院執行院長杜大愷,規劃專家陳為邦,年鑑總策劃陳喆,年鑑主編王明賢,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中心主任、年鑑出品人王永剛,年鑑贊助機構代表中化巖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梁富華,入選作品藝術家代表及多家媒體共同出席本次會議,會議由年鑑總策劃陳喆全程主持。
  • 「2020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術周」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
    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李勁堃,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黎明,中國雕塑學會顧問、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隋建國,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焦興濤,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東北師範大學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殷小烽,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張偉,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
  • 鳳凰藝術 預熱 | 「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邀你走近當代中國語境下的公共藝術
    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研究。 任中國美術館館長期間,提出「以公眾為中心」的辦館理念,在加強學術研究與展覽策劃、擴展公共文化服務和增加國家藝術積累等方面提升了中國美術館的專業水平,積極引進各國優秀藝術,主持策劃了大量反映時代主題的大型美術作品展並不斷拓展國際藝術交流。
  • 【教學現場】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攜全院教師亮相上海西岸藝術中心
    教師簡介:譚天,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hunter學院(MFA),倫敦金斯頓大學(BFA),現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近期的個展包括:歡迎光臨,北京,中國(2016);第二個個展,空白空間,北京,中國(2015)。
  • 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招生簡章
    中國美術學院2015年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招生簡章 http://kaoyan.eol.cn    跨考教育  2014-07-31  大 中 小   為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 2014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有獎徵文
    為獎勵對藝術批評事業有執著追求並富有創造精神的優秀青年學子,為中國藝術發展催生後備新人,中央美術學院設立「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
  • 「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北京」亮相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修復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貝尊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北京」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順利開幕。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家英,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屆壁畫藝委會副主任袁運生,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三屆壁畫藝委會副主任劉秉江,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著名藝術家徐冰,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常委、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杜大愷、天津美術學院院長賈廣健
  • 2020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術周拉開帷幕
    來自廣州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東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等多所藝術院校和藝術創作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嘉賓代表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雕塑史論教研室主任韓小囡主持。從12月14日至12月18日舉行了為期5天的學術周活動內容包括學術論壇、講座和專題展覽。
  • 京城論道「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從孫偉的藝術創作談起
    9月23日,「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從孫偉的藝術創作談起」主題研討會將在北京國粹苑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收藏雜誌社、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北京孫偉藝術基金會攜手,邀請了眾多嘉賓相聚一堂,共同論道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
  • 為什麼要有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到底是誰的藝術?
    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舉行的「2016國際公共藝術獎研究員年會」上,各國研究員就以一個個現實的案例來探討公共藝術的多元形式和價值,試圖探究公共藝術研究方法及其未來的總體發展趨勢,構建有效的國際公共藝術研究與交流平臺。
  • 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從孫偉的藝術創作談起主題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收藏雜誌社、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北京孫偉藝術基金會攜手,邀請了眾多嘉賓相聚一堂,共同論道公共雕塑與藝術收藏。 此次研討會嘉賓包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山水畫畫家徐龍森,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製片人朱波,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餘錦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長聘教授、系主任董書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宿志鵬,以及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楊武,中國收藏雜誌社主編方曉等。 如何看待公共雕塑?
  • 重點講座|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城市公共空間思考—墨西哥城與北京城
    虞大鵬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城市設計與規劃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城鄉規劃一級學科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專業城市設計方向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7工作室責任導師。近年來研究方向著力於建築與城市設計、城市更新、藝術園區建設、公共空間營造、傳統村落更新與保護等方面。
  • 公共藝術重塑地方未來 2017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
    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年會,是在國際公共藝術協會(IPA)積極推進下,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辦的國際公共藝術智庫網絡例會。首次會議於2014年召開,已形成每年一次年會機制。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與互動設計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副主任;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及多媒體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常務理事;首屆國際公共藝術與公共藝術論壇秘書長;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可能的世界」策展人;上海藝術設計展藝術委員會委員;2011「上海市十大青年高端創意人才」;第五屆上海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 2020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在新區圓滿落幕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震用案例闡釋了如何打破已往城市綜合開發「縱向機制、地鐵公司強有力有序的推進三個方面回應了如何創新機制,保障公共藝術融入地鐵空間。「公共藝術專業教育的思考」,介紹了上海美術學院的學科建設特色、方向以及公共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
  • 創造意境 - 金國勝公共藝術作品精選
    [CPA-N] 是以介紹、研究國內外公共藝術為宗旨的權威性、公益性、學術性資訊平臺。投稿通道:cpa-net@qq.com聯繫電話:010-52328058通訊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69號財滿街財經中心1號樓1單元802郵政編碼:100025---- ★ ----金國勝金國勝,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研究 生班畢業。
  • 地鐵美術館-華強北站作品展
    創作團隊項目主持:武定宇項目主創:武定宇、魏鑫、陳立博設計團隊:楊雪松、秦韻、劉永燁製作團隊:李瑞峰、毛慶虎、戴東立簡歷武定宇,博士,青年雕塑家,中國公共藝術研究者,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