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穿梭一直都是一個熱門的議題,要說這兩年最討論最多的人物,想來就是王莽跟達文西了,畢竟誰不希望帶著21世紀的記憶,去往古代實現自己的中二夢想呢?但是古代是不是真有那麼好混的呢?肯定不是。
很多人都會覺得,帶著21世紀的知識一定能夠如魚得水,不過最為直觀的一點就是,古代可遠沒有你現在這麼自由,要是你的街坊鄰裡犯了錯,指不定受罰的時候還會牽連上你,到時候你頓時就會懷念社會主義的好。
在上世紀的80年代,河南淇縣就出土過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扯淡,再不來了。」這難道是有人發現自己穿越了,結果後悔了嗎?而且從右往左念的寫作習慣,足以證明這塊石碑有著好一些念頭了。
這塊石碑高1米78,寬度也接近1米,整塊碑上有著111個字,最顯眼的就是「扯淡,再不來了」
更值得一說的是,將碑文翻譯過來,還頗有幾分詼諧的感覺:我沒有辜負上天的期望,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沒欺騙貧苦百姓。有人問我修行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竅門,只在虛靈自然間,總結:行善是最快樂的事情。
不難想像,石碑主人生前也一定是一位開朗樂觀的人。
據悉,這是一塊400多年前的石碑,那時大概還是明朝末年,要知道「扯淡」這個詞語都是在21世紀才漸漸流行起來的,在古代怎麼會有人用這個詞語呢?
更讓人詫異的是,其餘的內容全部都是來自於石碑主人的介紹,大意上是在說自己活了140歲,如今這塊石碑被送到了河南省淇縣的摘星臺公園,不少遊客都曾慕名領略過。
但有人還是對「扯淡碑」穿越一說提出了質疑,因為在明朝的時候,人們的口語還是書寫,就已經很大程度接近了如今的白話,至於扯淡這個詞,是不是只是一件巧合,還真不好說。
不過至於石碑主人,最讓人懷疑的人便是明思宗朱由檢,也就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因為朱由檢在33歲那年,因為李自成攻破北京,見大勢已去的朱由檢只好匆匆來到景山上吊,也有人說真正的朱由檢已經逃走了,上吊的其實是朱由檢的一個替身。
其實不光是朱由檢,只要是英年早逝的歷史人物,基本上都有「假死」的說法,但就是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不過可信度確實是不高,不然朱由檢的生死,恐怕早就被翻案了。
除了朱由檢之外,在明朝還有一個話題度最高的人物就是明朝第二個皇帝朱允炆,在他叔叔朱棣的追殺下離奇失蹤,在歷史上也沒有了任何痕跡,因此儘是成為了歷史的謎團。
回到正題,我們也不難看出,畢竟石碑主人是明朝人的話,能夠說出寫出「扯淡」這樣的詞語,還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畢竟歷史總歸是奇妙的,自然也會有著很多沒法用常理解釋的事情,但歷史又是迷人的,我們只要用心去觀察,它總是能夠給予我們各種各樣的驚喜,畢竟歷史這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裡,誰能說沒有發現過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