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的一天,在揚州市西北8公裡的邗江縣甘泉鄉,考古專家們從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卡尺。這件青銅卡尺無論是造型還是採用的原理都與現代的遊標卡尺基本相同。因為這件卡尺屬於王莽新朝時期的文物,所以也被網友們當成王莽是穿越者的「鐵證」之一。
古代真有穿越者嗎?這個問題著實不好回答。因為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無法對穿越時空這樣的問題進行深度解答。人類對時間、空間的了解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想要徹底弄明白穿越者的問題恐怕還需要很多年。也許只有當人類科技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徹底解開這個謎團。
所以說,不管古代究竟是不是真有穿越者,大家姑且當作是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吧。這不,前些年考古專家們又發現了一塊明代石碑,碑上刻著「扯淡,再不來了」等幾個大字。因為這幾個字實在不像古人口吻,反倒像現代人的語氣,所以這無疑又讓人覺得,這塊石碑上的字會不會又是「穿越者」刻上去的。
扯淡碑是河南淇縣的名勝古蹟之一,原本位於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內,後來於1984年4月移到摘心臺公園。這塊石碑高1.78米,寬0.86米,石碑上部刻著「扯淡再不來了」兩行大字,石碑中間刻有「為善最樂」4個大字。在石碑的左右兩側還刻有一副對聯:「有人問我修行法只在虛靈自然間,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在石碑的正中間,則豎刻著「泰極仙翁脫骨處」7個大字。
因為這塊石碑上面所刻的「扯淡」二字十分顯眼,因此被當地人稱之為「扯淡碑」。不過,經過考古專家們的走訪,當地人對於石碑上「泰極仙翁」這個名字卻一無所知,而且當地也沒有關於「泰極仙翁」的民間傳說。那麼,這塊石碑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雖然石碑上所刻的文字很像現代人的語氣,但是穿越之說畢竟只是一種茶餘飯後的笑談,不能當真。經過考古專家與學者們的推測,這塊石碑的主人與明朝皇室之間可能有著極大的關聯。
因為這塊石碑既沒有刻寫立碑時間也沒有刻寫石碑主人,所以專家們也只能根據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歷史知識結合當地的一些民間傳說進行推測。關於石碑的主人主要有兩種說法,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這塊石碑應當是屬於雲南沐王府所有,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這塊石碑極有可能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所留。
專家們根據石碑上的文字和當地傳說推測,這塊石碑有可能是沐王府的某一位王爺所立。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終年三十四歲,隨後明朝滅亡。雲南沐氏一族世受皇恩,其中一位沐王府後人在明朝滅亡後逃到淇縣雲夢山棲身,伺機東山再起。但是他活了144歲也未能如願,因此對人生感到了悲觀失望,臨終前留下「扯淡,再不來了」的感慨。
還有一部分專家認為,這塊石碑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所留,是崇禎皇帝的墓碑。當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是假象,他逃出京城後隱居在淇縣雲夢山,最後也終老於此。臨終前想到明朝的滅亡,留下了「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的感慨。
在明清兩代的正史裡是找不到關於「扯淡碑」的記載的,專家們對石碑主人的推測也僅僅是一種推測。實際上,關於這塊石碑的主人目前仍然是一個謎,找不到任何證據來證明這塊石碑的歸屬。無論是沐王府還是崇禎,都是當地民間傳說中的說法,可是在當地民間傳說中,又找不到「泰極仙翁」的傳說。
這塊扯淡碑就好像憑空出現一般,史書中也找不到任何與其相關的記載。但是如果說是穿越者所刻,卻也找不到任何證據和記載,而且穿越本身就是虛無縹緲之事,當不得真。由此看來,只能期待在以後的考古發掘中能夠找到一些線索來揭開這塊石碑的謎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