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偉大事業

2020-12-14 央廣網

《求是》雜誌2019年第12期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篇文章匯集了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6篇文稿中有關文化自信的內容,值得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邃。這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其中的論述凝練了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本質性問題,對於砥礪廣大人民接續奮鬥,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新時代謀求強起來需要高度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積長期實踐經驗,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自信的號召,向黨內外和國內外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什麼樣的目標奮進。這「三個自信」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政治自覺。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就把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政治自覺有機融合,由此形成的堅定「四個自信」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提出文化自信問題,著眼的是文化的價值功能。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的重要論述中,我們可以深入理解中華文化價值功能的三個基本表述,即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精神追求、精神標識。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不屈不撓抗爭奮鬥、與時俱進昌盛繁榮,背後都有著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國人民骨子裡的自信以其固有的文化為底蘊。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堅定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緊密相關。黨的十九大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揭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改革開放40多年的高速發展和中國日益強盛的事實,無論在國家綜合國力還是人民生活水平上都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科技、軍事、航天、通信、交通等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在許多方面和某些領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這些事實足以激發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在此基礎上開始的新時代,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謀求強起來的新任務。增強文化自信在邏輯上就成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命擔當的文化自覺,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產生文化擔當的高度自覺。在有的情況下,樹立自信需要外在方面的鼓勵,但對于堅定文化自信來說,最重要的是靠內生動力的激發。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國經濟逐漸發展、物質日益豐富的當下,文化現代化的邁進步伐還相對滯後,文化自信還有待增強。在此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就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新時代謀求強起來的新任務,要求全黨全國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文化自信,自覺擔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堅定文化自信的歷史邏輯和現實依據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我們的祖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創造的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繼承和創新中華文化,不斷探索引領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正確道路,用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是基於真憑實據而得出的結論,既有歷史邏輯的演繹,又有發展現實的證明。

從歷史邏輯看,五千多年文明創造了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它所包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問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先輩們積攢了豐厚的文化財富,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人民如果對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甚至喪失自信,就是辜負老祖宗、糟踐歷史、對未來不負責任。從發展現實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前進步伐之快速、發生變化之深刻、業績創造之豐碩、面貌改變之巨大,是歷史上任何時期都無法相比的。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驚人成就,堪稱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奇蹟。我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以超出常人想像的發展速度縮短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距離。偉大的成就令中國人民振奮,這樣的發展現實是激發文化自信的強大內在動力。

我們所說的堅定文化自信,堅定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化自信建立在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多年的文化傳承發展的基礎上,它包括「三大主體」內容,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可見,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內容的當代中華文化是複合的整體概念。「三大主體」內容的文化有機融合、互相貫通、轉化創新,共同塑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立在如此深厚底蘊基礎上的文化,是中華民族鑄造新輝煌的強大力量支撐,我們應當有充足的理由對這樣的文化充滿信心。

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文化自信、文化繁榮興盛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既體現了我們黨對治國理政實踐規律的創新認識,又體現了對世界現代化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歷史光譜呈現的中華文化發展路線不是筆直上升的,中間發生過梗阻。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遭受重創,不少人被文化自卑情緒所纏繞。民族命運的沉浮嬗變影響著中國對自身文化的心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西方文化炫耀其先進地位,並佔據壓倒性優勢,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面臨的挑戰不可小覷。由於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窘境,也由於認識上的歷史局限,我們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對文化現代化的認識有一個複雜的過程。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化。從鄧小平同志提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到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把文化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定位,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強調堅定文化自信,一脈相承和創新發展的認識形成文化建設、民族復興、現代化內在統一的思想鏈,為中華民族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的轉變提供了實踐路徑。

歷史證明,文化自信從來就與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密不可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文化不能缺位,文化自信不能離場。誠然,對國家綜合國力來說,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的展示度更高,但文化的實力同樣不能忽視。提出文化自信,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置於戰略高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樹木之固在其根本,河流之浚在其泉源,民族之魂在其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對文化建設的艱巨性保持清醒的認識。任何文化的生成都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但又不是自然而然的產物;任何文化的發展都是人為努力的結果,但不是主觀隨意的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文化強國的戰略定力,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堅定文化自信,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精神動力和強大文化保障。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偉大事業)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新型主流輿論陣地建設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新型主流輿論陣地建設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這為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
  •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因此,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 是我們黨著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局、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作出的英明決策,具有深遠戰略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我們必須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強調在「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道德滋養。
  • 青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主體
    2019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文化自信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傳承,也是對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和弘揚,同時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堅守和推進。
  • 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五中全會召開之前,在9月22號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 「建設文化強國 堅定文化自信」在北京圓明園開講
    王學斌教授認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中國人,要對本國文化真懂真信真了解,否則就很難說達到文化自信的狀態。對中國共產黨而言,文化自信本質上是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具體來講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層面的自信。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象徵著光明與熱情,是中華文化獨特鮮明的標識,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魅力所在。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紅色文化熱」方興未艾。
  • 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任何一個民族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自身優秀文化的積極引領和強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堅定文化自信的四個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精神動力。  堅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始終堅持和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 萍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聶曉葵: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文化強市
    根據會議安排,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聶曉葵就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強市」談了自己的看法。原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回顧黨的歷史不難發現,中國革命能屢遭坎坷仍克敵制勝,改革開放能屢遇困難仍奮發前行,探究深層原因,都是因為有強大的文化自信在發力。每當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總能作出科學判斷和正確抉擇,重要原因就在于堅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提升了人們的思想認知,明確了前進方向,賦予人們智慧和力量,也必將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依據和根本。
  • 新視域下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內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在理論層面為今後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提出根本思想遵循,也在實踐層面為今後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提出正確路徑指引,是新時代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最為強大的思想武器。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工作高度重視,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勁支持力量。
  • 堅定傳承發展中醫藥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醫藥事業取得顯著成就,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強調中醫藥以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受到許多國家民眾廣泛認可。深入研究和科學總結中醫藥學對豐富世界醫學事業、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 人民日報: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有必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對於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于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
  • 習近平關于堅定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四個維度
    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自覺學習運用這些理論指導新實踐,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多次闡述堅定文化自信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係,把堅定文化自信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大局中,進行統籌規劃、整體布局,實現協同發展,不斷提升文化外交在新時代對外交往中的積極作用,確立了以整體思維認識文化自信的發展定位。一是強調「文化復興」。把文化自信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定位。
  •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3)
    這些年,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依據文化強國戰略,在推進中華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對外傳播「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體會也十分深刻。一是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種自信的根基在於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 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綱要》文化建設部分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特別是對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了深入闡述,鮮明提出「建設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論斷,有助於我們深化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論述。
  • 信有長風破浪時——堅定「四個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原標題:信有長風破浪時——堅定「四個自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述評 自信者強——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今年21歲的浙江台州人陳楚白,剛剛從中國科大少年班畢業。這幾天,他仍在加緊學習,為即將赴美留學做準備。
  • 張顥瀚:高舉偉大旗幟 堅定道路自信
    這個道路的總體布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諧社會、先進文化、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道路,特別提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彰顯了我們黨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這條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者有機統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原標題: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