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任何一個民族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自身優秀文化的積極引領和強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於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有利於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將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來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是意識形態的載體和具體呈現,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有利於幫助廣大人民群眾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利於更好地宣傳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促使人民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並緊緊團結在一起。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彰顯。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特別是近年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環境與條件發生了明顯變化,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受到新媒體的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挑戰,如何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日益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有利於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基礎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價值觀對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價值觀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質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有助於大力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寶貴的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助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轉化為人們共同自覺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夯實全體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基礎。

有利於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當前,文化在一國綜合國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顯,影響也越來越大。一個國家擁有的文化軟實力越強大,就越能夠發揮其文化無形的精神輻射力量,進而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在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過程中,文化自信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功能。我們要樹立增強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著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著力促進文化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國際交往中充分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獨特魅力,不斷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相匹配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有利於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化具有凝聚民心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功能,是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偉大成就,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越來越強,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期待更多更好的優秀文藝作品,更加追求遵法律、講公德、守道德的現代文明生活,期盼更加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發展環境。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並強調「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自信是美好生活的精神基石。堅定文化自信,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於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提升社會精神文明發展水平,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郝保權,系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基礎。「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可見,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 深刻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理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文化自信的系列論述,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而科學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什麼樣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等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不僅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而且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開闢
  • 堅定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意義與對策
    堅定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意義與對策 2019年06月27日 08: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書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路徑選擇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準確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對於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 堅定文化自信 做好文化傳承
    總書記的講話,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自唐代興起,歷經宋元明諸朝,在清代達到鼎盛,且對東亞文化圈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學者統計,中國歷史上曾存在過七八千所書院。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至今仍承擔著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及文化傳播功能,被學界譽為「老書院煥發青春的唯一典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 錢江潮評丨堅定文化自信 構築時代新力量
    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
  • 青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主體
    2019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文化自信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既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傳承,也是對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和弘揚,同時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堅守和推進。
  • 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問題。2014年2月24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他強調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2014年10月15日,在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時,他強調「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 【問:如何理解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這是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刻闡明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立場對待文化、用什麼樣的思路和舉措發展文化、朝著什麼樣的方向和目標推進文化建設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根本遵循。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聶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吸吮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養分,文學創作者應當創作出一大批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吶喊助威,加油鼓勁。
  • 王建平:堅定文化自信的途徑與方法
    「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認為,文化自信最為重要,起到決定性作用。他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這充分表明,堅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獲得文化自信的三條途徑。一是繼承和弘揚。
  • 人民日報: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文化發展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彰顯了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
  • 新時代文化自信理論的形成和意義
    【摘要】新時代文化自信理論已形成較完備的體系。文化自信理論的提出是對時代問題的總體回應,首次高度概括了中國文化的基本內涵、屬性、文化未來發展的原則等,是一獨創性理論。新時代文化自信理論凝聚了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現代化強國的思想基礎,具有極強的實踐意義。
  • 築牢精神根基 堅定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強國 文化自信 戰略選擇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在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中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一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不僅是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的提升,也是科技、國防和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當前國際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突出地表現為文化軟實力的競爭,這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而言具有深刻啟發意義,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勢在必行。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學習時報:為什麼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王開軒:文化在人類文明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和本質意義。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清晰把握、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
  •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偉大事業
    這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其中的論述凝練了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本質性問題,對於砥礪廣大人民接續奮鬥,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些事實足以激發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在此基礎上開始的新時代,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謀求強起來的新任務。增強文化自信在邏輯上就成為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堅定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命擔當的文化自覺,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產生文化擔當的高度自覺。
  • 深化新時代文化自信研究的重要意義
    其中,就內涵來看,大多數學者從文化本身以及文化心理狀態等方面進行學理意義上的總結,認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基於對自身文化歷史有清醒認知、對自身文化價值有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未來有堅定信念所呈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穩定的文化心理狀態。參照這一研究理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實際上是指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肯定,以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念。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竇榮興全國政協委員、中原銀行董事長   自去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全省上下搶抓機遇,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時代當下,加快推動這一國家戰略順利實施,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對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   打造區域黃河文化傳承「核心區」   「焦作是黃河文明的重要傳承區,這裡留下了諸多與黃河有關的歷史遺存和許多可歌可泣的治黃故事。」
  • 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出版發行,這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件大事。《綱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了全面系統闡述,是幹部群眾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
  • 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堅定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自信,善於承古開新
    本固根深、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是鑄就這一奇蹟的重要基礎。 先秦時期是中華文化的創生期。在早期國家形成過程中,我們的先人積累了初步的國家治理經驗,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法律、文化等各個方面,最終以典章、思想的形式進行總結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