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人工智慧「智敬」收穫

2020-12-12 中華網娛樂頻道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業是百姓賴以生存的第一產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從小掛在嘴邊、耳熟能詳的詩句,幾千年來農業勞動者「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以辛勤的勞動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增收奇蹟。

在科技蓬勃發展的浪潮中,當最古老的農業與最新潮的科技相遇,眾多前沿技術及應用成果,將為中國農業、百姓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期登上《機智過人》舞臺的人工智慧技術,一改過去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看天吃飯的作業情況,將農耕變得高效便捷,一鍵操作向效率致敬。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人工智慧「智敬」收穫

農機具變遷史:看農業一步步變得更「聰明」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原始的農業生產工具的使用。史料記載,炎帝神農「始作耒耜,教民耕種」。「耒耜」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農機具,它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是先秦時期的主要農耕工具。

其後,我國古代的農機具不斷發展演進:在漢代「畜力犁」成為最重要的耕作農具,鐵質農具已經普及。而魏晉時期北方已使用「犁」「耙」和「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晉代發明了耙,用於耕後破碎土塊……到唐代時中國近代使用的主要傳統農具已經基本齊備。而我國古代發明創造的風車、水碾,播種用的耬等農業生產工具,代表著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水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人工智慧「智敬」收穫

相關焦點

  •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河北春耕備耕一線見聞
    新華社石家莊3月1日電 題: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河北春耕備耕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是春播生產最佳時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河北各地正掀起春播生產的熱潮。  千畝春麥播幸福  初春時節,寒意仍存。
  •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河北各地正掀起春播生產的熱潮
    新華社石家莊3月1日電 題: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河北春耕備耕一線見聞新華社記者王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是春播生產最佳時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河北各地正掀起春播生產的熱潮。河北昌黎縣種糧大戶陶向琳和幾位社員卻幹得熱火朝天,為播種春小麥而忙碌。伴隨著幾臺大型農用機械轟鳴聲,翻地鬆土、秸稈還田、施肥下種……全程機械化讓種田不再是難事。說起種糧大戶,人們可能直接想到「皮膚黝黑、歷經滄桑」的中年大叔,但是眼前的陶向琳卻讓人驚訝,他剛過而立之年,既有傳統農民的樸實與勤勞,也有現代年輕人的頭腦和睿智。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種地辛苦嗎?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這句詩來看,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誰又哪知道這其中的艱辛?農民自古以來就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要是不種地,基本的生活又將如何維持?而現在的農民掙錢的道路比以前更寬廣,種田也基本上實行了半機械化等,那麼農民種地還辛苦嗎?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憫農其一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賞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
  •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安丘輝渠小米開鐮迎豐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6日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安丘市輝渠鎮洞西頭村的一千多畝有機小米開始收穫,平均畝產達到了900多斤,村民們也依託百泉春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望海山有機小米」專業品牌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 在山東寄宿考研學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想明白了考研的意義,你就不會在對考研的未來迷茫和恐懼,生命不會重來,考研的時光亦不會重複,心專注濟南寄宿考研學校是哪個陪你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考研陪跑者,願每一位考研黨不負自己,不負時光。
  • 春種一粒粟之春日城郊
    我匆忙接上兩個可愛的小丫頭,聽著她們歡快地吟唱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心裡莫名有種悸動。我和孩子們慢慢地走近路旁的綠化帶,放眼滿目的嫩綠淺紅,耳聽細軟吟唱童聲,我本來黯淡的心稍稍明快。 大丫二丫在前面雀躍著,像兩隻歡快的燕兒。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是一年稻黃時~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康依家公司總經理鄒剛介紹說:「接下來,我們將對高山稻種植項目進行拓展完善,套種油菜花、大豆等作物,提高該項目的經濟效益。記者:屈媛 何依鋒原標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江蘇中小企業雙創工作交出斐然「成績單」
    統計顯示,目前,像江蘇生命科技創新園這樣的省級示範基地的數量已達300家,提供創業場所8000多萬平方米,吸納4萬多家小微企業進駐,解決了近115萬人就業,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的中小企業雙創服務生態已經搭建成型。
  • 內涵極為豐富的種田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喜歡的抓緊收藏
    內涵極為豐富的種田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喜歡的抓緊收藏大家好,我是書蟲。作為農耕文明為基礎的華夏古國,骨子裡就有對種田種菜行為的狂熱嚮往。種田原意是打理莊稼,經營田地,如今網文發展已衍生出眾多分支。
  • 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如何勞而有獲
    李紳並未接話,而是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說完,開始陷入沉思:明明春天種下一粒種子,秋天即可獲得碩果纍纍、遍地金黃的大豐收景象,四海之內又沒有閒置的荒田,那麼農夫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可農夫們的結局竟然是「猶餓死」!
  • (春種一粒米,秋收萬顆糧)春耕難題,如何減少「地雷菇」
    春天春天是播種、是希望,正所謂春種一粒米,秋收萬顆糧,每年的三月更是開展春耕的好時節。>銀田村當走進銀天村扶貧產業基地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很多的阿姨正在裡面蹲著採摘香菇,通過對基地的工作人員詢問,這裡的香菇只要種下去就可以採摘一年的時間
  • 豐收麥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果樹結果越多越好嗎?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果樹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丘陵、山地、沙荒地等地,因地制宜地發展果樹生產,給農民能帶來可觀的效益。那麼,農民種植果樹是不是結果越多越好嗎?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果樹結果越多越好嗎?
  • 中國詩詞大會,春種一粒粟,李紳寫《憫農》,說明了這樣的道理
    《憫農》唐 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首詩的意思很淺顯易懂,但是道理很深刻。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詩中從「一粒粟」到「萬顆子」,形象生動的的描繪了豐收的景象,這些都是農民勞動的成果,農民是最辛勞的,是最應該值得尊敬的,是推動社會前進和進步的力量。在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土地,但是勤勞的百姓仍然要餓死。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 古詩七律|春播一粟秋收萬,金果銀顆掛浩繁
    七律秋收徐宜華(武漢)春播一粟秋收萬,金果銀顆掛浩繁。
  • 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
    稱為種子客戶,謂: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結果而言,播種更重要!走起!稱為種子客戶,謂: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結果而言,播種更重要!走起!
  • 《機智過人》第三季強勢來襲:「硬核」綜藝 智敬中國
    「硬核科技」 傾訴柔腸  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其中2400萬是肢體殘疾,因執行任務被高壓電電傷而截肢的西藏軍區邊防戰士王俊景就是其中一員。  20多年來不離不棄的妻子吳新芬說,「作為一個女人,我特別渴望我的丈夫能抱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