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這句詩來看,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誰又哪知道這其中的艱辛?農民自古以來就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要是不種地,基本的生活又將如何維持?而現在的農民掙錢的道路比以前更寬廣,種田也基本上實行了半機械化等,那麼農民種地還辛苦嗎?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從農民的收入來看,還是比較低的。①從物價的漲幅看農民的收入,如幾年前,一碗麵條的4-5元,現在一碗麵條的價格已經上升到了10-20元,但每斤小麥的價格仍然低於1元,其它物品價格快速地上升,但農產品價格一直比較地穩定。
②農產品銷售渠道狹窄,對於農民來說,如果農產品的產量高,本應是收成就好,但是想要把農產品銷售出去,卻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如稻穀,以前的時候會有不少糧食收購商到村裡去收購,但現在這種情況很少見了,農民想要銷售糧食,需要自己拉到糧食收購站,只有這一個選擇。
二、農民種地雖然辛苦,但自由度大。①農民天生就是跟土地打交道的,一天不下地幹活,渾身上下不順服!我也做過這樣的農民,在30-40度的高溫下,割稻插秧,起五更,睡半夜,一天10多個小時的高體力活,連吃飯喝水都顧不上。如把10多畝早稻用鐮刀割下來,一把把捆成擔,再挑到打穀機場上碾出稻穀,把稻草挑出來,捆走。把剩下的草末中的稻穀揚乾淨,收拾乾淨的稻穀再晾曬乾,裝入袋子挑回來。收割完又要趕緊放水犁田,把水田整平整鬆軟了,再把秧田的秧苗拔出來紮好挑到水田裡,一棵棵插滿水田。這樣每天重複地勞動著,確實很辛苦!
②相比於到城裡打工,農民種地會更加地自由,沒有上班打卡、老闆的訓斥、三天兩頭的加班等。對於不少農民來說天性自由慣了,不習慣被工廠那種狹小的環境空間所束縛,對於農民來說下地幹活天熱了回家,天涼快了上班,而這一切在工廠打工是絕對不可能的。
三、農民種地雖不掙錢,但農民種地的觀念沒有變。①如種10畝地,父母兩個人耕種的收入1年也就是一萬多元。如果打工的話,兩個勞動力能夠賺回來多少錢呢?即便是1個月2000元的收入,兩個人1年也有將近5萬元的收入了。
②中國人傳統觀念裡,農民種地的觀點(種地養人)都是不變的。而且糧食作為人們最為基本的生活資料,餓肚子千百年的傳統歷史使得農民對於糧食有著莫名的感情,因此這也促使大量農民不願意放棄農田土地,而今糧價受到市場價位波動的衝擊,無論糧價高低,農民種地養人的初心沒有改變。
四、農村特定的人群,欣賞特定的快樂!①老年人在農村一生都沒有進過城,也沒有什麼技巧,只能呆在家裡,雖然收入不多,但至少有事情可做,也可以或多或少的賺點錢。
②自種自吃的人,雖然現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但是相對於買蔬菜和食物來說,農民仍然認為自己種植的,吃得更多的自在,吃得是更多的健康。
③有苦也有甜,有累也有樂。如農忙時節的食桌是最豐盛的,有紅有黃,有滋有味;如新摘的豆角、又甜又粉的紅薯、燙嘴的玉米棒、紅彤彤晶瑩透亮的柿子,吃得滿嘴的香甜。
看著滿眼的金黃,再辛苦,也覺得日子充滿盼頭;幹著農活,不知不覺月亮就升上來了,山村的夜晚寂靜而溫暖;田間地頭,到處是金燦燦的,到處是農民的希望,家裡的缸滿了,甕滿了,還有什麼不快樂呢!
五、農民種地只要提高了效益,快樂就無處不在。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農民的收益呢?①進行基礎農田建設,發展灌溉,旱澇保苗,增施肥料,改造中、低產田。
②發展規模化產業,提高機械化程度,加入農業合作社,在信息、技術、市場,各方面大家協同發展,了解市場需求,資源共享,提高抗風險能力。
總之,農民種地是辛苦的,如果機械化程度高,農民收益好,農民種地也是幸福快樂的。你覺得呢?點擊關注分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