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款: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圈椅(一套)
高92cm,寬62.2cm,厚44.5cm
安思遠舊藏 / 成交價:9,685,000 USD
參見紐約佳士得2015年3月春拍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
收錄於《明式家具經眼錄》P133
安思遠款圈椅應該是近幾年來仿製最多的一款,因為原款的價值、傳承以及背後連帶的故事,都是最好的營銷點。
2015年3月,在紐約佳士得的亞洲藝術周,一場稱作「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的拍賣會上,一堂四椅的黃花梨圈椅拍出850萬美元,加上手續費共968.5萬,合計人民幣6000多萬,創下了當時的一項拍賣記錄。
它的主人,安思遠,一個傳奇式的古董商人,被稱為「明朝之王」,藏品經他之手,溢價十倍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有人說,安思遠的這批東西,不能算是一個收藏家的收藏體系,而是一個古董商人的最後家底。這四把圈椅,一直陪伴安思遠走到生命的最後,安氏對它的看重,可見一斑。
這款圈椅在眾多明式圈椅中,是比較獨特的一款,其最大的特點是「去聯幫棍,退鵝脖」的設計風格。
鵝脖退後安裝,不設聯幫棍,卻以鵝脖位置和曲率,巧妙的劃分空間。即保持應有的結構強度,亦滿足視覺上的美感,殊為難得。同時,還能把更多的活動空間讓位於入座者,便於入座者腿部自由活動。
為解決鵝脖彎曲之後的穩定性問題,又在上下兩端安裝了兩塊大角牙,這樣也消除了鵝脖的單薄感覺。
這款圈椅比較獨特的地方還有一點,就是靠背要寬於一般的圈椅。C形的背靠板在寬度的加持下,舒適度也有了提高。
此圈椅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其可裝可卸的活屜座面。由柔軟藤蓆編制而成的座椅需要定期更換,活屜座面滿足了這一需求。
圈形扶手部位採用三段黃花梨大料整挖,再用榫卯相接,這是一種極為耗料的奢侈做法:三段黃花梨大料不僅要長度足夠,而且要求粗壯。而 一般常見的圈形扶手都是5接頭,採用比較短小的料就可以挖出來。足見這對黃花梨圈椅用料奢侈不計成本。
圈椅後腿採用一木連做的方式,增加穩固性。同一根料的牢固度,自是比兩段拼接的要好上許多。
管腳棖與明式家具中常見的步步高趕棖不大一樣,中部抬高,避免榫卯交錯,而且讓椅盤下的空間錯落有致。
可以說,這款圈椅在結構的穩固上下足了功夫,同時從器型上來講,又是十分純正的明式風格,整套圈椅符合「上圓下方」的器型,且簡潔有力,恰好有明代文人之風,文氣在外,風骨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