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青島魯作家俱博物館"↑訂閱本刊
2019中國嘉德秋拍《長物集珍》專場中,魯作家俱博物館金絲楠木文房琴齋復刻家俱一經亮相,其古代楠木獨有的含蓄內斂,華貴之氣得到了眾多愛好者的關注。文人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一書中記載元朝大內延春閣的寢殿之內,就設有金絲楠和紫檀御榻:「寢殿楠木御榻,東夾紫檀御榻。」說明金絲楠在元代就被帝王重視,並且珍貴度在紫檀之上。
天壇主殿-祈年殿
天壇主殿「祈年殿」殿內有28根金絲楠木大柱,裡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間一圈12根寓意12個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時辰以及周天星宿。
真正的古代金絲楠 | 明代紫楠
紫楠又叫紫金楠,曾生長於南京鐘山,在1997年國家質監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國主要木材名稱(1997)》中,金絲楠是紫楠的別名,在王世襄先生所著的《明式家具研究》中,也認為「金絲楠」出自紫楠。
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少數寺廟的建築和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也都要選用優質楠木製作,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紫楠自明代以來由於過度的採伐,明末時期滅絕。現今所看到的紫楠皆為古建築老料。
紫楠的氣幹密度大概為0.8~0.95左右,屬於硬木範疇。其材質的細膩度、木材的色澤度、紋理的美觀度、遠在小葉紫檀、黃花梨之上。自古以來被稱為「木中之王」。
「木中之禮器,參天之用物」,紫金絲楠木密度大,硬度高,顏色深沉。埋藏在木間紋理的條條金絲,不同於現代金絲楠木浮在表面淺淺的一層,紫金楠木的金絲是由內而外深沉而又不顯浮誇的的,似在款款敘述這千百迂迴蜿蜒往事。
木裡芳華-千挑一物 | 紫楠圈椅
2019中國嘉德秋拍《長物集珍》專場,在魯作家俱博物館所制復刻器物中,由紫楠打造的安思遠圈椅復刻品最為珍貴。所選木料皆為十餘年前在四川、福建一帶收集到的真正的紫楠老房梁,經過上百年的陳化之後,木色深沉大氣,木質穩定不易開裂。整張圈椅用紫金楠為載體,含蓄內斂,暗暗透出雍容華貴之氣。
館藏原品介紹
紫楠圈椅復刻館藏原品為安思遠舊藏同根同源的一對黃花梨攢靠背圈椅。據考證,此形制圈椅已知存世的共有八隻,屬於同宗氏,一堂用。其中四隻為安思遠舊藏,亮相於佳士得2015年「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專場,最終以968.5萬美元拍出,現場火爆程度超出想像,創下了當時古典家具拍賣的新紀錄。
安思遠與此款黃花梨圈椅舊照另有四隻為世界著名收藏家伍嘉恩女士珍藏,其中兩隻早年在英國售出,剩餘的兩隻一直珍藏在伍嘉恩女士身邊,曾在去年嘉木堂主辦的「木趣居」展出。此次復刻的原型正是幾十年前在英國售出的那兩隻,魯作家俱博物館於2017年倫敦佳士得秋拍以90.875萬英鎊競得納為館藏。至此,這八隻圈椅終於以完整的收藏脈絡展現在世人面前。
安思遠堪稱明式家具之王,其收藏的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在開拍前就備受外界關注。其每一處的曲線和用料粗細都極盡飄逸美感,文人氣息濃鬱,是安思遠珍藏的明式家具中非常特別的一件。
至高無上的金絲楠 | 小葉楨楠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追求極致的奢華生活,對起居坐臥家具的製作也極盡工巧,宮廷對於中國特有金絲楠木的需求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態勢。金絲楠木為皇家所壟斷,將其作為御用之材,因此楠木又有「皇木」之稱。南京鐘山獨有的紫楠在明末已近乎滅絕,無法滿足大量製作的需求,故自清代開始,與紫楠相似的小葉楨楠成為了皇室首選用料,也就是現在統稱的金絲楠。
金絲楠木性溫潤平和,不喧不燥,似一位謙謙君子,與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內斂平和、恬淡虛泊」的精神特性恰相契合。這也使得金絲楠成為了文房琴齋家具的上上之選。金絲楠香淡雅幽、沁人心脾,讓人思緒集中,心神安定,常居楠室可延年益壽。
靈秀之氣-鬱為人文|金絲楠復刻家具
為了向文人精神致敬,魯作家具博物館復刻經典。但古典家具的復刻並非易事,精雕細琢的不僅僅是復古老款的形制,更力求傳承古人製作時的那份精氣神,這才應該是復刻古家具所追求的最根本的精神和味道。
魯作家俱博物館《文房琴案》系列:金絲楠木鑲大理石圓角櫃
復刻館藏:大漆鑲大理石圓角櫃
尺寸:長720 mm.寬420 mm.高1070 mm
圓角櫃的設計十分巧妙,包含了力學和美學,櫃門上側各做一圓形開光,中部各做一海棠形開光,內嵌雲南老坑點蒼石,它精美絕倫的天然圖畫,猶如神來之筆,連徐霞客這樣見多識廣的大旅行家也感嘆說:『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而畫苑可廢矣。』之後清代嘉慶、道光間的名臣阮元也在《論石畫》一文中讚嘆說:『惟此點蒼石,畫工不得比』。
魯作家俱博物館對於1:1復刻的家具嚴格遵循實物比例和尺寸純手工製作,要求凡是復刻家具類,必須有實物參照,工藝製作要求嚴絲合縫,成品完成後會和實物進行對照,哪怕尺寸比例稍有偏差,都會返工重做。經過層層把關復刻的家具純粹地還原了幾百年前古人於微末拓寫的時代縮影,表達了今人對盛世之朝的神往崇拜,兼具藝術收藏性和實用功性。「優且美,精且細,上等的手藝,聰慧的匠心」,自始至終追求卓越是因為對中國古典家具的熱愛,以及由此而來的使命感。
魯作家俱博物館一直視「借古典器物之靈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致力於通過優秀的館藏復刻,讓更多國人了解明式家具背後精湛的工藝,以及古人為我們留下的智慧遺產。用匠心和手藝獻給浮華世界裡依然尊重文化,且熱愛中國美學生活的少數人。
紙上得來終是淺,實物予手得真知
嚴格參照實物原版復刻,對每一個局部構件的測量細緻入微魯作家俱博物館製作的每一件館藏復刻家具從工藝到制式都是對實物最大限度的還原。此次博物館選擇的復刻原物,制式罕見,皆為首次亮相,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古代家具的制式。
古人對家具收藏有句行話:三分材質、七分工藝。事實上,這也是國際社會對古典家具收藏的判斷標準。復刻經典不僅僅是對形制的精雕細琢復,更力求傳承古人製作時的那份精氣神。
明式家具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家具製造歷史上的巔峰之作,靠的不僅僅是珍貴的木材,更多的是能工巧匠們對曲度、比例、結構、體量等各種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細膩推敲,用「失之毫釐謬以千裡」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
」器物經百年,得化為精靈」,器物可以消磨時光,而唯有美好的器物方可擔此重任。魯作家俱博物館以明代館藏家具為實物參照復刻,用實力再現經典明式文人家具的絕代芳華!
青島魯作家俱博物館
卜算子•木工
曲直墨線牽,一目看斜偏。
規矩方圓尋引專,榫卯承魯班。
斧錛去枝杈,礱斫見詳端。
梓人之道類於相,匠石運斤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