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網絡電影的春天,將至未至

2020-12-15 騰訊網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

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機靈編輯|樸芳

前不久剛剛去世的著名導演吳貽弓先生,曾經在《朝花》雜誌上發表過一篇主題為「現實主義無法取代」的文章。文中他擺明了自己的觀點:「中國電影應該堅定地走傳統的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即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來為現在的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說中國電影興盛於現實主義應該並不為過,早在中國電影誕生之初,許多有社會責任感的創作者就通過鏡頭展現生活中殘酷的現實,態度或積極或批判,但整體而言還是宣揚正義與大愛,這種創作思路影響了後世無數的電影人。

改革開放之後,一批新生代導演更是以旺盛的創作活力,為影史貢獻了諸多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和製作方專注於影片的商業性和娛樂性,忽視了影片本身的現實意義,現實題材影片發展陷入了瓶頸期。

不過近幾年,情況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

現實題材困局:

贏了口碑,輸了票房

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全面爆發、勢頭兇猛,在文藝創作中的比重逐漸增大。

從2018年初的《紅海行動》到後來的《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現實題材電影,廣泛的題材讓人耳目一新,內容的深化引起了極大關注。在剛剛過去的暑期檔中,《烈火英雄》更是憑藉類型差異和飽滿情緒突出重圍,票房口碑雙豐收。

國產電影回歸現實主義創作,是觀眾成熟化的表現。前幾年娛樂化、商業化、消費化的電影已經讓人審美疲勞,觀眾們大多不再願意為粗製濫造的影片買單,更需要貼近自身生活、能夠引發情感共鳴的現實主義作品。

雖然好口碑好票房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數量在增多,但放在整個現實題材影片領域來說,其實還是佔少數。現實題材影片長期以來身處的困局是,雖然具有社會效益,但缺乏商業元素和精準的營銷,還是很難出圈,只能成為小範圍影迷群體內「精神食糧」。很多現實題材創作者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轉型去拍更商業化的作品。現實題材影片想邁過「叫好不叫座」這個坎,仍然需要行業的推動與改變。

其實商業化和現實題材並不衝突,《紅海行動》《烈火英雄》等影片的成功就是先例,就在最近,在愛奇藝上線的網絡電影《大地震》,也成為了其中的代表。這部影片突破傳統網絡電影偏好的仙俠、喜劇等題材藩籬,聚焦現實內容,取材真實事件,但在商業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功,我們不妨就以這最新鮮的例子來看看現實題材電影應該如何突圍。

《大地震》的制勝秘訣:

優質內容引領前行

近年來網絡電影在平臺扶持下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比如去年愛奇藝推出的《靈魂擺渡·黃泉》,創造了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新紀錄,商業和大眾影響力已經達到院線電影級別。

而《大地震》的熱度,同樣不輸給院線電影。上映2天後,愛奇藝評分即達到8.2分,站內熱度最高達到5464,位列熱播榜和飆升榜第1位,同時還登上了豆瓣熱門電影首頁。9月12日,《人民日報》新媒體發文評價《大地震》講述真情實感、聚焦現實主義題材,用高標準的製作水準呈現。

《大地震》分帳票房增長仍在繼續,其成功的背後,藏著對現實題材影片突圍很有幫助的幾點策略:

取材真實,以小見大:1976年7月28日唐山爆發7.8級強烈地震,短短23秒後,唐山被夷為平地。《大地震》的故事背景置於這場災難當中,從一個小事件視角切入,展示天災無情、人有情的立意表達,將鏡頭對準唐山某煤礦的礦工們,為觀眾呈現了在生死面前普通人將如何選擇的故事。

其實近年來,現實題材電影創作者都習慣從小切口切入,比如《我不是藥神》從小藥商講到醫藥制度,《烈火英雄》從一場爆炸事故講到整個消防員群體,《何以為家》從一個孩子的遭遇講到難民的生活與困境等等,這樣以小見大的模式往往能在講好故事的同時牽引觀眾進入影片所處的環境裡,最大程度喚起情感共鳴。

正向價值,藝術呈現: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大地震》還在現實題材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來增強影片的可看性,同時以更具情緒感染力的方式傳遞了正向價值觀:震後礦下情形被巧妙地呈現,不僅僅突出命懸一線的危機感,而且將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人心的秘密編織在逃生劇情中,甚至帶有一定的密室、懸疑的元素。區隊長張鵬舉從一開始隱藏自己的秘密,轉變成為了集體不惜犧牲自己的劇情展現出了危難面前人性的閃光點;周科長只顧自身利益,最後落得被鼠群吞噬這一結果充滿戲劇性,也具有對觀眾的教化意義。

製作精良,不輸院線:在時下的網絡電影市場中,似《大地震》這樣精良製作水準的網絡電影尚為少數。《大地震》整個影片採用了優秀的影人班底,影片投資金額達到2000萬元,拍攝過程中,無論是人物臺詞,還是置景、道具等多個維度均高度還原了70年代的風貌。

在對影片製片人羅勁松的採訪中,犀牛娛樂得知,2000萬投資這個量級在網絡電影領域中是比較少見的。《大地震》故事原型來自於羅勁松20多年前讀到的一篇報告文學,他一直希望將其影視化呈現。在立項之初,羅勁松就確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影片的演員一定要具有演技,不靠流量來撐持場面,請到的曹衛宇、張晞臨等演員都是業內有口皆碑的實力派,他們的精彩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也為影片質量帶來了保障。

上面提到的幾點其實很符合犀牛娛樂之前總結的制勝秘訣中的「強情緒」與「強視聽」,尤其是從小人物出發,展現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與時代精神,從現實意義和傳播路徑上來說,《大地震》堪稱網絡版的《烈火英雄》,都是憑藉過硬的內容與情緒突出重圍。

背後:營銷升級的又一成功案例

除了內容品質過硬,《大地震》能夠成功「出圈」,離不開平臺方愛奇藝在背後的精準營銷助力。

之前犀牛娛樂曾經介紹過愛奇藝對《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的營銷幫助,愛奇藝一直很注重網絡電影業務,7月3日率先提出了營銷升級,將原有的營銷模式升級為營銷分成+聯合營銷,《大地震》就是愛奇藝繼《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後聯合營銷的第二部作品。

在愛奇藝和慈文傳媒雙方的合作下,《大地震》進行了一系列有步驟有策略的營銷:前期主打劇情、視效看點,以「地下一千米逃生」等緊張刺激的劇情和人物戲劇衝突為突破口,吸引觀眾的觀影興趣;而後,愛奇藝將營銷重心移向情感共鳴。《大地震》播出首日,愛奇藝在微博、抖音等平臺上發起了#平凡人最圈粉的瞬間#、#你願意為誰拼一次命#等話題,將電影本身厚重的質感轉化為可以穿透各年齡層人群的社會話題,以情感共鳴帶動用戶討論。

經過前兩步之後,《大地震》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觀看量和用戶口碑,之後《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相繼發布了關於電影的評價,成功將影片的好口碑發酵出去。

截至目前,話題#電影大地震#閱讀量已超過5000萬,《大地震》出現在豆瓣熱門電影首頁,並且在上映十天後即創下了票房破千萬的佳績,證明了關注現實主義、體現社會效益的影片同樣也可以受到商業市場的歡迎。

羅勁松認為,一兩部作品的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成功,想要迎來現實主義影片的春天,還需要全行業的人共同參與和努力。愛奇藝正能量精品網絡電影計劃接下來還將推出《我是警察》、《我的喜馬拉雅》、《我的爺爺叫建國》等以小見大的影片,從平凡人的視角切入,關注現實主義,貼近人民生活。如果有更多的平臺、製片方能夠加入推動網絡電影精品化的隊伍中來,相信現實主義影片叫好不叫座的時代真的就會過去了。

END

【合作 | 投稿 | 應聘 | 讀者社群】

犀牛娛樂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干名,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於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對影視、網生內容有較深入了解者優先。

相關焦點

  • 屬於文藝片的春天,將至未至
    原標題:屬於文藝片的春天,將至未至 時至三四月,一眾文藝片上映。於是,一種借著流行語的聲音出現,「文藝片集體過春天」。 集中上映,不過是市場現象。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認為:「所謂『文藝片集體過春天』僅是一種說法。嚴格來講,是具有文藝氣質和文藝性狀的作品比往年更多,這更像是一種『過春天』的趨勢、啟示或前奏。」
  • 黑夜將至未至
    年末的最後一個月就像是一天中黃昏時分,黑夜將至未至,光明與黑暗交織在一起。道路上車水馬龍,行人神色匆匆,似乎每個人都有一盞燈在為自己等待。一切似乎還沒結束,似乎還能做點什麼,其實你什麼也做不了,如果連欣賞晚霞的心情都沒有,那麼黑夜將至總會吞沒你。
  • 無人駕駛北京「開路」,企業春天將至未至
    (原標題:無人駕駛北京「開路」,企業春天將至未至) 北京繼破冰無人駕駛路測法規後
  • 好電影的春節來了 口碑力量助力國產佳作迎機遇期
    小成本的《無名之輩》以7.9億元躋身年度票房榜前20位,好電影的春天來了嗎?「不完全。春天才剛有了苗頭,準確說,好電影有了更好的機會。」  大導名導的作品未必是市場巨無霸,流量明星+大IP的公式也屢屢失效,口碑已是票房的第一驅動力了嗎?「不盡然,但口碑確乎票房的重要引領力,且行且觀察。」
  • 網絡電影《中國飛俠》探索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新路徑
    新華網北京頻道1月14日電(記者張漫子)首部將鏡頭對準「外賣小哥」的網絡電影《中國飛俠》的創作研討會13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該電影在聚焦平凡勞動者、以平凡人視角傳遞人間真情的同時,激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探索了現實主義題材的新路徑。
  • 「利奇馬」雖將至未至,謠言卻已提前登陸!
    「利奇馬」雖將至未至,謠言卻已提前登陸!熱鬧啊,熱鬧啊。不愧是號稱「風王」的最強颱風,短短兩天,「利奇馬」就已經把朋友圈刮的一片狼藉了。「利什麼馬?」最後還有關鍵的一條:*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記得轉發支持~作者需要您的幫助,感謝大家!
  • 《暴雪將至》,具有時代夢想的電影
    《暴雪將至》是由世紀百年影業等公司出品的犯罪懸疑片,由董越編劇並執導,段奕宏、江一燕、杜源、鄭偉主演。影片講述了1997年,人稱「餘神探」的工廠保衛科幹事餘國偉為了進入編制內成為真警察,用盡一切辦法追查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 「雨水」早過,降雨不停;油菜花開,「春天」未至
    雖然還沒有到氣象學上的春天,但在較為暖和的天氣條件下,葛家鎮的油菜花盛開了。記者彭紅霞瀏陽日報訊(記者羅娜)「雨水」早過,明日「驚蟄」,但降雨不會停。油菜花開,楊柳吐芽,但春天未至。市氣象局工作人員蘭娟表示,從氣象學上來說,進入春天的標準是連續5天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22℃以下。從目前監測數據來看,氣象學上瀏陽的春天還沒有到來。那麼春天還有多遠呢?市氣象局的數據顯示,瀏陽平均入春時間是3月21日,最早入春的時間出現在2008年3月1日,最晚入春的時間出現在1996年4月5日。
  • 暴雪將至拍攝地點在哪裡 真實還原90年代場景
    電影《暴雪將至》在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出來,整部電影都處在壓抑的氣氛下,而且還原了上世紀90年代小城市的生活,所以拍攝地點也是受到了網友們的關心,那麼暴雪將至拍攝地點在哪裡?     之前衡陽人的朋友圈幾乎被同一條消息刷屏了,原來,著名演員段奕宏、江一燕、杜源等領銜主演的院線電影《暴雪將至》將在衡陽拍攝,昨天已經正式在位於我市常寧松柏鎮的水口山八廠附近開拍,不久之後劇組還要移師衡陽市區的老冶金廠取景,這也是首部以衡陽為背景的院線電影,小編很期待這部電影的正式上映。
  • 當現實照進電影:《藥神》帶給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啟示究竟是什麼?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春天是否真的如期而至?在沙龍上,導演忻鈺坤、製片人王東輝以及社會學學者王修曉等三位嘉賓根據各自不同的領域和視角,圍繞現實主義電影在當下社會的價值與未來可能性,展開了深入探討。通過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能讓大家意識到,在自己日常視野之外的真實和現實生活是什麼樣的。」忻鈺坤說道。   現實主義電影的現實處境:觀眾和創作者都還沒做好準備   以往談到現實主義電影,觀眾想到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前些年是韓國電影,如今印度電影的規模化引進,也讓國人紛紛感嘆為什麼中國拍不出《摔跤吧!
  • 網絡文學「無邊的現實主義」論
    摘要:網絡文學的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創作是近年來網絡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國家意識形態主導下具有網絡文學「成人禮」寓意的要求律令。持何種現實主義標準對標網絡文學此類作品,應深入網絡文學自身傳統以及發展的現實主義理論來綜合考量。
  • 暴雪將至結局是什麼意思看懵觀眾 真正兇手身份懸而未解
    電影《暴雪將至》即將和觀眾見面,影片由實力演員段奕宏、江一燕等主演,觀眾想知道電影《暴雪將至》結局是什麼意思,最後兇手到底是誰,江一燕是怎樣的角色?一起看看相關信息!   電影《暴雪將至》片方曝光了重磅「徒勞版」終極預告和「結局版」終極海報,直奔影片主題和故事結局。
  • 立秋,寒氣將至未至,也是一年中最富詩意的時刻
    萬物經歷了春天的萌芽、夏天的激情,終於沉澱出了豐收的樣貌,走進了秋實的季節。立秋後的田野淹沒在了莊稼和各種果子成熟的香氣氤氳裡。穿行在縱橫交錯的田埂小路,只見遍野的莊稼有了果實,玉米正在抽穗結棒,日漸豐盈,稻田被染成了誘人的金黃,棉桃心無旁騖地進行著幸福而寧靜的孕育過程。樹葉漸漸開始泛黃,在完成一個輪迴後,又投入了大地的懷抱。
  • 現實主義電影迎來小陽春
    胡祥三月是文藝片的春天。近期上映的三部電影《地久天長》《過春天》《陽臺上》,或寫歷史轉型中的小人物,或將鏡頭對準穿梭於內地香港的少女、復仇的迷茫青年,在表現時代、人物塑造、電影創作手法上有了更深入的探索,讓人驚喜,現實主義電影正迎來春天。
  • 銀幕上的現實與現實主義引熱議 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的堅守與奮進
    在討論的過程中,曹保平以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為例,他認為在二戰後背景下誕生才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這與當時社會環境產生巨大關係,才產生很多主題和表達手法。但在中國電影範疇裡,環境是破碎的,因此沒有形成現實主義的潮流。而且現實主義和類型片完全是兩回事,但我們往往把一些現實題材劇情片叫現實主義,其實和真正的現實主義風馬牛不相及。但就這一點,高群書導演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
  • 陳旭光: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美學的豐富形態
    隨網際網路加時代影視企業發展愈發迅猛,網絡影評、評分網站使得「口碑」日益重要,創意、內容、質量成為真正的制勝之道,從這些方面看,2018年度的電影創作頗可稱道,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仍然值得期待。
  • 論女性題材電影的現實主義創作
    現實主義是興起於19世紀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想,以關注社會、再現現實為主要特徵,其基本內涵包括真實再現社會現實生活,重視典型形象的塑造,追求真實性和客觀性。現實主義的基本內涵和方法在電影裡的體現和運用便是電影的現實主義。電影學者鍾店棐曾指出:「電影現實主義的有無,將最終決定電影是否能夠成為『最重要的藝術』。」②其道出了現實主義對於電影的重要意義。
  • 中國網絡文學之現實主義問題
    近年來,對於中國網絡文學的現實主義問題,理論界與創作界展開了很多討論。有學者認為,想像力才是網絡文學的本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能繁榮網絡文學創作;有的網絡文學作家也認為,現實主義無法成為網絡文學的重要類型,難以形成真正的閱讀影響力與產業影響力。這些觀點顯然是偏頗的,需要對其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分析與糾偏。
  • 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
    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 題: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李文哲在疫情衝擊和產業變革雙重影響下,中國電影產業迎來新發展機遇的窗口期。在機遇與變革並存的時代浪潮中,每個電影人都是參與者、實踐者,也是推動者。
  • 將至未至的愛情
    昨天也有做夢,夢裡大概是說我的將至未知的愛情。我們相遇在黃昏,只因一句對白,「有沒有人做我女朋友,請你吃一輩子飯?」「有!」順著聲音,抬眸一瞧,「高高瘦瘦,一身軍裝,合身得體,五官端正,剛正裡有一絲清秀。」我就想,「這樣的人是怎樣做到沒有女朋友的。」 後來呀,他順勢接過話茬,就帶著我吃飯去了。